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朋友的帐号代po)
嗨大家好! 第一次在PTT发文有点紧张 :P
最近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和同志咨询热线的工作人员聊天
他们提供了很多我过去没有想过且非常棒的观点
与我同行的同志友人听了也很有收获!
(所以等下文中除了引用工作人员的话也会分享我和朋友的想法)
然后最近转述给一些同志好友听,发现这些议题相当值得讨论
想说把当天听到的观点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
1.APP与网络交友
“侷限于App和网络交友是一种不平等,它可能可以解除基础的交友、情感、性的需求,但没有办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同志社群,他没有对同志更深一刻的讨论影响,他可能永远只能找到的是他情欲的对象,他可能看不到40、50、60岁的同志生活”
一开始对热线工作人员们大方提及同性为男女友的坦荡与自在让我很深刻,同时也强烈感受到自己还处在一个太异性恋主流的社会里。(如果社会对多元性别够友善的话,这根本不该是什么深刻的点啊!)然后这段话对我们冲击都还满大的。谈话聊到身体资本(年纪啊身体啊外貌等)这件事,太在乎以身体资本为本钱的交友方式,其实会随着身体资本改变而有剧烈影响,如果不在乎情感交流的深浅,很有可能在失去身体资本后也失去了交友的管道。谁不希望生命可以累积到除了注重身体资本以外、更深一层的关系呢?
“老同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呢?”我同志朋友表示:“虽然现下拥有甲板(但常常潜水)、手机app的丰富资源下,认识朋友现在不成问题了。况且就算谈不成稳定的感情,生活也还过得去。但老实说还真没办法想像自己60岁的模样。那时候身边如果没有人怎么办?我还能怎么认识人?会有人想认识一个60岁的老同吗?……”
2. 出柜与亲子关系
“你花了多少时间接受自己是同志?如果你花了10年认识、接受自己,那你愿意给你父母亲一半的时间去接受你是同志吗?或是四分之一的时间?”
听到这段话我跟朋友又是“啊~~~”的在心中愣了一下。虽然我们都知道爸妈他们就是(you know)跟我们生长在不同世代的人类啊! 我朋友说“身为一个同志,目前最精力耗费的同志活动是与自身相关最多的交友和出柜上。”但是像是今天热线人员聊的非典型伴侣的感情形态、同志家庭、中老年同志的情感资源、身心障同志的辅导或协助等,都让他发现自己从来还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些,自己关注的都还倾向同志的‘个人’而非‘群体’,更别说是那些‘听都没听过也没机会听’的父母了。
然后热线的工作人员也解答了我们一开始的疑问,“那你们怎么向自己的父母出柜呢?”他们说跟父母出柜不可能会没有冲撞,但他们自己都是过来人,而且这件事需要时间。其中一个女工作人员说,甚至到现在都还在训练妈妈对女友的称呼从“欸你那个朋友”到“你朋友”再到“女朋友”的阶段。XDD 或是大家就有默契的避而不谈这样。而他们也提到,出柜后对那个冲击的修复能力其实与原本的亲子关系有关,重点是必须坚定而温柔地告诉父母自己与他们是不同的独立个体,“我就是,我没有办法替你改变”。
3.同志资源的分配不均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来台北做自己,一回家我就做假异性恋这样。”
工作人员也分享台湾的同志人权处境从热线一开使成立的1998年到现在,其实有很大的转变。不过谁可以上网、使用app,谁可以有智慧型手机,谁可以坐捷运去gay bar、T bar玩,谁可以买一杯调酒350坐在那边钓人,这个其实都是城乡的、经济的因素在后面会影响。台湾目前至友善的资源几乎都集中在台北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主流社会依然有一种偏见,他们会说小朋友还年轻,不要急着帮他们的身分“下定论”,或者是反同的会说他们是被网罗,所以不要推同志教育,甚至连安全性行为教育都不准推,老人还有障碍者带着社会污名化的偏见更是多。所以这些在这些人上面其实是蛮清楚的,那更别讲说是城乡差距的同志。”
当下听真的很有感觉,毕竟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以异性恋的观点出发,性教育更是完全忽略同性这块。另外T bar也只有在台北才找得到,这真的是资源上根本的不公平,是对女同志交友空间的剥夺!
