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之二,G。
不长,但也够了。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Tale of Two Cities》
青春期初始的国中,男孩们大多都不高,都是在某个炎热的暑假,一眨眼地抽拔而高。大多的,都只比班上同龄的女孩们长高了一颗头,然后停滞,直到青春期结束。但少的,却更比其他正在发育的男孩长得更高。
而我,忘记了是在哪个夏天,突然加入了一百八俱乐部,成为小小的国中校园里,数一数二的高个子。
也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入学时与我相差无几的他,毕业时合照,却矮了我半颗头。
森严的私立校园里,男孩和女孩禁止有太多情感上的接触,轻则老师告诫,重则记过、转班处理。在那样越是禁止,就越是暧昧的氛围里,产出不少流亡鸳鸯。
他呢,我不知道。
入学编班,他是班上长得算好看的男孩,白白净净,眉宇间流淌著一股不属于他的霸气。
他不多话,个性古怪,偶尔发言总惹来同学讪笑,但我们两个却莫名其妙熟了起来。我曾经很认真的想过,或许是身高推了一把吧,两人身高接近,都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难聊,也度过了不少无趣的时光。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如是说。
可是我也忘了,何时开始,国中的少年们变得越来越亲暱,在当时的我的认知里,我只是把他当成我最好的朋友。
有天,班导找我谈话,坐在办公桌前的她拨弄眼镜,眼角一闪而过的情绪我无法辨读。
她说,你们太好了,很怪,别这样。
我不知道班导是否也对他说了一样的话,但我记得回到教室的我看见他一如往常向我迎来,我却无视,拒绝了。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明白,那是一种源自于被猜中真相的羞愧。
太久了,久到我回想国中时我的脸与他的脸,都一片模糊。
我只记得,那年即时通刚盛行,我加了他,他回传的暱称是“陌生人”,然后我俩就维持这样的冷战,好久好久,久到我对他的喜欢因为试图放下而发觉,我根本无法放下,只能再度拾起──
却人事已非。
那个年代,无名网志是每个人的小天地,打了些没人看得懂的内容,看看谁来我家有谁的足迹,此外,我甚而感兴趣的则是他网志内总有几篇锁起密码的文章。
是写给谁的呢,又是写些什么呢。抱着这样的怀疑,我努力许久,终于猜中密码。
他说,他喜欢班上一个漂亮的转学生。
我也忘记了后来我的情绪变得如何,无非是刻意忘记,但也或许是真的过太久了。忘记是忘记的事,因为注定无法拥有。但我此刻能做的,就是努力将这些事情慢慢写下。
冷战近一年之后,国二快结束了,我和他回到似是而非的生活,重启交谈,却再也回不去先前那个,对我来说最美好的时代。
我总在想,对他,对我来说,真的是彼此最好的朋友,这样而已吧。
可是我又何曾知道,这些念头,总成为了日后的预言,他是我心底第一座建起的城市,总有一天,也要成为废墟。
记得某次逛街,新竹市区绕了大半,我俩与朋友告别,说要搭公共汽车走了。
他选坐在倒数第二排,我并肩与坐。
公共汽车行驶在新竹市往新竹县,长长而颠簸的中华路上,我偷偷瞅着他看着窗外发呆的侧脸,头轻轻靠在他的肩上。
起初他震了一下,但没什么反应。
我突然想起,更早之前,那个还没历经太多事而纯粹的我们,也是这样玩玩,幼稚地靠在彼此肩上,无心亦无爱。
但我明白,我变了。
想装做没事,我抓了他的手,假意玩着他颀长的手指。然后,十指默默地扣起。
车里陷著一种诡谲的氛围,仿佛要将我整个人吞噬其中,他没拒绝,我没更进一步,就只是这样轻轻地牵着,扣著,随公共汽车慢慢地摇进荒凉的城里。
我们从未再讲过这件事,只是放在心底,即使我明白,我对他来说,或许从来都不是像我喜欢他的那种喜欢,偶尔的试探,也稍稍得到反馈。这样就好了,对青春期初长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是真的,是当下对于性向认同模糊的我来说,此刻,他,才是真的。
毕业前,考完基测,我毫无悬念地上了第一志愿。他却没有,从国二之后分数一落千丈,即使我曾试着教他,也仍未果。他只能选择私立国中直升。
我们的命运从此,看似分道扬镳。
对当时的我来说,没能继续在同一间高中读书,继续暗恋他,要放下初恋,是件煎熬的事。
我选择告白。
某天我约了他去台北,回程时下起了雨。
我和他站在市区SOGO前的星巴克,要准备回家。
我说,我有事想跟你说,但我不知道怎么说。
他没什么反应,可是我想,他应该心知肚明。
雨下得更急。
我说我要去我妈店里,要他赶快先走,等等再打给他,跟他说。
他说好,我目送他坐上了往新竹县的公共汽车,自己朝反方向搭去。
我打给他。
他接起。
犹豫很久,我颤抖著对他说:
我喜欢你。
他没说话。
我突然哭了出来。
对我来说,这是还未启程许久的人生中,第一个喜欢的人,不知不觉,也把他放进心底三年了。未满十五岁的少年,能有几个三年能这样虚掷。对自己而言,他就像人生的全部。
我问他,你一直都知道吗?
他没有说话,良久,才应了一声。
话筒另一端的我早已泣不成声,即使我从未问出口那个问题,也没得到他否决或肯定的回复,却还是要把我的心都撕裂了。
我要他唱一首歌给我听。
他唱起王菲的〈红豆〉。
“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我啊,其实都明白,我们早就走到尽头了。
从我第一次拒绝了他的示好那时,或是我偷看他网志,发觉他说他喜欢另一个女生那时,但也许是更后来之后,他的分数一落千丈,注定和我走上不一样的路的那时,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坐上往北的公共汽车,我坐上往南的公共汽车,两人在轰轰烈烈的雨天里,告别彼此,也告别了刚刚萌芽的青春期。
从此之后,我开始爱上那些和他相似,个性古怪、眉毛灵活,拥有浅色眼眸的男孩。
他是我的第一把钥匙,开启我的蓝色大门,于是注定,我们将走入不一样的世界。他是他的,是他后来交的女朋友的男人。我一样是我的,未曾被谁彻底拥有。
只是有时,我仍会想起他在电话那头唱着的歌──
可是我,有时候,宁会选择留恋不放手。
就如同日后加诸在我身上的预言,我依然记得,什么都没有忘记。
事隔多年,撇除几次同学会上的尴尬无语,两人再单独见面,是在动荡不安的社运场合。
教育部前人声混杂,我站在一旁,听着中心的人拿麦克风演讲。
眼尾了瞥见熟悉的身影。
他只身前来,恰好抬头,我们对到了眼。
我其实早已不喜欢他了,后来的我,变得更多,但他什么都没变。皮肤白净,身高依然矮我半颗头,宽壮的身影与不善打扮的衣容。
我说,你一个人来。
他说,对。
我没有再回话,只是站在他身旁,安静地听着演讲,看向因政策不满而喧哗的人群,仿佛与我是另一个世界。
我想起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第一句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日后的此刻的我的注解,早已默默抄写下来,私加了我,还有他:我们在最好的时代分开,然后在最坏的时代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