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入地 6 绝无仅有
李茂贞露出笑容,很是温和,因为老人心头流过了柔情往事:“我一介
莽夫,从不懂什么高深武学,可是当年我有意求亲,赠给夫人的第一件礼物
,便是这件据传是武林之宝的玩意儿,因为那时她是武林名门弟子。我琢磨
著,要讨她欢心,就要给她最了不起的秘笈。那么多年过去了,夫人总说她
用不着,却一直妥贴地藏在府中。”
康浩陵仍是失声地喃喃:“这,这……”突然退后一步,再度俯伏在地
,叫道:“王上,孩儿求你将这件……这件……”想说“将这件物事赐给我
”,可这是岐王夫妇情定的见证,王上一片深情,要为它在王陵中寻一个安
稳特殊的所在,不让它来日殉葬时与寻常明器放在一起,怎能轻易赐给他这
个毫无血缘关系的晚辈?
李茂贞不知他说些什么,摇手道:“起身,起身!”迳自怀缅结识刘夫
人的时光:
“那年哪,我四十壮年未娶,夫人十九,有一位武林奇人叫蒲寄渊的,
是她的大师兄,据我手下打探,那姓蒲的放浪形骸,却待她痴心一片,武林
中不少人都有所听闻。我想自己虽是武将出身,虽已名动天下,却不懂得精
锐武技,要追求阿凝,我拿什么跟那姓蒲的争?”
刘夫人闺名婉凝,岐国第一贵妇的名字原不该宣之于口。因当时礼法未
如后世严谨,且李茂贞本是武将,年纪又老,在族中晚辈面前压根儿也没想
到避讳。
其实,义祖父昔年的儿女情长,康浩陵十成里听不进一成,目光只是凝
注那一行一行的朱字。
“万古之初,混沌一也,无古今,无明暗,无四方,无日月,故无旦夕
。及混沌开焉,八荒始分,日月始行,旦夕始相逐也。
此功之要,则混沌将开未开之瞬也。旦夕相接,乾坤相继,明暗由我,
敌接之不暇。其无坚不催者,乃至刚拙与至柔巧之莫测也。此功既济,天下
千家兵器无不能为用。”
康浩陵只看了首段,便不由自主地将烛台交到左手,右手蠢蠢欲动,抬
起又放下。也不知下文说些什么,就想拔剑试演,不愿放过亲眼见到“旦夕
篇”的每一个刹那!
“ 此功既济,天下千家兵器无不能为用……”康浩陵脑中一团混乱,
乱中又似有一道强劲明亮的曙光:“原来咱们‘刀剑同途’、‘刀剑互转’
毕竟是练错了,但又可以说是练对了。旦夕篇从来不是关于南霄门、北霆门
两派的兵刃,无论一个人使什么兵刃,都能从旦夕篇中找到克敌之法。”
南霄、北霆同源而分歧,那源头竟不是刀剑同使,而是刀亦可、剑亦通
,纵使换成铁鞭、长枪、双斧,仍是同一门道理。
兵器路数刚与柔、重与轻之判然两分,习武者无不认定是理所当然之事
,然而旦夕篇却揭示:上古之前,混沌一片,天与地、昼与夜,原本并不存
在,甚至亦无时光的先后,混沌一开,方有昼夜之分化。
此功要让习练者于出手时观想,有如处于混沌欲开未开之际,那就要重
便重,要轻则轻,潜在之能无限!
