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普雷]《禁爱风暴》,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楼主: freiheitkino (无)   2014-11-10 08:44:17
※ [本文转录自 movie 看板 #1KLmYgLA ]
作者: a122239 (Sharp) 看板: movie
标题: [普雷]《禁爱风暴》,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时间: Mon Nov 3 12:46:28 2014
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211588430
今年金马影展播映有许多关于同志议题的电影,像是描绘女性心理的《屋簷下的她》;《
轻轻摇晃》、《爱情的模样》、《爱,不散》以及这部《禁爱风暴》则是描述男性之爱的
作品,这些都是在许多大大小小影展夺下大奖的作品,甚至《爱情的模样》与《禁爱风暴
》更各自代表巴西与瑞士角逐2015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其实不止今年,近几年以来越来
越多相关电影、电视剧、杂志等等的出品,许多国家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周遭总能看见人
们自信的走在街上,这足以显见同志不在是一个禁忌,也不是见不得光的话题。
但是,这是现代,如果是四、五十年前呢?
《禁爱风暴》背景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1956的苏黎世,用当时的风气,看曾经盛行的同
志杂志从盛到衰。同时也借由真人真事(真的有请真人上大萤幕),也就是全世界第一对
合法结婚的同志伴侣-罗比和恩斯特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当时的整个社会样貌。
就我目前在金马影展所看的影片中,我喜欢《爱情的模样》更甚《禁爱风暴》,《爱情》
就是用一个很单纯的故事去让观众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烦恼,直接简单,带我们看见单纯
美好的一面;《禁爱》与其说是剧情片,我更想把他归类在纪录片,它探讨的议题、想传
达的东西绝对远比《爱情》更多、更深,但两者选其一,我选能够带给我更直接温暖、感
动的《爱情的模样》。
但这不代表《禁爱风暴》不好看,只是端看你用什么角度看他,电影真实请到两位男主角
,罗比跟恩斯特来,但他们不是演,而是用“说”的,用说故事的方式,用他们的回忆告
诉观众所发生的事情。
整段就是看到电影、真人、电影、真人...交互的让剧情接续,由演员去“演出”剧情,一
些地方则由真人去“讲出”内容交代后续发展,所以我才说我想把他归类在纪录片,而不
是完整剧情片。
我今天对于电影本身没有多大想法,只想真对里头几个让人感兴趣的部分去做说明。
一.关于〈圈子〉的杂志
剧中有提到关于这本杂志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盛行,是许许多多海内外的同志朋友都会订
阅的,而主角恩斯特也是会员之一,他们有提到,在当时,〈圈子〉虽然被允许发行,但
是内容还是要经过审查才能送印,文字内容不能过于情色,用字遣词等等都要注意,当然
图片更不能过于裸露,有正面镜头只能用图画代替(但也不能露出重要部位),其他只能
放上侧面或者背面的照片。而〈圈子〉的会员还有权利参加他们所举办的舞会,但这个舞
会场地在大街上,所以常常要进去,总要趁没人注意偷溜进去。
这说明什么,我认为在那个时候,同志是已经被大众所知,甚至有些地方也开始友善对待
同志,就算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同性相爱违法,但社会风气还是排斥的,所以警察常找麻烦
,当后来发生许多男妓杀人的事情,大众仍是挞伐被害者,认为是身为同性恋的被害者去
诱拐,迫使这些“加害者”做出不合伦理的事情,也因此其他同志朋友处境更堪忧,人人
自危,所以如果不敢轻易表白自己性向的人大有人在,也就不可能光明正大出入这种集会
场合。
二.剧中恩斯特所上班的女子学校的校长,他也是同性恋,甚至会花钱请男妓帮忙解决,当
他知道恩斯特也是圈内人时,他也没特别张扬,只叫他小心(因为恩斯特还没拿到教师执
照,如果被发现是同性恋,极有可能被舆论挞伐出学校,所以他要忍耐到拿到证照,让他
们没办法随便赶他出门。),校长的身分何其尊贵,身为掌管一间学校,手执教鞭,作育
英才的人竟然是同性恋,当他被发现,不仅会被报纸刊出,被家长抗议,被其他老师用异
样眼光看待,更可怕是舆论的谴责。虽然他们所处的苏黎世是当时的年代是对同志最友善
,被称为同志盛地的地方,但他还是不能让自己的性向曝光。当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清查当
中,警方从男妓身上搜出能够证明校长是同性恋的信件,当他被拆穿时,前面的强烈否认
,还有妻子的全力支持都变成了一种尴尬。当妻子最终选择带两个小孩离开他时,他也举
枪自尽了。
而罗比跟恩斯特的故事发展就不多说,当〈圈子〉处境越来越危险,社会发生的案件也不
断影响人们对于同志的看法,政府与警方的迫害,让他们能够聚会的地方不断被剥夺,当
最后一次的大清查中,恩斯特顺利逃走,但罗比却被抓住了。罗比在被审问时,因为未成
年(不到二十岁),所以警方又认为这是同性恋诱拐人的案件,当警方对他说是否是男妓
(指恩斯特)诱拐他时,他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恩斯特是他的男朋友。这让恩斯特也被警方
找上(毕竟我先前有说,他想拿到教师身分,所以要隐瞒自己性向的事情),他不断的否
认自己认识罗比等人,虽然看的时候觉得恩斯特太没用了,但一方面又觉得,这就是当时
社会啊,令人无奈。
校长的事、罗比与恩斯特的事、〈圈子〉的事、其他人的事,迫于社会与无奈下的牺牲品
,小心为营的过著日子,却连坦城都无法,那个时候的社会,1950年代的苏黎世或者其他
地方,口头上的让同性恋者存在,实则却一步一步的剥夺他们的生活空间,他们必须隐藏
自己,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彼此。
“为什么不能照着自己的心意而活?”这是当不知道谁在向所有老师告知校长自杀的消息
时,由恩斯特所讲的话,表面上像是替校长解释自杀的理由,但内藏着替自己内心呐喊的
声音,是啊,为什么他们必须要多?他们有做错吗?不过是想顺着自己的内心走而已,不
行吗?
后来提到,在1968年那年发生了许多暴动,也间接影响了很多事情,为了镇压暴动,警察
与政府无法再分心干涉同性恋者,而随着时间过去越来越多国家、政府订定出对同志朋友
友善的条款,同志不在是见不得光,而是可以受到平等待遇的存在,但是〈圈子〉的创办
人也许是仍旧保守,敌不过其他陆续出产的同志杂志,无法与他们更赤裸、更大胆的内文
相抗衡,逐渐流失的客群最终只能面临停刊命运,〈圈子〉的出现与兴衰见证了社会对于
同性恋者的观感转变,绝对是历史上的一大重要刊物。
至于罗比与恩斯特,在最后不仅同居,甚至成为全世界第一对合法结婚的同性伴侣,一直
到至今都七、八十岁了,他们在电影里说出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
我原本很想查许多相关资料,但真不好意思我实在查不到,1989的丹麦成为全世界第一个
认可同性结合(same-sex union)的国家,允许同性伴侣进行登记,但并非立法承认同性
婚姻(by维基百科),而瑞士则是到了2002年才认可同性结合登记注册,所以我也不太清
楚他们到底是在哪里结婚的,如果有朋友知道欢迎指正。
楼主: freiheitkino (无)   2013-11-10 08:44:00
谢谢你的介绍~~预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Gm5Z6hdjZ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