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诚品一年记

楼主: kaorikuraki (唐小宇)   2012-07-01 18:58:05
※ [本文转录自 prose 看板 #1Fy2mBzz ]
岩井俊二的《情书》终究是迟了一步到店,香港同事Yuki早在几天
前已搭机离台。最后一次我和Yuki拆新书物流箱时,满心期待的都是这
本新经典文化复刻出版的小说,早在看六月的重点书清单时,我们就在
信义店三楼库存内大喊自己有多喜欢《情书》这部电影,像是中山美穗
在雪地的呐喊一般。
“你好吗?我很好!”
彼此约定好非得要大力推荐这本书,Yuki说岩井俊二的《情书》是
她最喜欢的电影。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一起工作了,但相隔两地仍
可一起为自己喜欢的事努力。台湾到香港搭飞机并不需要多长的时间,
但思念却很长;香港同事到信义店受训三个月的时间并不久,但也因为
这样显得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弥足珍贵。
在信义店年中盘点的前一天晚上,正在想着明天该几点起床,身为
文学区区长盘点中该特别注意哪些细节时,看到香港同事 Derek在脸书
上发布的新动态:
“明天大早张开眼晴就跟你们去盘点,重点是记得带扇,和要找到
一个站叫市政府。”
我突然觉得,明天盘点一定会顺利的, Derek向来都是个活泼、讲
起话来总是天马行空的人,连表达关心的文字都是这样。看到这些话好
像他仍在我们身边一样,明天一早就会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香港同事们要离台前的最后一天上班日,他们才刚结束了所有的
课程和报告,每个人都累到不行。Yuki坐在库存地上帮新书贴上防盗贴
条,一边跟她的港籍伙伴们呱啦呱啦地说着我听不太懂的广东话,一边
转过头来帮我翻译:“我们是在说终于结束这一切,压力释放的时候,
每个人都突然感冒了,觉得身体不舒服。”
……此刻的我想起这些才没多久前的事,突然好想去香港,突然好
思念这些吵闹的香港同事,他们围在我身旁东问西问的时光竟是如此美
好。

  在书店工作没有想像中简单,但进入诚品工作后并不会让自己过往
对书店的一些美好想像幻灭,零售业第一线的工作本就无比繁琐,在诚
品看到更多的是同事对细节的坚持,这种坚持有时简直近乎神经质。
有些同事去逛其他书店时看到有些书乱了倒柜了都会忍不住帮忙整
理起来,不知不觉我也感染上类似的职业病。
主管M对细节的要求与掌握经常让我目瞪口呆自叹弗如,除了一些
书籍基本的陈列原则:三三(或五五)正反叠、前低后高外……书籍在
平台的逻辑更是不得马虎。她最常问的是:“这本书为什么要放这呢?”
一本书要放在哪个位置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事。
要如何帮助一本书找到需要/适合的读者呢?这本书摆这张桌的右
侧是否会比左侧好?哪侧动线会有较多客人经过驻足?文宣和书籍的搭
配要如何吸睛又不过份铺张让人眼花失焦?这几本书的性质和内容是否
相近,可否集结成一个明确的主题共同陈列相得益彰?主题是否可延伸
出更多主题环环相扣?有必要为这本书申请文宣吗,这些文宣对出版社
而言都是成本,有了文宣真能帮助出版社扩增这本书的销量?每张展桌
都该被标价,像是算坪效一样。每一本书的产生都是无数人的心血,让
每一本书在书店卖场上都有合适的位置让读者看见是必要的……退书的
原则有哪些?退到不该退的书会造成物流成本的耗损、退书时要尽量保
持书的完整性,让这些书还有可能在其他通路继续贩售、有时这本书昨
天才退,今天就有客人来找,同事都戏称是书的反扑……请客人不要将
书当成抄写笔记的垫板、不要折页、不要压书、不要乱扔书、不要让书
皮和书本流离分家……
这只是M对细节的要求的一小部分,她教我的实在太多太多,但印
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的一句话:“我们要有自己的主张”。
但我们不只有自己的主张外,还得思量最现实的营收,所谓精明与
浪漫,或许就是这样吧。当某网络书店动不动66折、E-coupon、积点换
购物金,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而不是跟着打折扣大战,恶性循环。虽
然是便宜了读者,但却正一点一滴耗损整个产业的体质。
我有心仪的一堆难以受大众青睐的冷门书(而我觉得这些书极好)
想卖,但如何帮助这些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杀出重围生存下去是一道难
题,也是挑战。
对于上述种种,书店工作劳心又费力,即便时而有苦难言感到疲惫,
但我也真的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刚进入诚品的时候,身为新人,其实我算是不太加班的,因为会做
的事尚未那么多,许多工作还在学习阶段,在很多地方帮不上忙,无法
真正独当一面,所以多半很准时下班,顶多因为客人多帮忙收银结帐,
清点帐目迟了些而晚五到十分钟才下班。
这天比较特别些,在把保险箱钥匙归回柜台的途中被一位客人拦住,
听他的口音猜想是港客,他手中已捧了几本书,他说他想买凑佳苗的《
少女》,他先前问过三楼的同事,得到的答复是二楼才有书。因为《告
白》电影大热门的缘故连带使得凑佳苗这位原作广为人知,《告白》一
书的热卖始终不坠,心想凑佳苗的《少女》怎么没在三楼跟《告白》放
一起,所以决定再上一次三楼看看,果真还没有看到这本书,又下电扶
梯到二楼,查了电脑库存显示还有十来本,但我在二楼的展示平台却始
终看不到这本书的书影,所幸客人不急,我又多绕了几次,终于在二楼
手扶梯一上来正前方的展示台上看见《少女》,所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我和他都没去看这离入口最近的地方。
我开心地将书交给客人,他满脸欣喜地答谢后继续翻阅手中的书本。
其实我大可将这位客人的问题转交给晚班同事的,但这或许是我小
小的自私吧。也是我的习惯,人家拜托我的事,我向来喜欢亲力亲为。
我喜欢看到客人拿到自己遍寻不著但终于把书拿到手的那一刻,我
在一旁偷偷分享他们的喜悦。
太好了,他们应该会买下这本书。我又帮忙卖出了一本书,卖书的
利润实在是非常低,但最重要的是又有一名读者能看到他们想看的书,
并持续阅读,好的作品能继续被人看到,而不会死去凋零。看到人们七
零八落、东倒西歪地散落在书店各个角落看书我觉得很棒,是如此宁静
与美好。希望人们都能在书本中找到他们的光、希望、梦想、欢笑,或
是一点小小的帮助、安慰与感动。
看看手表,我晚下班了三十分钟,但一点都不以此为苦。这份工作
薪水不多,也很费神耗力,常常需要直接面对客人的情绪。
但这世上有哪份工作会比贩卖梦想还来得奢侈呢?

