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家暴事件中的男性情怀  ‧孙瑞穗

楼主: hyian (花栗鼠)   2010-10-15 23:29:24
苹果论坛    2010.10.14
家暴事件中的男性情怀
◎孙瑞穗
妇女新知基金会前资深董事
今年的性别聚焦有点 MAN。首先是女学年会将“男性研究”当作研讨会主题,解除
了二十年来性别研究单向处理“女性”的局限。其次,是今年女性影展开幕主题片
《与爱无关》将家暴事件的探讨,从“女性受害者”转移到“男性施暴者”,让男
性跃上萤幕诉说自己为何经常容易倾向以暴力解决问题。
“不知道是否命运作祟,让我娶到一个很爱管事又爱顶嘴的老婆,一点都不给我面
子?……”,“我的母亲人老了,又中风,看护女佣我们请不起,当然就是娶一个
老婆来帮忙照顾啊!不然怎么办?……”,“其实我打她之后我自己也很难过,但
是她不听话时,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知道打人不对,但是她做
错了你不打她,她怎么会知道错了?我父母也是从小这样打我打到大的啊!……”
令人惊艳的是,整部片的播放过程,观众从头“笑”到尾。原来,施暴者一点也不
恐怖,他们在人生、家庭及亲密关系中也有说不出口的委屈、无奈、徬徨,无能和
恐惧。比较恐怖的是,在四位勇敢接受访问的男性口中所叙述出来对“婚姻”、“
家庭”以及那位终生相伴的“女人”的理解能力,简直是幼稚到令人瞠目结舌,想
要大笑。仿佛成年入社会之后,男性对私领域的对待伦理、沟通和抒情能力,便停
止了学习成长。郭导演让施暴者开口发言,我们也才有机会从行为者叙述中了解到
“暴力”其实不来自假设中残暴的男性本质,而是受制于男性在“情感经验”及“
抒情语言”的严重匮乏。
“你有无想过除了用‘打’这种暴力行为之外,还有别的方法来沟通?”在一个男
性施暴者团体咨商座谈中,辅导员轻声地问。然而,几乎全场男性一致摇头表示“
没想过这个可能”。是啊,想想,在学校教育、亲子伦理、社会关系当中,完全没
有资讯来教导男人如何拥有可平等相处,又可相亲相爱的方法,叫他们从何想起?
    私领域也需民主化
根据内政部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的统计,2009年共有九万多件投诉登记的家暴事件,
其中又有一万两千多件是立刻申请人身保护令。加上近来媒介揭露的各种虐儿虐女
案件以及非政府部门如励馨基金会的申诉案件,算一算近年来私领域中暴力事件的
暴增相当惊人。社会学大师A. Giddens曾在《亲密关系的转型》一书中提到,现代
社会的转型经验也会深刻地影响个人私领域的政治伦理,因而,一个深思熟虑的民
主社会,势必也会催动私领域和亲密关系的进一步民主化。当一位女性开始进入现
代化和民主化的公共生活之后,在私领域中她便难以回去担任传统文化中屈从威权
的角色。而“男性气质”的施展与日常操演成了一种父权社会权力的中介,因此男
性威权角色能否被改革变得更有弹性,更有协商空间,遂成了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民
主化指标。
语带嘲讽地,《与爱无关》纪录片主题其实正好与“培养爱的能力”息息相关。在
一个妇女与性别平等运动开展近三十年之后的台湾民主社会中,或许我们可以稍稍
离开追杀比尔式的找凶手逻辑,从女性受暴/男性施暴这样本质又二元对立化的框
架中走出,试着以更开放的想像,从民间运动,从国家机构,从大众媒介,从教育
和社工等系统中释放资源和资讯,全方位地提供理解不同性别角色受困的解放之道。
楼主: hyian (花栗鼠)   0000-00-00 00:00:00
和本周社课稍有相关,就转过来囉。孙瑞穗老师以前也是女研社的唷。
作者: knarl (晴)   0000-00-00 00:00:00
我想到了一本书"该隐的封印"里面有说到男性的情感表达从小受到限制男性常常只被鼓励表达一种情绪,那就是"愤怒"
楼主: hyian (花栗鼠)   0000-00-00 00:00:00
喔喔那本书很好看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