康浩陵目光迅速扫过,只见下段的朱字便叙述如何运力,如何将浑厚拙
重与纤灵敏捷的力道分作不同的成数运使,时而九分刚一分柔,时而四分刚
六分柔。至于刚柔之力的成数,以及何者为外、何者为内,是以刚力包巧力
,抑或反之?更因攻击目标之远近而变化。
“雄浑如万浪崩石,敌乍破,我立变轻灵,斜飞如瀑,继而如瀑底跳珠
……”激跃于岩石上的水珠,紧接着又如何“忽而渺渺若雾”,终于汇聚如
虹,再度暴起,方位却又变幻多端,如此一来--
“敌无从伤我,而我肢体但随意之所向,击敌,无有不中。”
康浩陵武艺既高,与武学相关的心思转得便快,立即想到:“这法子…
…这和‘回空诀’……”
回空诀的来历,康浩陵曾听江璟述说,知道其距离前朝至少已数百年,
更假托上古先民对世界万象原理之揣测而成篇,并由不知名的前人将功诀裂
为数份,分藏西蜀、南楚等四个古国崛兴之地。旦夕篇之创立,必在回空诀
之后。首创旦夕篇的武林前辈曾否受到回空诀启发?那是再也无可查考了。
然而有一件事可以肯定:若欲将旦夕篇那刚柔翻转共济的诀窍使得出神
入化,最快的一条途径,便是借助回空诀的“转”字诀。
要知人体动武之时,筋骨肌肉的运作与出招路数相配,雄浑的出招方式
是一套运作,灵动的出招方式又是另一套运作,若骤然变化,反击自身,极
易岔力受伤。如何能够如旦夕篇中所说,原本“大荒吞吐”,十分刚强,顷
刻又轻如“长风吹尘”?
但是回空诀偏能让人办到。康浩陵一阵凛然。
--这旦夕篇,是属于我的。
“也许我不配,也许创功的前辈知道了会气死……不,会从土里气得活
转来,但是眼前天下,它就是只有我能练。”
仅属于我的武技!再如何谦逊的武者,总是武者,总向往世间仅此一家
的奇功,何况是血气方刚的少年?
康浩陵激昂之下,只想大叫大嚷,但即使李茂贞准他放肆,恐怕他也不
知要叫喊些什么,方能宣泄这股巨大欢喜中的凄凉。他缓缓伸手,摸了一下
铁片上的朱字,错觉每一个字都在发烫。
李茂贞沉浸往事,加之与康浩陵初见,烛光里瞧不出他的异样,只道他
见到武林秘笈不免有些兴奋,点头一笑:“这真是好东西,是罢?”又自顾
自地忆述:“我自己不懂武,但是我手下人多得很,说来不大光彩,这件物
事,原来是蒲寄渊要赠给她的,被我派人拦截了。我原意只在拦截姓蒲的给
她写的情书,不让他俩互通音讯,在阿凝看来,只知蒲寄渊江湖浪游之后,
就再不曾捎书给她。却在一次拦截之中,我的人把这物事截到了手。”
康浩陵沙哑地问:“王上怎知道是武林之物?”
“蒲寄渊的情书里明白写着哪。”李茂贞哈哈大笑,“我也没去记他肉
麻些啥,关键是记得的:他提到一首歌谣,嵌了‘凤翔’的地名,又说这铁
片是根据歌谣,在岐山附近得手的。他向阿凝献殷勤,说他们师门练的虽是
指力,阿凝未始不能以出指之法,另外悟出兵刃的招式,兵刃伤人,可爽快
多了,加上阿凝是岐州人,这秘笈对她别有意义,于是要赠给她。”
康浩陵一字字地唸道:“凤兮凤兮,翔乎回兮,旦夕高举,逐乌驱兔。
”唸罢,头脑微有些晕,望出去“旦夕篇”的朱字也有些模糊,心想:“我
激动过了头,这可得冷静一下。”
李茂贞眉毛一轩,道:“是这首罢?你刘祖母好像说就是这一首,她也
听见过。后来她嫁了我,我问她到底练没练,她说嫁入宋门后决心再不染江
湖纷争,精进武学也是无用。我听了,反倒有些放心,浩儿,你笑我呷醋也
好,你刘祖母远离江湖,也就是跟姓蒲的那些武人再不相干,对我倒是好事。”
康浩陵至此已全盘明白:此物是岐王夫妻定情之物,自然不会示众,众
儿子和南霄门皆不知王府中有这样一份惊人秘笈。李茂贞说夫人“嫁入宋门
”,自然是因为他本名叫做宋文通。
李茂贞道:“可是这玩意,终于在家里收藏了下来,她有时跟我谈起往
事,说当年收到时,是很欢喜的,她说我虽不是武林中人,却为了她去费心
研究武林掌故、寻觅奇功,她很感动。”
康浩陵微笑道:“义祖母哪里知道,王上这是……”李茂贞接口道:“
仗着部属众多,掠人之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