依稀记得J和我国中时很要好,但自他远去美国当小留学生后这段
友谊也随之中断,十多年后的同学会上再看到他,我简直不认得。
虽然没和他讲几句话,但从旁听到他和其他人聊天,我渐渐辨认出
昔日的J的脸孔,过去相处的细节点滴多半不记得,从中学到出社会的
这十年,长得像是年轻人的半生。但唯有一件关于J的事我记得特别清
楚,几近偏执--他的书不能折、不能放地上,更不能踩或坐。我从没
问J为什么,就像有些人不吃牛肉一样。
有一次同事J在卖场被客人拦住,客人从包包里掏出了一张便条纸,
正准备垫在眼前的书堆上写字时,同事J除了万分抱歉阻止他之外,同
时伸出了他的双手:“请您垫在我手上写吧。”

午夜时分,在这我仿佛踏入夜空星辰,多年前诚品信义店的天文区
仍旧令我印象深刻。有时我不知道是该后悔自己没能来得及在他最辉煌
美丽的时候加入他,还是该庆幸自己在他经历一切大大小小的变动之后
才加入他,看不到他逐渐缩减的过程,也就没那么感慨。
值夜班时我独自漫步在书店长廊,被四面八方的群书包围,我是不
执灯的守夜人,我张望所有的书柜,从中认出几个特别钟爱的作家经过
时就在心中向他们致意,其中也包括我的朋友们,他们人不在这,但他
们最美好的一部分已经被留在这些书柜上了。此时客人渐渐离去,散了、
少了,缓缓还原出这家书店、这些书最初的面貌,我边走边拾起散落在
各地的书本,读着他们的人离开了,我将他们归回他们原本的位置,等
待下一个来读取他们的人,日日夜夜,周而复始。

友人在诚品台大店三楼举行新书签讲会,我坐定位后突然觉得,这
里不够好,以前不是这样的,签讲会现场隔壁的绿盖茶是何时进驻到这
的,我想不起来。
忘记多少年以前,我走在台大店地下二楼的长廊上,那一整条都是
外国文学,我总是走得很慢,怕漏看了些什么,怕错过了哪本我期待已
久的书,那像一座无声的森林,静到我只听得见步履和呼吸的声音还有
一点点,深邃、宁静而悠长的翻书声。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总有什么不
变的事,像是这里,用欢笑和甜美点缀的童年长得像是一辈子,令人不
禁恍惚,我们是什么时候突然长大的?
一打开改装后重新开幕的台大店大门,一进门,赫然发现一楼右半
边变成一家港牌服饰专柜,惊讶到无话可说,只能直直地走过去,随手
抓起几件牛仔裤在身上比画,店员走过来嘘寒问暖时狠狠白了他一眼,
即使明知他是无辜。
独立的台大店音乐馆、儿童馆早就不在了,以前逛完书店还会绕到
后街去音乐馆晃晃,现在只剩隔壁楼上的大众唱片,但他们消失得更是
厉害……
带领我的资深同事说,结果证明台湾养不起这么大的书店。信义店
二楼以前全是书区,现今仅剩新书区、畅销榜、各季书展、旅游、杂志、
风尚。三楼的简体馆撤出,四楼的日文书店和艺术书店进驻三楼书区……
这些地方原本留下的空缺都让获利更高的各家专柜进驻,书店得靠他们
供养。
人们常说诚品变了,他真的是变了,但如果他一意孤行只为坚持理
想,现在可能已经不在了。理想对现实的妥协是多么困难,却也如此轻
易,但最难的往往是在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

