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Literprize 看板 #1OlfxmiQ ]
作者: imam (饮马人) 看板: Literprize
标题: [闲聊] 我论文学奖项的处女情结....
时间: Tue Mar 7 19:52:11 2017
大概是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公司挟著一卷报纸,准备到厕所撇条,一坐定
忽然瞄到报头一方小广告,是某大企业举办的华文小说征文比赛,奖金优渥而且有
机会拍成电影,刚好那时我很缺钱(事实上,我一直都缺),再仔细一看,截稿日
只剩下最后三天,这下连条都不撇了,穿上裤子立马冲到电脑前。
等到抱着满心欢喜详读游戏规则后,我叹了一口大气,瘫坐在办公桌前。一样,稿
子要未曾在网络上发表过,这种有稿发不得的处境,比我有条撇不得更难受,更想
哭!
为什么到了这个“陪伴经济”盛行的年代,曾经在网络上发表过的文章,就不能再
参加比赛呢?如果是发表在付费的小说平台,这涉及谋利与版权的问题,不能投稿
那我赞同;已经投过其他文坛奖项得名的作品,不能再投那更是天经地义;至于一
些已出版成实体书或电子书,在各大通路贩售的创作,就请大爷大姐们高抬贵手,
别再来瞎搅和。
这些我都能理解,但唯独在自己的粉丝页,或是ptt这类开放平台发表过的创作,为
何就不能再投稿?在这个连电视节目都不一定有人看的时代,有时发表在那些免费
的网络平台,通常绝大部分都是读者如凤毛麟角,甚至发表了也没人看,有发表跟
没发表一样(回想刚写故事时,按赞者不超过十人……..)。
既然绝大部分的光景是阅读者几稀矣,那为何在台湾辛苦创作故事的好手,还要努
力地挤破头,发表在那些开放平台上,他们既无法借此谋利,说能成名也只是自我
感觉良好。而且再好的作品一旦发表了,就像已破处的少女,便永远无法再踏进参
赛的窄门,难登大雅之堂。
这般前仆后继地投入网络创作,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对他们来说,与其想借此谋利,不如说他们更需要被鼓励,期待有一天借由不断地
创作,淬炼说故事的能力,用文字让自己变强大。并且,在获得更多读者的共鸣后
,有朝一日能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或许这显得有些功利主义,说穿了还是“目光饥渴症”在作祟,但在这个时代,你
想出人头地就要被人看见,就要勇于表现自己,不是吗?而且在这样供给与需求良
性循环的作用下,不也是对台湾日渐萎靡的文学创作起到正面的意义。我故事写得
好,你喜欢你鼓掌;我受到激励,更拿出真本事,每晚胸口碎大石,回报你的期待
。如此越来越多的一流写手,彼此在网络上以故事竞逐吆喝,受惠的不只是作者本
身,还有广大的乡民,而且,最终强大的,是这个国家国民如何看待自己文化,我
们在华人圈的文化话语权,是不是还在自己手上?
再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试问所有追文追坑的广大乡民,你们在网络上看的连载故
事多;还是那些得奖的文学作品多,你们真会因为他们是某某大赏首奖,便挑灯夜
战去拜读吗?再问一个问题,你叫得出名字的网络写手多;还是某大文学奖首奖,
你真的知道他是谁?
由此观之,文学奖的作品一定会越走越窄,越来越脱离群众,最后变成小圈子的人
自己在玩。因为比赛的作品,你是投评审所好,投这个单位这个机构的好恶所好;
但网络连载不是,连载是投绝大多数的读者所好,今晚故事不好看,明天他们就掰
掰,所以在网络上写小说反而是最能掌握时代脉动,与群众站在一起的。而且创作
者在过程中也不断在修正,让技巧与架构臻于极致,绝不会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而
是敢于接受大众检验,至于最后到底写得好不好,创作的技巧高不高,自然不是由
按赞数多寡来判定,还是要让文坛的贤达俊秀来审评,以专业眼光来论断。
我绝对不是在做纯文学与通俗文学孰优孰劣之争,通俗文学早已蔚为许多文学大奖
的主流,无需我多言。只是我觉得奇怪,既然接受通俗文学的创作,却又禁绝那些
曾在非营利网络平台上发表的作品,这不是相违背的吗?你希望你的作品接地气,
但在你创作的过程中,却又要绝地天通屏弃世俗?有必要这么闭门造车吗?真的这
么怕别人看吗?如果今天金马奖、金曲奖、金钟奖,规定所有参奖作品,在评审揭
晓前不得上映上架上戏,你能想像那是什么情况吗?评审说这好,绝大部份的人不
知道这好在哪里;因为没看过没听过,所以就算得奖,大部份的阅听众也不会有共
鸣。只会问:“他谁啊?关我屁事!”现在很多文学奖陆续停办,一方面是国内阅
读与创作风气不盛,另一方面不也是因为举办单位墨守成规,让这圈子越走越小,
无法获得广大的回响,最终在支出与回馈无法平衡下而草草作收吗?
其实,举办这类的文学奖本来就是为了提振国内写作风气,奖挹文化创作的优秀人
才。在与时俱进下,现在不也有很多“微电影”、“网络剧”等结合网络的创作竞
赛。那为什么文学奖的创作就不能“‘网’开一面”,注入网络发表过的作品为活
水,让苦心孤诣的创作者有双赢的可能,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与鞭策,最后
借由这样的作品受到专业评审的青睐?
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人相信,还有可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
种像苦行僧的创作天才横空出世?我们就试想两种状况,阿呆每年默默地不断创作
,然后不断投稿,收到各种“制式的客套的回信”,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到底哪里
不好,看了首奖的作品,更是有看没有懂;另一个阿瓜则投入网络创作,从与读者
非常直接呛辣的留言中,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笔触,找到适合自己的文风。几年后,
阿呆因为一再地投稿碰壁,心灰意冷下干脆不再继续创作;阿瓜一样什么也没得到
,但他的不富奸不烂尾,却得到乡民的鼓励与支持,让他有继续创作的动力。
以上,还是在有充裕时间的创作前提下所做的比较,其他像我们这种半调子的业余
作家,每天上班的工作都做不完了,哪有心力去搞两个创作,一个写连载;一个投
稿用。有时在心头构思了一个不错的故事,就要开始陷入要公开在网络上做连载
(任人糟蹋XD);还是为了某一个有“处女情结”的文学奖,让这部作品保有完璧
之身,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往往结局还是任人糟蹋XD)
最后,我写这篇半议论半发泄的文章,绝对不是针对某文艺奖项的规定而发,而是
为绝大多数的网络创作者所作的不平之鸣。我担心的不是一些文学奖多年来墨守成
规,自绝于网络世界之外;而是像这样的问题好像也没什么人在意,这究竟是创作
者的乐天知命,逆来顺受;还是华文比赛本来就是边缘人玩的边缘游戏,根本就没
人关心。如果是这样,那有得奖跟没得奖好像也没多大的意义;有办这个征文跟没
办这个征文,对于这个文化圈来说,有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