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阵法与八阵

楼主: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7-11-22 22:29:17
https://goo.gl/dPxkb9 图文好读版,附阵法示意图
晋书有一段记载:“及蜀破后,令(陈)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
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闇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久之,武帝每出
入,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卤簿陈列齐肃。太康末,武帝尝出射雉,勰时已为都水
使者,散从。车驾逼暗乃还,漏巳尽,当合函,停乘舆,良久不得合,乃诏勰合之。
勰举白兽幡指麾,须臾之间而函成。皆谢勰闲解,甚为武帝所任。”(晋书‧职官志)
陈勰学习诸葛亮阵法有个特征──重视旗令,古代指挥士兵主要靠旗、鼓、金,号为三
官,〝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
,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
法治也。〞(管子‧兵法),训练除了兵器使用外,更重要的是熟悉各种不同的旗令、鼓令与
金令,这是行军布阵的基础。晋武帝銮驾回返,因天色昏暗指令不明,纵是禁军也难以驾驭
,陈勰以旗指挥,这批他训练出来的士兵不一会就合函,可见旗令让部队整齐划一的效果。
魏武侯曾问吴起相似问题:“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
”,吴起怎么回答?“凡战之法,昼以旌旗旛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
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
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吴子‧应变),陈勰在晚上以旗指挥比较特别,因为晚上视线不
佳,以鼓令、金令居多。三官组合起来就是各种军阵变化,谈到军阵,自然要谈诸葛亮的八
阵图。
(一)八阵出现的时代问题
“推演兵法,作八陈[阵]图,咸得其要云。”(三国志‧诸葛亮传)
八阵并不是独特发明,银雀山出土竹简的《孙膑兵法》即有一篇〈八陈〉,
〝孙子曰:用八陈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陈之宜。用陈参分,诲陈有蜂[锋],诲逢[锋]
有后,皆侍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适[敌],以二收。适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适
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其后。易
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八阵为何此篇没明讲,《孙膑兵法》内容有涉及但不完全,不过银雀山竹简另有篇目为
〈十陈〉,可一窥堂奥,
〝凡陈有十:有枋[方]陈、有员[圆]陈、有疏陈、有数陈、有锥行之陈、有鴈[雁]行之
陈、有钩行之陈、有玄襄之陈、有火陈、有水陈,此皆有所利。
枋陈者,所以剸也;员陈者,所以槫[团]也;疏陈者,所以吠也;数陈者,为不可掇;
锥行之陈者,所以夬[决]绝也;鴈行之陈者,所以椄[接]射也;钩行之陈者,所以变质易虑
也;玄襄之陈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陈者,所以拔也;水陈者,所以伥固也。〞
水阵跟火阵属于战法,并非行军布阵的方法,十阵扣掉水阵与火阵即是八阵,而《文选
》的〈封燕然山铭〉有“勒以八阵,莅以威神”,注引杂兵书:“八阵者:一曰方阵,二曰
圆阵,三日牝阵,四曰牡阵,五曰冲阵,六曰轮阵,七曰浮沮阵,八曰鴈行阵。”可见八阵
的说法最晚在战国之时就已经透过长久的战争中归纳而出。
八阵是因应地形与需要的阵型变化,兵阵最主要目的是要让士兵扬己之长、克敌之短,
让己方保持局部优势,进而扩大优势。会战打的是团战,如何让己方受到最小攻击、发挥最
大火力就是阵型重点,变化主要来自士兵的基础动作,讲穿就是前、后、左、右跟密集、散
开配合速度的快慢,由于十阵有附说明,就以十阵的阵型稍做讲解。
(二)八阵的内容
方阵