“每天谈业绩业绩的,你会不会难以接受?”
其实不会。
其实我是非常乐见我负责操作的书卖得好的,喜欢文学和强调/追
求业绩从来不是互斥,在我看来反而是正相关的事。台湾的环境对创作
者并不好,在台湾要靠创作维生是一件非常辛苦,甚至需要有莫大决心
的事。如果我支持/推荐的创作者,他们的书能卖得好,更有资源能支
持他们有更好的空间去进行下一次创作,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极好的事。
文学作品从来不是故步自封没人看得懂的东西,我觉得是能见度不够的
问题,文学不是只在文学奖场域打转的事,而是雅俗共赏,所有人珍贵
的文化资产。九把刀很畅销网络小说很畅销,但为什么相对之下,纯文
学作品不畅销?我从来觉得不是大众不接受,而是他们看不到,而是这
些书能见度不够的问题,只因为这些书向来无法带来业绩带来利益所以
多数人多半不操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给这些书机会与曝光度,当我们
诚心推荐一本好书,读者会不为此驻足吗?即便是停下来翻翻这本书也
好,至少知道哪位作家又出了什么新书内容是在讲……也好。
这就是我留在这的原因。

信义店的副店长在课程结束时秀了一张投影片,内容十分简洁,投
影片上方的标题写着结语,下方只放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信义店二楼入口处新书区旁的柱子下方所做的特别陈设。
陈设的主题是“在岛屿写作”--六部拍摄台湾文学创作者的纪录
片。
副店长说其实这个陈设已经配合过周年庆的折扣活动,在周年庆结
束时早该彻下了。但纪录片上映到五月,所以他们再度将这个陈设摆了
出来,为了配合纪录片的主题,也受限于陈设空间的关系,他们挑选了
这六位创作者的代表作品出来,决定再一次推荐给读者。
副店长说这些作品都是店内的长销书,但从未畅销或热卖过,就连
之前打折扣时也是如此并没有因为折扣的关系而特别多卖了几本。
她说,虽然书店毕竟是营利单位,卖书是营利事业,但我们可以有
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坚持做自己想做,或许也是该做的事。
我想,不管自己会在这里待多久,我会一直记得副店长说的这番话
所带给我的感动。

信义店每周一到周四都会开午会,午会的时间不长,约莫半小时。
这是信义店堪称优良的传统。
午会的主要内容是由各区(文学、人文、商业语言电脑科普、杂志
风尚旅游、生活、艺术)推派一位同事介绍当日新书,目的是为了让同
事不只熟悉自己负责书区的书籍,也能知晓其他区重要的新书。
当大家围成一圈,听着同事介绍新书时,总让我想起在学生时代参
与过的大大小小读书会,还有一种我真的在书店工作的踏实感。
大家虽然都是企业中的小螺丝钉,但在这我看到了每个人不同的个
性,好比先前公司为了香港店的展店计划征询门市是否穿制服的意见,
所有同事几乎都群起反对,还有组长开玩笑地说,“我们的宗旨不是连
锁不复制吗?”我们像是一个交响乐团,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除了有各
自的个性外,还要听别人的声音,努力谱出和谐的乐章。
同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笑声永远是多过争执的声音,虽总有令人
不如意的时候,也会有抱怨的声音的出现,但大家都是为了自己付出心
力的这家店好,为了各自的期待与目标而要求、检讨、改进和努力着……