另外他们也说,虽然同志咨询热线是从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开始,但近年也开始举办跟种活动如同志的父母亲聊天会、女同志聊天会,或是与学校单位长期合作举办演讲等,主要就是想要创造这样人与人面对面讨论的空间!
然后那天热线的工作人员跟我们分享很多他们去各地举办讲座的故事,我觉得非常值得分享(超多我觉得太神了打巴掌的故事!),在这里简单举两个例子。
他们说有一次去小学演讲,请男同女同站在台上问小朋友:“大家猜猜 如果是我们以后要跟我们喜欢的人就是我们爱的人手牵手,你要猜我们会牵谁的手,是男生的手,还是女生的手?”小朋友一开始就猜了一定是一男一女的答案。后来其中一个拉子的义工就出柜说:“不是,我喜欢女生,我要牵女生的手。”大概小三还小五的小朋友就鼓譟“恶心”、“人妖”、“同性恋”这样的声音跑出来,他们还是很偏乡的小学校,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但指人嘲笑的那种东西已经有了。但就是让大众“看见同志站在他们眼前,而他们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这件事非常重要。热线也说很多小朋友当然知道同志的存在,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网络名人,可是真正接触的感觉还是不一样,他们的演讲通常都会希望带多样化的志工去,希望可以打破大家对“同志”既有的刻板印象。
另外,热线分享对老师的讲座我个人觉得很OP! XDD
他们一开始就问:“老师你们觉得同志占人口比例多少?”
老师就开始猜啦,不管是1%到10%反正所有人都承认就是有。
然后他说“那你告诉我,你从小到大你认识多少个同志?”
“因为从事教职工做应该都认识满多人的,假设你认识累积1000人好了,那取个中间值3%,你也该认识30个同志。”(太厉害了这!) 很多人都说我有同志朋友或是我对同志很友善,但却一个同志朋友都不认识,不是很奇怪吗?友善到一个觉得跟你出柜他不会受到歧视,那才是真的友善。
热线工作人员跟我们说社会运动有很多方法,但是他们几乎每个小组都会去用“教育”去做所谓的社会改造,因为这到底还是最根本的。
“当它有一个尊重多元的人权概念进入他的脑袋里面,我觉得这个东西才会长长久久。”
我发现我不小心写的有点像访问。(确实是个没什么在用ptt的资浅乡民)然后想说的是,当天的冲击还满大的,虽然之前很关注婚姻平权议题,(生病时,伴侣没有“法律依据”可以探望与陪伴自己真是切中婚姻平权的重要性啊!) 但这次到热线听到这群长期且踏实在这块领域耕耘的工作者亲身分享,让我又有不少新的切入观点,觉得非常的有收获与感动,所以在这跟大家分享!
同时也深感台湾的多元性别环境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唯有同志不再是个需要被放大讨论的议题,唯有学校的教育以及社群媒体生态的态度都能改变,而同志都不需在不同环境切割、隐藏自己的身份时,(就算要隐藏也是自身选择而非社会所逼!) 我们才能说真的说出台湾是一个对多元性别与同志友善的环境吧!
最后谢谢大家看完我的长篇大论:P (我其实很激动实在什么都想打,但那真的会太长了! 挑出我跟朋友都一致认为很有讨论空间的重点!) 另外如果大家对热线的工作内容有兴趣,可以参考它们近期在募资的计画:https://www.flyingv.cc/project/5365
让这个社会对同志的价值观改变是一个需要长期累积、很难快速达成的事情,但是在你们的支持下,见缝插针,找到机会多戳几个洞,(不管是办讲座或是让议题有更多的讨论)慢慢累积也是会有很大的成果。期许未来每个地方都有自给自足的人际支持网络,自由之地不只是台北,而该是所有人的生长所在。:)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42.66.220.239
※ 文章网址: https://www.ptt.cc/bbs/gay/M.1425140584.A.4D9.html
※ 编辑: ALLPASS010 (42.66.220.239), 03/01/2015 00:23:44
※ 编辑: ALLPASS010 (42.66.220.239), 03/01/2015 00:31:37
※ 编辑: ALLPASS010 (42.66.220.239), 03/01/2015 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