十阵的方阵与后代的方阵不同,并不是一个四四方方排列整齐的大阵,而是中间薄两旁
厚的阵势,〝枋陈之法:必薄中厚方[旁],居陈在后。中之薄也,将以吠也。重□其□,将
以剸也,居陈在后,所以□......〞,中间薄是要引诱敌军深入,吠者原字是上口下犬,口
是引诱阵,犬是咬饵的敌军;两旁要厚是因为要顶住敌军左右翼,当敌军中军追击,前方虚
阵消灭,方阵的阵势会变成V型,对敌方中军形成包围,剸者,截断之意,这样敌方中军面
临三方攻击,我方在中间形成局部优势,只要我军两旁与后阵不溃散,等到敌方中军阵型崩
坏,我方后阵前行转为突出部,分割敌军形成包夹,扩大局部优势。
圆阵
圆阵简文从缺,不知其形。
疏阵、数阵
疏阵与数阵是两种相对阵型,疏阵要求精兵,〝兵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
〞疏与数相对,〝必疏钜[距]闲[间]〞,疏阵要拉开间距;〝毋疏钜闲〞,数阵则要求抱团
,两者功用不同,疏阵等于数个小方阵组合而成,数阵也许是数个圆阵组合而成?〝疏而不
可戚[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蹙:迫也、军:圜围也(说文解字),数阵既要小心被
各个击破,也要小心不要被分割包围;〝笄之而无闲,蹒山[跚]而退。〞数阵因为结合紧密
,要小心自乱阵脚,自相践踏。两者同样面对敌方攻击部,疏阵主要任务是消灭敌方攻击部
,数阵主要任务为挡住敌方攻击部。
锥行之阵
〝锥行之陈:卑[譬]之若剑,末不阅[锐]则不入、刃不溥[薄]则不剸、本不厚则不可以
列陈。〞突出部以分割敌方为要,因此突出部必是精锐,本阵厚才能在分割后不被敌方截断
成前后部反包围,分割后突出部能从侧翼攻击,形成局部优势。
雁行之阵
〝......中。此谓鴈陈之任:前列若猿,后列若貍......□□□阙罗而自存。〞无法理
解,从缺。
钩行之阵
〝钩行之陈:前列必榜,左右之和必钩。参声气[既]全、五菜[彩]必具,辩吾号声,知
五旗。无前无后,无......〞
经网友赐教,“左右之和必钩”的“钩”并非指左右翼像钩,而是指勾连,〝(哀公十七
年)三月。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陈,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
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左传)
,左右句卒是疑军,类似方阵的引诱阵,以疑军吸引吴军注意后,越军主力再一鼓作气击
溃吴军,混淆敌人、吸引敌方主力注意是疑军主要目的,所以三声、五旗皆备,跟主力规
格相当,疑军机动性高,没有固定位置,因此用无前无后形容。
玄襄之阵
〝玄襄之陈,必多旌旗羽旄、鼓飞飞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榼榼啐迕,
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而不屈,终曰不拙。〞无法理解,从缺。
虽然有些阵法无法理解内容为何,不过可以看出阵法基本思维就是撕裂敌方阵型营造局
部优势,根据士兵素质、装备与地形和敌方展开角力,看是要用计诱敌深入,还是以突出部
切割,对方可能将计就计,直接突破,会战的胜利端看那方能将局部优势扩大。
战争的结果仰赖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必胜的阵型,唯一自己主控的只有士兵对各种指令
与装备的熟悉,这是能透过训练改善的能力,如疏阵是把大方阵拆解成数个
小方阵,方阵与锥行是阵型变化的基础,阵法是在点跟线间做配置,从最基础直
列前行的单点一线跟横列前行的多点一线做方向密疏与速度的变化,说起来简单,
可要让一群人整齐反应,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训练才是重点。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17-11-22 23:45:00
: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7-11-23 16:07:00
先推,慢慢理解
作者: ZirconC (Zircon)   2017-11-24 09:02:00
方阵似乎是坎尼会战的变体?
楼主: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7-11-24 13:26:00
欧洲战史不熟,无法回答=.=
作者: bxdfhbh (bxdfhbh)   2017-11-28 12:13:00
可以转到Warfare版比较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