在卖场工作难免会遇到棘手的客人。
某天上晚班时有一位小姐请我帮她找一本外文书《Freedom》,她
说昨天同事帮她找过确定有书,但因为她赶时间所以没买到。
我查询的结果是我们店里剩的两本都是客订,告知小姐说帮她询问
其他分店现场有无该书,方不方便直接前往还有现书的分店购买或是帮
她开单向其他店调拨(但物流时间要七天)。
结果她居然说,昨天我才刚问怎么可能立刻有人也来找?是打电话
预留的吗?他们有先付款吗?可以打电话问他们到底要不要买吗?我明
天就要赶回美国了!不然你先把他们的书卖给我,事后再调书给他们不
就好了?
当然我不可能打这种无礼的电话(翻白眼),书籍保留的规则很清
楚,我们不可能为她开先例,而小姐也不愿前去其他分店购买,唯一的
解决方法是请采购开紧急调拨单我当下去其他店取书。
于是我就急急忙忙前往台北捷运店取书了。
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样是否会把客人宠坏,一般人如果真的很
想要那本书会自己去有的地方买吧……不然国外也可以买更可以订啊是
外文书欸!!!
我想我只是咽不下这口气罢了,所以帮她跑了这一趟。但她后来好
像懒得等也先走了没买,我不太在意她到底有没有买,毕竟这件事的确
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些东西,关于服务,关于自己。

记得在诚品工作刚满三个月后,离开柜服进入书区没多久,人资请
我们向下一批报到的新人讲一下这三个月来的心得,时间不用长,几分
钟就好。
我分享了一个在柜服的经验:
在某一个礼拜日贩售礼券给客人的时候,我不小心多拿了一本礼券
给客人。
一本礼券是一千元(含十张面额一百元的礼券),从没想过这本礼
券有拿回来的可能,于是自掏腰包给出纳一千元,当作是自己花钱多送
客人一本礼券,买一个凡事得更加小心谨慎的教训。
没想到今日那位客人居然走到服务台前拿出一本礼券,有点不好意
思地说是上周日我多拿给她的,随后匆忙离去。
我当场愣在那,只说得出谢谢两个字。
该不好意思的是我才对,粗心大意出错的是我,害您还多跑这一趟
……我感动地想哭却又掉不出眼泪。
这世间或许纷乱不断,但仍有些不变不移的美善值得我们去深深信
仰。
“谢谢您。”
虽然才进入诚品没多久,但我已经可以说我真的喜欢现在的工作。
甚至有些骄傲。
从来以为出社会就是那样,像长辈们念兹在兹的,处处皆是被现实
逼得喘不过气所迎来的心机、算计、斗争……
虽然我们一样有业绩上最现实的压力,同仁们看着报表数字发愁,
但当每个人望向漫天书海时,眼里总会闪过一点点的光。那是长久以来,
人类思想智慧最深邃结晶的累积与集成,我时常伫立在它们面前,感动
莫名。
在这里工作十分辛苦,服务业本来就辛苦,但我想说的是,不管大
家是抱持着何种理想或是目的来这工作,不管会在这待多久,希望(也
相信)待在诚品的这段日子都能丰富你我未来的人生。

后来这一批新人全都离职了。
有一次小夜班下班的时候和以前在柜服时的主管同坐一台车,她说
我能留到现在真不容易。离职率或流动率高总代表着光鲜亮丽背后不为
人知的辛苦,人来人去,我也就渐渐习惯,只希望当初怀抱着憧憬而来
的人,即使离开了,也是带着从这边得来的收获离开,就算只是更清楚
认识自己了,也非常好。
工作上的挫折可能从来不是为了让自己逃避或克服,而是经历痛,
在下一次摔跤前,至少有了心理准备知道痛是怎么一回事,再要爬起来
也就不那么困难。毕竟没有人做任何事都一直是顺利的。
但想到身边同事在工作上展现的热情、认真与努力,我仍觉得自己
很幸运。不管未来我会在这家公司待多久,我会希望我能待很久很久,
和这家公司一起成长。因为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价
值。
作者: kejian (小凯)   2012-07-02 01:07:00
刚毕业的前同事推!加油,其实一直很喜欢以前在午会听你你介绍,总有很多关于书中内容的画面出现
楼主: kaorikuraki (唐小宇)   2012-07-02 21:24:00
谢谢你。:)
作者: ANCEE (安西)   2012-07-05 21:43:00
好棒的介绍
作者: suzy0923 (阎知)   2012-07-08 02:01:00
虽然只是喜欢去诚品而对"业绩"没什么助益但好感人的文章
作者: laroc (a mu)   2012-07-09 02:07:00
虽然我是在另外一家连锁书店工作,但是看这篇文也很感动.实在分享给其他店里面的同事.
作者: psychefran (天是蓝的但云不是黑的)   2012-07-17 21:16:00
好诚恳也好真切! 谢谢你的分享~
作者: motogprossi (庵是六师弟)   2012-07-17 23:19:00
写得很棒 感同身受!
作者: Weyer (NC*)   2012-08-03 03:25:00
有很多点都说到心坎里啊 ...
作者: bluemoonCL (MOMO购物台)   2012-09-02 17:09:00
恩 有段时间站在书海理也会感动莫名 莫忘初衷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