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养护皮肤,请从防晒作起

楼主: fadeeve (风霜落)   2015-09-22 17:25:01
养护皮肤,请从防晒作起
  门诊的时候很多湿疹或青春痘的患者会问道:“擦防晒不是会发炎更厉害?”,“擦
防晒后很黏腻,感觉更会冒痘痘出来……”事实上,紫外线的刺激会造成更严重的皮肤发
炎反应,在皮肤出状况的时候,更应该加强防晒措施,选择适合的防晒产品!而进行医美
如雷射光电等疗程的患者,多半是“从破坏中求建设”,在给予对皮肤而言会产生变化的
高能量刺激后,皮肤往往会出现不等的破坏及发炎反应,术后更要注意加强防晒与保湿,
要把新生的皮肤当“敏感肌”呵护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并减少返黑(术后色素沉着
)等副作用。很多爱美的女性都希望自己的皮肤美白透亮,而美白产品如一般保养品、杜
鹃花酸、对苯二酚、三合一退斑膏、果酸换肤到净肤雷射等当然都有它们一定的作用在,
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前提仍是“作好防晒”!不然再怎么美白,也都是舍本逐末而已。
  紫外线又依波长细分为UVA(320-400nm,其中又可细分成UVA1: 340-400nm和UVA2:
320-340nm)、UVB(290-320nm)及UVC(200-290nm)三类,波长越短者,能量越大,伤
害力也越强,但也容易被臭氧层阻绝,UVC光几乎完全不会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约有2%-5%为UVB,仅到达皮肤的表皮层,会导致立即性的晒红甚至晒伤、致癌;而UVA的
波长较长,能量较低,但穿透深度也较深,可达到真皮层造成深层伤害,且到达地面的紫
外线有高达95%以上属于UVA!因此,占有紫外线绝大比例且较难防护的UVA成为皮肤晒黑
、晒老、光敏感疾病及皮肤癌的主因。
※ ※ ※                      ※ ※ ※
  防晒绝不只是擦防晒剂一种方法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要“避免曝晒”──紫外线指数
高的正午时分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出门也尽可能走在有遮蔽的骑楼、地下道等处;其次是
“物理性遮蔽”──穿上抗UV的衣物、遮阳帽、口罩、太阳眼镜(或者全视线眼镜)、撑
抗UV的遮阳伞等,目前抗UV的布料材质主要有三种:
1. 原纱型:在合成纤维纺纱之前,将微米或奈米粒径的二氧化钛、氧化锌、陶瓷粉
末或其他可吸收或散射紫外线的原料与聚合物充分掺合,再进行纺纱,经过这种制作过程
的纤维布料防晒效果好、遮蔽率佳,可永久抗紫外线,此种抗UV材料制程较繁琐,价格也
相对昂贵。
2. 制程中添加染剂:将布料在染整后浸染抗UV化学药剂(紫外线吸收剂),制程相对
简单,但缺点是效果并不持久,并会随着洗涤次数减少抗UV的效果。
3. 布料贴合:将紫外线隔离剂贴合于布料上,这种抗UV效果佳,但透气不足,多用
于阳伞。
※ ※ ※                      ※ ※ ※
  涂抹用的防晒剂事实上已是防晒的最后一道手续了,紫外线的伤害在二战期间就由德
国人提出,而进一步的受到重视是因为在越战时,多属白人的美军在东南亚的炎热战场,
许多人因为炙热的阳光曝晒导致晒伤,因此美国官方更进一步的研究并确认了UVB对于皮
肤的伤害性,后续发展出了防晒剂以避免晒伤,而UVA是在后来才被发现的,所以目前最
广为人知的防晒系数标准──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阳光防护系数)就是美国
FDA于1978年制定,为针对UVB的定量化标准,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涂抹防晒剂可延长皮肤
被UVB“晒红”或“晒伤”时间的倍数(如“SPF15”就是指可以延长为原本的15倍时间)

  SPF是一种用人体试验所作的定量化系数,简单来说,是指“在涂抹防晒剂后,光源
照射下,皮肤产生发红现象所需时间,与不擦防晒剂时所需时间之比值”,举例来说,如
果原本不擦防晒剂时的受试者在20分的曝晒下会产生皮肤发红,涂抹某防晒剂后变成需
240分钟才发红,这种防晒剂的SPF即为12(240/20=12),目前SPF最高可标示“50+”。
  而在这里就会有问题产生了,不同国家的防晒厂商所作的SPF测定方式看似已达标准
化流程,但事实上,暴露光源的不同、分析时间差异、涂抹防晒剂的剂量、厚度、均匀度
、“晒红”或“晒伤”的定义、原本测试者皮肤的曝晒部位、个人皮肤Fitzpatrick
skin type本质上的差异等等,都是可变因素,没有全世界通用的相应规定,其中就有很
多歧异会产生。
  美国FDA所规定的SPF活体试验(in vivo)流程为:
a. 产品均匀涂抹于背部肌肤,使用量为 2mg/cm2
b. 以人照光源或自然光照射,经过 22-26 小时;
c. 结束后观察照射部位所引起红斑量;
d. 计算引起最小红斑的紫外线能量(焦耳/平方公尺);
e. 带入公式计算,得到 SPF 值。
※ ※ ※                      ※ ※ ※
  后续学者们发现大部分的紫外光属UVA,故防晒剂单纯针对UVB的防护是远远不够的,
故后续又有很多针对UVA的指数被提出:
1. PFA:是日本化妆品公会所提出针对UVA的防护效力,指“在涂抹防晒剂后,光源
照射下,皮肤产生的黑斑量,与不擦防晒剂时产生的黑斑量之比值”
2. PA:由日本厚生省提出,测试的方式与PFA类似,标示方式为“+”,目前最高
可标示“++++”
3. IPD(Immediate Pigment Darkening,立即晒黑系数):指“在涂抹防晒剂后,
光源照射下,皮肤立即产生暂时变黑现象的所需时间,与不擦防晒剂时所需时间之比值”
,因为该系数的测试方式与UVA在皮肤的作用机转有牴触,故有争议性,目前已非常少见

