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数早已预定,所以鬼神可以先知;
但有些事情还没萌发、当事人还没有念头,又跟吉凶祸福、因果报应无关,
连玩笑琐碎都算不上、阴间绝对不会记载在簿册上的小事,却有人也能先预知。
乾隆三十五年 (1770),有个翰林偶然遇到个扶乩的,就问自己官运如何,
扶乩者给了一首诗“春风一笑手扶笻,桃李花开泼眼浓。
好是寻香双蛱蝶,粉墙才过巧相逢。”
翰林不太理解其中暗喻什么事情。
不久之后皇帝亲自考察,结果这翰林不合格、被从编修改外放知县,
朋友都说那首诗的第二句用了“河阳一县花*1”的典故,算是讲中了,
但其他几句却还不知道意思;
*1 晋朝潘岳 (就是有名的大帅哥“潘安”) 任河阳县知县时,
下令在境内到处种桃花、李花,被引为美谈;
因此“一县花”比喻优秀地方官或地方优美。
稍后同榜同学去慰问他,却看到守门人拿着拐杖一跛一跛走出来,
原来京官的仆人都认为当地方官才是天堂,
得知主人要被外放时正站在阶梯上,却仍兴奋到跳起来喊“我就要成仙啦!”,
结果就跌倒弄伤小腿,必须靠拐杖支撑行走。
几天之后,又听说他一天遣散两个仆人,却不知道原因,之后才有人泄漏祕密:
“两个仆人都想当守门人,但已经有那个跛脚的在,
于是都各叫妻子打扮漂亮,准备趁主人休息时送进房、引诱主人;
当晚,一个准备了点心、一个煮了茶,两人都摸黑偷偷走到书房外走廊,
结果就正好撞在一起,带的东西全打翻落地,两人都恼羞成怒、互相臭骂,
主人不想追究,所以只把两个仆人都遣散。”
诗里第三、四句又应验了,那个扶乩者还真的通灵了,
但到底怎么能预知这种事情的?还是无法理解。
夫人雇用了一个缝纫女工,曾待过他们家,
她说的确有两个仆人谋取当守门人这事,但一开始并没打算献上妻子,
而是都找了另一个比较聪明的仆人商量,那个仆人帮他们出了这个主意,
跟两个人都说“某日某时主人有空,可以趁这时快上。”
各自告诉两边同样的时间,但却不让双方知道另外还有对手,导致两败俱伤;
两个献妻的仆人被遣散后,那个聪明的仆人又去依附跛脚的看门人,还约他去逛妓院,
但看门人察觉不对劲,假装要他先去、却偷偷叫主人去抓,因此聪明的仆人也败了。
只是个州县官的守门人而已,就能让四个人彼此互相排挤、争抢暗算个不停,
可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不是白讲的,
特别补上后续,让人知道世间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