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简单分享一下 到底对银行来说怎样的客人是比较有价值的
就最原作者的状况看起来他应该是存款很多 应该也是跟银行最主要的往来产品
有刷卡消费的习惯 也没有动用循环利息
坦白说对银行来讲 这样类型的客人利润会是最低的
先从存款方面切入的话
对商业银行来讲 最基本的生意就是存放贷
收高的放贷利息 付低的存款利息 赚中间的spread
但如果有在稍微关注财经新闻就知道现在是处在一个资金最泛滥的时代
资金最泛滥的情况之下存款就是银行最不喜欢的东西
因为你收的存款之后另一头就要找地方把这些钱消耗掉
第一他可以去放款 对银行来说找到完全match的另一边是最好的情况 完全左手交右手
前一篇推文有人提到他母亲的公司跟银行说调借款利息的话就要还钱
其实就是现在资金泛滥状况下的结果
公司户也都知道银行必须要找到管道消化这些资金(银行把钱放在帐上是没价值的)
所以就会跟银行谈这些利率低到不行的贷款
对银行来说虽然spread少的夸张 但还是有那么一咪咪的肉 咬著牙也要做下去
第二他可能去找其他公债、NCD、国库券、同业拆款等等
但在现在整个金融市场的yield curve比美牙还要平的情况之下
其实也是咬著牙在做 短天的可能肉都不到0.1个pips
所以基本上存款这种产品 的确在信用卡额度审核给予的时候是一个依据
但越多的存款是不是越有价值的客人 这是未必
回过头来那到底怎样的客人对银行会比较受欢迎
有在看新闻就会知道理财商品、structure product
如果用3亿台币的资产来看的话 就是九百多万美金 九只多美金可以干嘛呢
美金台币换汇的话企业户给你抓20pips 个人户算个50pips好了
单笔收益是美金5k跟14K左右
但个人户没事不会在那边进进出出 one shot搞完就没戏了
那如果是structure product的话 真的可以让银行赚很多的
大部分的自然人也是玩不起的 美金一两只的swing以三亿资产来说就是15~25%
我想大部分的人是hold不住的
基本上这个资产规模对于银行来说真的是个不上不下的level
离真正的那些把个人资产当公司在操作private banking大户太远 肉太少
但又比一般的普通人再高一些(讲白一点就是会比较难搞 比普通人更demand
所以其实剩下来的还是这些收手续费为主要收入的ETF DCI 保险
就像回文有提到的 对于这些比较接近一般人的理财产品来说
银行希望的是每个人贡献一点点 累积起来聚沙成塔
毕竟手续费才是真的一块钱一块钱实际收进口袋的钱
就我个人看法 民营商业银行都是很精的
规矩规定可不可以打破 可不可以客制化 当然可以 在法规内规范围之内当然都可以
只是该单一客人有没有那个必要跟价值才是银行在意的
当然我比较从前台角度切入说单一客人的value
授信的观点从risk角度切入应该是跟这个逻辑会不一样
我不是credit team的但我想从授信的角度有几个考量
可能内部评分表上面的分数、可能是整个银行的risk model、可能是过去消费记录等
或是在考量到整体risk reward后发现可能贡献度不高
还有risk diversification等理由
另外要求不对外的部门跟客人谈 如果我是legal compliance
我就抓说为什么没有授权对外的部门会对单一客人进行回复
真的不要给别人难做人了
※ 引述《kasamewon (洨狗望)》之铭言:
: 纯粹简单分享一下 并非针对原po
: 我不敢保证消金为主体的中信是不是也是同样的状况
: 但就我所知 额度要到千万 一般来说这个核准权限通常已经不是信用卡部门可以准的了
: 大概就要上报总行 毕竟这风险等级确实就消金来说算是很大的
: 另外要上呈不单只是看本身的资产实力 同时通常还需要说明为何需要这么高的额度
: 因此过往信用卡消费状况也一定是会被纳入考量的
: 就银行来说 多放的额度就是多的曝险
: 另外跟本行的往来状况也是很重要的评估依据(像是财富管理 企金等)
: 不会只单看持卡人资产状况
: 抱歉真的说个不中听的话 有些中产阶级所谓雄厚财力有时对银行来说其实真的还好
: 更何况调高你的额度对银行收入没有太大助益又增加曝险程度
: 信用卡这个东西呢 银行与其希望一个人消费1000万 其实会更希望1000个人消费1万
: 因为后者对于银行的风险会降低但收益却更有机会提高
: 当然还有一点最重要的 如果是财富管理的客人 那又另当别论了
: 另外不久前也耳闻 有千万额度大户的公司出了状况 这就够让消金部门紧张的
: 毕竟信用卡是先期指标 很多有状况的都是先从信用卡开始
: 只能说这一两年景气真的颇不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