4. 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持续晒黑系数):类似SPF,又称“持续
性色素沉淀系数”,指“在涂抹防晒剂后,光源照射下,皮肤产生持续24小时以上的变黑
现象的所需时间,与不擦防晒剂时所需时间之比值”。
5. (UVA):欧洲委员会所提出,代表防晒的“平均度”,我们会希望防晒产品的保护
力对于UVA与UVB不应有太大的差异,“SPF/PPD的比值≦3”者代表较均匀的保护力,可在
产品上标示(UVA)这个logo。
6. Boots星号表示法(Boots star rating system):由英国Boots化学公司提出,
也是代表防晒的“平均度”,为(UVA)再细分化,指“PPD/SPF的比值”,0-0.2没有得★
、0.21-0.4得一颗★、0.41-0.6得两颗★、0.61-0.8得三颗★、0.81-0.9得四颗★,最佳
为0.91以上,得五颗★。
7. IPF(Immune protection factor,免疫防护系数)或UVA-PF(UVA protection
factor,UVA防护系数):指数越高代表UVA对皮肤中免疫细胞抑制越少,即越安全,此类
系数也较少使用。
※ ※ ※                      ※ ※ ※
  防晒剂的成分又可细分为物理性及化学性物质,物理性物质(如二氧化钛及氧化锌)
主要以反射或散射紫外光的方式来达到防晒作用,因其稳定不易变性,所以针对敏感性肌
肤、异位性肌肤或婴幼儿使用上是十分安全的,但因为质地比较厚重滋腻,涂完后皮肤上
可能会有覆上一层白白薄粉的感觉,故对于青春痘、油性肤质或部分男性(会怕被说很娘
的男性……XD)而言可能就不太适用。
  化学性物质就更多样化了,如水杨酸、对氨基苯甲酸、桂皮酸、苯基酮等等,这些有
机化学物质被肌肤吸收后,其化学分子结构会在皮肤下作用形成各种不同形式衍生化合物
,以结构性共振中和原理,达到阻绝紫外光的功能,最后经由人体代谢排出体外,大部分
的化学防晒物质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起作用,所以会大多建议“曝晒前20分钟”就要先擦
防晒剂,效果最好,曝晒一段时间也要补擦防晒剂(在紫外线指数很高的时候,室外至少
2小时补擦一次,室内也需3小时补擦一次)才能持续防晒效果。化学性防晒剂对于青春痘
、油性肤质的患者接受度较高,因为擦起来多半不会很黏腻。但这些物质都会有一定的光
化学反应,早期的化学性物质可能还有皮肤刺激或加剧光过敏的副作用,对于敏感性肌肤
、异位性肌肤或婴幼儿,使用上必须很谨慎!
  目前防晒剂产品推陈出新,多半都是综合型产品(涵盖物理性及化学性),以期达到
随擦即见效、可保护的紫外光波长范围更广、低致敏性、低渗入性、容易被身体代谢,故
在选用防晒剂上,不只是盲目追求SPF或PA有多高的数值,更应针对本身的肤质状况、每
日可能的曝晒时间(应考量工作性质、通勤时间、日照强度等)、是否常流汗或会进行水
上活动(如是,应选择water resistant类的产品)作评估,在产品端则应彻底了解该产
品的成份、致敏性、持续时间、每次涂抹的合理量(就上述FDA的标准而言,防晒剂使用
量应为 2mg/cm2,由此可见我们擦防晒剂的量往往是不够的!),最好是能在门市先试用
看看,体验一下防晒剂擦在皮肤上的感觉后再购买。
※ ※ ※                      ※ ※ ※
  简单就前文作个结论,出门就是要防晒,防晒从小就要做起,不只是美白,更是要防
癌变。“避免曝晒”最重要,其次是“物理性遮蔽”,最后的防线才是“防晒剂”!由于
防晒剂多半需要一定的作用时间,美国皮肤科医学会甚至提倡我们早上起床的例行工作应
该是“刷牙、洗脸、擦防晒”。而在门诊也常常有患者问到擦药跟防晒剂的顺序,理论上
效果良好的防晒剂其隔绝效果应该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当然是先擦完药,等1-2分钟药吸
收后,最后擦上防晒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