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诸葛亮和曹植笔战

楼主: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18-02-13 12:26:08
: → chordate: 李严和廖立都希望孔明补复怎么会罢免版主 01/26 17:56
: 推 teeheehee: 有这段史书原文吗 02/02 12:38
曹植 汉二祖优劣论:
有客问予曰:“夫汉二帝,高祖、光武,俱为受命拨乱之君,比时事之难易,论其人之优
劣,孰者为先?”
予应之曰:“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身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
,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
纯道,直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坐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
过乎韩信,太公是谙,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
果令凶妇肆钨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程几移。凡
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祸!然彼之雄才大略,似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
。又其条将画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
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功而遗元勋也。不然,斯不免于间阎之人,当世之匹夫也。
世祖体干灵之休德,票贞和之纯精,通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通达而多
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光厄会之运,殷尔雷
发,赫然神举。用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
已毙于西都。破二公于昆阳,斩阜、赐于汉津。当此时也,九州岛鼎沸,四海渊涌,言帝
者二三,称王者四五;咸鸥视狼顾,虎跃龙骧。光武秉朱光之臣诚,震赫斯之隆怒。夫其
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若克东齐难胜之寇,降赤
眉不计之虏;彭宠以望异内陨,庞萌以叛主取诛,隗戎以背信躯毙,公孙以离心授首。尔
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归心
圣德。宣仁以和众,迈德以来远。于是战克之将,筹划之臣,承诏奉令者获宠,违命犯旨
者颠危。故曰: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故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
而叹息。股肱有济济之美,元首有穆穆之容。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称;高尚纯朴,有羲皇
之素;谦虚纳下,有吐握之劳;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乃规弘迹而造皇极,创帝道而立
德基。是以计功则业殊,比隆则事异,旌德则靡短,言行则无秽,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
劣。卒能握乾坤之休征,应五百之显期②,立不刊之退迹,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
,诗书载其勋部。故曰:光武其近优也。
汉之二祖,俱起布衣,高祖阀于微细,光武知于礼法。高祖又鲜君子之风,溺儒冠不可言
敬,辟阳淫僻,与众共之。诗书礼乐,帝尧之所以为治也,而高祖轻之。济济多士,文王
之所以获宁也,高帝蔑之不用。听戚姬之邪媚,致吕氏之暴皮。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
则不敌于良、平。
诸葛亮论光武:
曹子建论光武: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时人谈者,亦以为然。吾以此言
诚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诬一代之俊异。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
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疏阔,故
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
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
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称邓禹曰:“孔子有回,而门人益亲。”叹吴汉曰
:“将军差强吾意,其武力可及,而忠不可及。”与诸臣计事,常令马援后言,以为援策
每与谐合。此皆明君知臣之审也。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
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诸葛亮回复92共识...
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
,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亮遂不报书,作正议曰: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
矣。免身为幸,戒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
,亦将逼于元祸茍免者邪!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
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
势穷虑侮,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
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篡。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欢兜滔天之辞,欲
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
军戒》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
之众,据道而入有罪,可得干拟哉?
司马懿非常看重黄权:
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
重也!”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作者: bilice   2018-02-13 15:53:00
孔明根本懒得理司马懿。连简庸都不敢在孔明面前放肆。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2-13 19:10:00
好奇曹魏的海协会成员,有无包含钟繇在内
作者: amyvivian (燕子)   2018-02-16 14:19:00
原来这种论帝王优劣的文章这么流行,所以才有曹髦之论钟繇不知道在魏讽案到底算不算全身而退,从魏相降回廷尉。这一年钟繇也晋升三公之列,但是这里有华歆、王朗不管是贾诩还是钟繇都没有出现在这里。太尉不管这个?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2-22 03:19:00
可能征询偏武官的太尉的意见只会说:"啊直接用打的就好啦"XD王朗若审毛玠一案 最后应该会从轻 不会像钟繇给予免官 而这等处分 恰好正是曹操所想要的吧 所以帮之后魏讽案先补了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