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明朝的进士很好考吗

楼主: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历史学家)   2015-11-23 13:24:30
※ 引述《happyner (唯物论的时代)》之铭言:
: 脸书上看到一个励志故事
: 内容提到明朝的一对吴子恬夫妇
: 三个儿子 竟然都考上了进士
: 现实生活曾遇过医科双胞胎
: 而且还是台大的
: 但三个儿子都进士
: 实在厉害的不可思议
真的很难考,著名的日本学者宫崎市定(1901-1995) 有一本专书,叫做《科举:中
国の试验地狱》(东京:岩波书局,1993),他把科举形容成考试的地狱,倒也十分贴切
。我简单的列出明代几个时期的乡试的解额总数(入取名额):
洪武三年 510人
景泰七年 1145人
万历十九年 1195人
崇祯十五年 1389人
解额是各省的总和,每个省不一样,以景泰七年为例,北直隶135 人、浙江90人,贵
州10人。北直隶应考人数1800人,录取率7.5%,这算是高的。因为北方人才比南方少,名
额又多一点。当年浙江刚好没资料,参照前几届,大约2200人应考,录取录4.1%,综观整
个表,排除边远地区,录取率大概都在3~5%左右。
从简表可知自景泰七年(1456)大幅增加解额后,至明末都没有太大的变动。考中了
乡试,再来就是会试。以前落榜的不必从头考起,所以来考会试的不是解额人数喔,考试
的人数到明代后期不断增加,最高到达5000人,至于录取人数大约固定在 300人,有时会
多一点。
天顺元年 3000人应考 录取300人
弘治六年 4000人应考 录取300人
嘉靖十四年 4000人应考 录取320人
万历十一年 4600人应考 录取350人
至于殿试,因为宋代有人殿试没考上,跑去投效敌国,所以后来有“不黜落”的传统
,只是重新排定名次,决定后来的出路,第一甲、第二甲前段班可以留在翰林院当庶吉士
,将来要到内阁服务,是最高级的人才。第二甲部分的人可以当观政进士,去中央各部实
习,以后也是要重用的,其他的就分发到各地当府推官、知县。
我要去买便当了,不能多写。本文参考书目为吴宣德,《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香
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本科举研究,数据、表格清清楚楚,
可以修正很多学者引用原始资料数字抄错的地方。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5-11-23 14:04:00
专业!
作者: gred121 (自由行星同盟杨威利元帅)   2015-11-23 16:38:00
投效敌国的是张元 后来当到西夏国相 搞的宋朝惨兮兮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5-11-23 17:04:00
有历代殿试或会试没上 跟当朝拼了的介绍吗?
作者: jackthegreat (高雄梁朝偉)   2015-11-23 19:03:00
张元没考上听说是因为皇帝嫌他长太丑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5-11-23 19:14:00
钟馗: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经过完了)   2015-11-23 19:54:00
有人总统没选上跑去敌国。。。
作者: SGshinji   2015-11-23 20:26:00
最有名的就黄观跟王艮啊一个被消失 一个长得丑被划掉,,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5-11-24 11:44:00
金真表示: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5-11-24 16:11:00
我越来越觉得张居正、申时行这些人还真的蛮厉害的能做到首辅的人没一个是简单货色,不但会读书还要会做人像张叔大这样还能实现胸中志业的人,在大明国朝亦是罕见
作者: CKnightalker (伪˙西奈驼客)   2015-11-24 17:15:00
黄观:考试很难吗?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5-11-24 22:45:00
张叔大: 大叔我是特别练过的
作者: Defence24 (冬山金城武)   2015-11-25 21:10:00
好像没很难 不跟国考差不多吗?? 而且国考当吏科举当官
作者: IBIZA (温一壶月光作酒)   2015-11-25 22:09:00
国考只考一次,上面是乡试、会试两关哪,录取率差20倍这里还没算上童试、岁考跟科考,每一层又会刷掉一些人
楼主: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历史学家)   2015-11-26 00:05:00
生员可以用捐纳的方式取得,异途搭正途的考试方法在明代后期很常见。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5-11-26 12:02:00
儒林外史就有写出一个例子,周进秀才考到老摃到老后来姊夫跟朋友帮他捐了监生,之后一路考取举人进士
作者: IBIZA (温一壶月光作酒)   2015-11-26 12:14:00
这边讨论应该只看正途, 不讨论杂途, 不然我们要把选举跟约聘纳进来比较吗?还有机要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5-11-26 19:30:00
师爷也是很特殊的案例,看起来虽非正途,但实质影响力未必就小了。很多时候,师爷的建议才是关键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5-11-26 22:52:00
师爷毕竟是幕僚 有些待遇跟福利只有主官有
楼主: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历史学家)   2015-11-27 00:53:00
正途是指考试的管道,和职业没有关系啦...再补充一点,乡试有时候合格的人很多,也会破额增取,例如景泰四年某给事中山西、陕西超取百人,礼部说该地解额为四十,若多人合格,取到六十也可,取到百人就太浮滥,以后不可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