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同志相关电影,也有提及同志运动等,所以斗胆把心得贴上来了
这部真的很棒,如果可以找到没有剪糟得原版看比较好T_T
截图很多,所以还是有图文并茂版:http://goo.gl/VrJwEg
【The Normal Heart (平常心/寻常之心)】 ─ 无声嘶吼(上)
Larry Kramer的剧本,演出卡司包括Julia Roberts、Mark Ruffalo、Matt Bomer,Taylor Kitsch、Jim Parsons则饰演他已经在舞台剧中诠释过一次的角色(Tommy Boatwright)。
【The Normal Heart 】改编自同名东尼奖得奖作品,故事叙述80年代初期爱滋病开始蔓延,纽约一群同志运动者和医界朋友,试图揭发这座城市拒绝承认爱滋病已经开始蔓延的真相...
Ned Weeks(Mark Ruffalo)亲身经历了周遭的同志朋友一一被神秘的疾病带走,促使他决定起身寻找真相,但政府的态度却是冷漠和否认,这也让自己与爱人(Matt Bomer),和其他朋友一同卷入这场与政府单位的抗争之中。
※内里有雷、大量的情绪性抒发、可能让阅读者觉得无限上纲的时事联想,还有同党剧团2014年读剧节的【The Normal Heart 】读剧表演心得。
非常强大的卡司,不放一下这个黄金阵容太可惜了。
2014/6/7晚间先去看了同党剧团《第二届当代经典读剧节》的【The Normal Heart】压轴场。
我是第一次观赏“读剧”形式的演出,未看时也觉得很好奇,这样子的形式会带给阅听众怎样的效果呢。
所谓的“读剧”并非像我想像中的单纯只是演员坐在那里念剧本而已,演员们使用部分的肢体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去“呈现”这个“剧本”。没错,当观赏读剧时,重点其实完全的被放在剧本本身,相较于直接演出舞台剧,对我来说这样的形式意外的把剧本对白重要性提高,介于看舞台剧,和听广播剧之间的感受,如果是喜欢著磨词句的人,也许这样的呈现方式还比看舞台剧有趣。
饰演Ned的演员德仔几乎贯穿全场表演,少有休息时刻,本职为专业配音员的他声音质厚,在情绪丰沛处很有力道;尹仲敏负责Bruce Niles的角色,这角色其实是我最有兴趣研究的角色,他有很多的身份/情绪复杂性转寰;Dr. Emma Brookner由王世纬饰演,她一直是气场很强的演员,在诠释个性艰毅的Dr. Emma上没什么困难;周明宇的Ben Weeks也很符合演员本身的气质,没有任何违和感;刘大玮的Felix
Turner几乎可以说是全剧最让人喜爱的角色,最后的衰弱与自暴自弃氛围掌握的很好;鲍奕安、高华丽和吴昆达比较辛苦,他们有时需要在多个角色间转换,但三位演员把每个角色的特质都紧凑的接续起来,不会让人感到不适应。
较可惜的是台词的翻译问题,由英文译为中文的过程稍有生硬,演员们尽力使用情绪和语调的掌握使台词听起来不至于僵硬,但如果能在译词时有些转换,会让对话更自然柔和。
毕竟在这样的表演形式上,对白有时会超越演员本身成为主角,几乎可以说比往常的舞台剧占上更重要的位置。
另外是只有一场演出,让我想推荐但其他人也看不到了T_T
这次读剧的演员都很有实力,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够看到他们进行舞台剧形式的演出。
谈到影集电影(其实一直不知道该归在影集还是电影XD),拖了两天才开始写心得,就是因为我实在不想再被牵扯进这部的情绪了,剧本本身就感染力非常强,这我在读剧节时就领教到了。但当它化为更有现实感的影视画面,情绪攻击简直就是一波一波没停过。
开场还是有点轻松感,从Ned看到旁人身材扣起衣服,到Bruce Niles拥抱他后说“最近没怎么去健身嘛?”就可以看出他在同志圈里并不属于外表出色的那一群,在这部分他是有些自卑感的。
可是他角色里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愤怒,他在这场抗争中担任相当重要的角色,他对外抗争、对内部也抗争、他对自己的哥哥(Ben Weeks)抗争,甚至对自己的爱人(Felix Turner)抗争,在此之前,他已经与自我抗争了数年之久。从他和Ben Weeks对话中可以看出,他被Ben送去进行数年的精神治疗,我相信那也是一个与精神医生抗争的过程。
他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他为了抗争所做的许多行为,在他人看来是过激、歇斯底里、具有破坏性、攻击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最终他被自己成立的组织排除,被自己的朋友在共同的目标中排除。
就因为他情绪性过度的抗争方式,他常常在达到目的前就先被他人给拒绝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他吸引了注意力。
即使是用很讨人厌的方式、即使是替不愿意出柜的人出柜,或是替他人贴上同志标签。
读剧节中这角色是由吴昆达饰演,私以为他当下营造的气氛,甚至超越了影视声光达到的效果。
吴昆达在我心中本身就是很有阴郁气质的演员,演起城府深的角色简直让人起鸡皮疙瘩,当他站在舞台中,用刻意缓慢的声调说:“难道,你们不觉得我想帮忙吗?”时,Hiram Keebler(读剧节译名为法蓝)身为同志在他职业/政治与本性中挣扎的扭曲就呈现出来了。
他是一个站在对立面的相同立场者,我相信在当时,这样的人为数不少。
这就是为什么Ned在与自己的组织抗争,市长助理点出他想说的话。
如果今天我们(套用至现今亦然)要争取某样东西,温和平缓的声音是否被听到?最终引起注意的,仍旧是高声疾呼到有时令人厌恶的那些声音与行动。
他在这方面与自己成立的组织、自己的朋友站在不同的论点。
这出剧之所以感染力强,不单只是因为它的主题,而在于它的真实。它点出每个角色的论点与立场,我们看见不同的正面或反面,没有人是完全的正确或错误。
Ned的行为有时惹人非议,甚至危及他朋友的职业,也不停在竖立敌人。他的愤怒点燃的不止他的对立面,也包括他自己,但他的行为因此等于错误吗?
