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魔术被称为“幻术”,最早提及幻术的当属《列子‧周穆王》: “穷数达变,
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
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最早提及“幻术”这个词的
当属《西京杂记》卷三: “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立兴云雾,坐成山河。”而
我国古代的魔术师则被称为“幻人”或“幻师”。《后汉书·陈禅传》中说: “永甯元年
,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无量寿经》卷上中说: “
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
古籍中较早集中记录魔术表演的篇章有东汉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里面有一段文字描
述了存在于汉代的魔术表演,是这样说的: “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洪涯立而指
麾,被毛羽之襳襹。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复陆重阁,转石成雷。
礔礰激而增响,磅盖象乎天威。巨兽百寻,是为蔓延。神山崔巍,欻从背见。熊虎升而挐
攫,猨狖超而高援。怪兽陆梁,大雀踆踆。白象行孕,垂鼻辚囷。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
以蝹蝹。含利颬颬,化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蟾蜍与龟,水人弄蛇。奇幻儵忽,
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
。”这段文字记载了多种魔术,其中有变化出降雪的场景: 高大崔巍的神山,忽然从巨兽
的背部冒出来,还有熊、虎和猿类动物在山上跳跃、攀援。一种叫做含利的野兽吐气化作
了仙车( 估计这种野兽是由人扮演的) 。在地面绘画就变成了河流,就像渭河与泾河相通
一样。这段文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精彩的魔术表演画面,说明在汉代魔术表演就已经开始
盛行了。
中国历代典籍中有很多与魔术相关的记载,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后汉书·陈禅传》中的一
段文字。当时的东汉安帝刘祜和群臣都很喜欢看魔术,安帝打算在朝廷设立夷狄之技,而
陈禅上言反对着意为魔术表演投资。尚书陈忠认为“掸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
郑卫之声,佞人之比”,同意安帝的做法。本文开头提到的托名于汉代刘歆,实际上是东
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记载了西汉的魔术,《太平御览
·方术部》引其文: “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向余说占事,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幻,
能刺御虎,佩赤金为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
不能复行其术。”又曰: “淮南王好方士,皆以术见,遂后画地为江河,摄土为山岳,嘘
呼为寒暑,喷嗽为雨露,王亦卒与诸方士俱去。”
当然,史实中的淮南王刘安并没有成仙,而是因为谋反不成而自裁。上文提到的这种兴云
吐雾的魔术,传闻东汉的樊英也会表演,《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记载了樊英口中喷水成
雨灭火之事,此事有偶然的巧合性,也可能是术士之间串通,也可能樊英真的有特异功能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存疑待考了。《异苑》中记载,东汉的孙奴善使一套割头术,这种幻
术与现代的移头魔术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