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奥斯卡纪录片 残酷杀戮写实骇人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03-02 22:58:04
http://ppt.cc/mQmh 【世界日报╱记者马云/好莱坞报导】2014.03.02
杀戮与救赎、民主与专制是今年奥斯卡入围纪录片中的一大热门话题。五部入围影片中有
三部都讲述战争、革命时期的残酷杀戮,引人深思。目前呼声最高的“我是杀人魔”(
The Act of Killing)记录1965年印尼排华大屠杀事件,已获英国影艺学院奖、柏林影展
及众多前哨奖的最佳纪录片,小金人势在必得。
影片讲述印尼历史上著名的“930”事件, 1965年的印尼军事政变,时任陆军战略后备部
队司令的苏哈托,在全国策动反共大清洗,大批共产党员被杀,许多华人被当作共产党员
处决。死亡人数约50万人,至少有30万华人在这次屠杀中丧生。
片中的主角安瓦尔(Anwar)是参与这次屠杀事件的真实人物。从卖电影票的小流氓变成
军队领袖,他当年进行追捕共产党员大屠杀,一年内杀了数不清的共产主义者、华人、艺
术家及知识分子,到现在仍被视为“民族英雄”,从未受审。而他因曾有电影梦,欣然答
应导演欧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的邀请,在片中重现了当年的屠杀场景,不仅扮
演自己也扮演被杀的人。一开始他还很兴奋,描述各种他最喜爱的杀人方式,像是用线勒
死人才不会溅出太多血,并称他曾在杀死人后,用唱歌、跳舞的方式庆祝。但后来他在扮
演囚徒被折磨审问时,终于感受到受害人的恐惧,当场精神崩溃,叫停拍摄,也陷入沉痛
的反思。
导演欧本海默曾表示,拍摄本片是希望激励印尼人反思这段黑暗历史,进而施压要当权者
对事件负责。不过即使影片现在闻名海外,印尼政府依然不愿对此事件道歉,印尼总统府
发言人费扎亚(Teuku Faizasyah)表示,这部影片把印尼描绘成残忍及没有法治的国家
,这是不恰当的。
角逐最佳纪录片的“广场”(The Square)也同样具有革命、牺牲、反思的主题,并同样
受到本国政府的排斥。影片描述埃及2011年民主制度革命过程中经历的磨难,是埃及首次
有作品入围奥斯卡,但因影片受到政府审查,只有很少埃及人看过。导演在本片入围奥斯
卡后曾表示影片希望向展示力量和勇气的埃及人致意。
另一部入围纪录片“肮脏的战争”(Dirty War)则聚焦美国在九一一事件后的反恐战争
上,让人们跟随一名记者去调查美军屠杀中东地区无辜民众的残酷事实,且发掘战争背后
更多肮脏的内幕。
另外两部入围电影的主题虽然相对轻松却挖掘艺术家成名背后的艰辛。
“聚光灯外20呎”(20 Feet from Stardom)聚焦舞台聚光灯另一头的合音歌手,他们总
是不被注目,就算为世界顶尖的乐团合声,却鲜少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小可爱与拳击手”(Cutie and the Boxer)介绍旅美40年的日裔艺术家
Ushio Shinohara成名前后的心理历程及他与作为助手的妻子之间的关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