我很喜欢Bruce Niles这个角色,相较于Ned,他的亲和力比较重,他是我们大多数人会认同的对象。如果我们需要一个代表人,如同剧中角色所说的,我们会需要像他这样一个外形出色、个性稳重、使人向往的人来领导。Ned讽刺的说就像高中生群体一样,但有时候,社会确实像高中生群体一样。
有时候,社会也未脱离它最初的样貌。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只是我们的武器与猎物变得比较精致。
他是一个比较低调的领导者,这是Ned最为不满的地方。他无法忍受组织选了一个甚至尚未出柜的同志来领导同志,如果他们的领导人都不以自己的身份为傲,他们要如何要求他人不以他们为耻?
影集电影更深刻的刻划了Bruce和Ned的关系。
我喜欢这段对话的原文。
我也习惯性用“i am seeing someone.”来表达正在与对象进行稳定交往的关系,这是很有趣的一句话,当你与他人稳定交往时,有时候你只看得见对方。
而Bruce和Ned长期的关系是Ned单恋他,Bruce从不缺乏伴侣,只是他没有把Ned看成那样的对象。
这其实只是Bruce喝醉,Ned替他沐浴,但造成他这样心境改变的人,是Felix Turner。
纵然痛苦的人那么多,他却是全剧里最让我心碎的角色。
读剧节中的Felix Turner是由刘大玮饰演,一样是外形很出色的演员。我特别喜欢读剧节中他和Ned在家中出饭的段落,因为缺乏了影视声光效果,他们俩人的对话变得非常核心。可以看出Felix对Ned的感情试探(“我常会爱上伤害我的男人,你会吗?”),还有Ned在初期对他的步步紧逼(不停使用犹太人大屠杀的话题来连结现今的同志现状,讽刺如Felix一般的媒体人不愿意为自己的群族出力)。
演员们在针锋相对中仍有一些轻快的段落,这算是整出剧中少数让人发笑的桥段了,你很难不爱Felix,这就是为什么他让人最难过。
我一直在想Felix究竟爱上Ned哪一点呢,这当然是无解的。而外形完美、个性体贴的Felix成为当时Ned生命里唯一美好的角落,最后他的碎裂几乎崩解了一切,我怀疑Ned能不能复原。
Ned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整个崩溃。
他们并不是完人,再美好的感情也有卷曲的时候。此时的Ned刚被自己成力的组织剃除,在抗争稍有成就的时刻。而Felix也无法再承受更多的痛苦,他一点一点的看自己溃烂,从内到外,谁想让自己深爱的人同时也看到这一面?
他们都脆弱、同苦、悲哀、难过,怪罪自己的一切在自己和对方身上,但又接受所有。
你以为不能再失去更多,但命运诡谲之处即在此,它不是一场承受力的考验而已。
Felix一直都了解Ned的为人,而当他在这样子的状况时,他还是担忧Ned与哥哥(Ben)的关系。我想起Felix去找Ben立遗嘱时说的:“但这是爱,我希望你了解。”
如果这不是爱,我不晓得什么算是了。
坚持恐同与认为同志是种选择/疾病的人永远都不会看这部片,再怎么说他们也看不见、听不进去。像Ned及他组织所做的那些无声嘶吼,他们永远都不认为同志之间有爱,我们可以振笔疾书、可以游行、可以举科学证明,但那还是无声。
有些人只听他们想听的,耳朵给他们简直浪费。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小段落,出现在一点也不可爱的剧情里。
Felix第一次遇见Ned是在同志三温暖,Ned当时只把这当成一夜情,他告诉Felix他的名字是Alexander,所以当Ned再度找上他时,他才会那么惊讶。
在死别的时候说起只有他们两个才知道的小玩笑,我觉得这剧根本在逼大家飙泪。
Felix,哎,Felix。
如果每个人生命里都有一个Felix,那就不枉此生了,
Felix知道Ned的抗争个性,他知道他因此而遇到多少困难,Felix自己也曾被Ned这种个性伤害过,但他还是支持他。
Felix永远都站在Ned旁边,他或许不像Ned那么激进,但没有他那些温和的支持和微笑,Ned要怎么撑下去呢?
我想单篇写完的,但是Felix透支了我的感情,这一段让我最痛苦,我决定在这边暂停一下,下篇讨论其他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