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孝子示范手册 ˙简媜

楼主: momou (你都得原谅。)   2010-05-06 21:23:56
中时人间 2010.5.4
孝子示范手册
◎简媜
“孝子”有两种,一种古代,一种现代。
古代所谓“孝子”,指孝顺父母的孩子,民间故事“二十四孝”皆为孝悌楷模,可
供有志者效法;现代所谓“孝子”,指孝顺孩子的父母,人数众多竞争激烈,只二
十四个名额肯定不够容纳(海峡对岸出现“独二代”:独生子女又生独生子女,六
大人伺候一个小皇帝,竞争尤为惨烈)。“孝”之义古今不同,在于主词受词易位
;古时,卧冰求鲤、恣蚊饱血的是儿子,现在,扇枕温衾、尝粪忧心的是爹地妈咪
。孝字写法没变,变的是谁孝谁。
然而吊诡的是,多数人一生必得经过前半段为人子女、后半段为人父母,当处青春
前段,不免暗叹两老太囉唆、孝字太沉重,家如“枷”;当处中老年后段时,遥想
当年涤亲溺器、尝粪忧心的活儿都认份地做了,偏偏养出一颗高享受低抗压的“草
莓族”或一只牙齿锐利的“啃老族”,不婚不娶不上班还要阿爸阿母给零用钱煮三
餐,此时,不免怀念固有伦理道德之高妙之有保障,后悔孩子小时没教他背《孝经
》,以训童蒙。同一字同一人,角色不同感受殊异。由此可知孝字不仅复杂且夹带
了不可测的投资报酬率:我孝前人、后人不见得孝我(如果孝子生出不肖子,只好
归诸交到坏朋友),然而若我不孝前人则后人万万不会孝我(如果不肖子居然生出
孝子,只好归诸上辈子烧的是乌沉香)。这番道理,有诸多闾巷闲言、婆妈八卦足
以佐证。八卦闲言传播久了变成警世箴言──那就是,要孝顺父母。好心的婆婆妈
妈对恰好听到民间故事的“年轻路人甲”再奉送一句:“人在做,天在看。不可不
信喔!”
“孝法”有两种:一种不同住,一种供食宿。
不论外头的社会高龄多少,身在中年打总会碰到这一关:家中二老忽然坐公共汽车免费
且里长送来重阳节礼品。又忽然,妈妈心脏需放支架、爸爸摄护腺需开刀,中风、
换人工关节、洗肾、得癌症……。再忽然,只剩一老,人海茫茫何处是岸?此时,
做子女的才发现父母从小叫他要计划人生、实践梦想,可他们自己根本不做“银发
计划”就快快地在你面前老了!那速度近乎垮台。好儿好女当然不会抱怨也不应抱
怨,若有揪心锁眉的表情,他操烦的是该怎么做才能把一棵近百年老榕树连根拔起
移到养老院,或是自己那一间正在分期付房贷的都市小公寓里。“老”这门功课得
两代(或三代)同修,还要夫妻协力;不同住,不放心,同住,需耐心,更需技术
与艺术。
五年前,张辉诚以《离别赋》一书为父亲造纪念铜像,重建一个来自江西的漂流老
兵在云林乡间扎根、贫瘠中求活的艰辛历程。谋篇成章,篇篇是父亲以病躯扛着嗷
嗷幼雏的沉重身影,每一步都划下瘀血暗伤;而字里行间,句句是人子涌泉般的心
疼与孝思,纯之又纯,恨不得以血换血以骨造骨,自死神手中夺回洗肾老父的生命
。辉诚固然兼蓄古典素养与现代笔力,然《离别赋》动人肺腑处不在文字而在圣洁
的亲情流露。书中,一个卖命养家的父亲,一个敬爱、宝惜老父的儿子,血响应着
血,骨共鸣著骨,在冷漠的造物者面前,成就了最美的人间风景。
父亲离去,只剩老母同住。辉诚一改父系国语腔调,回归母语唇舌,写下奉养心肝
阿母的心得报告书。
原籍云林乡下葱仔寮,生于日据时期的阿母不识字,养儿育女是她一生全部的功勋
,直至老年丧偶,子女各有一家一业,阿母的处境极有可能像同代无数银发族群一
样,出现一道几乎无法横跨的鸿沟──更确切地比喻,遭逢一生最严重的土石流灾
难:儿女大了,老伴走了,身体病了,财力紧了,朋友没了。他们成为孤鸟。然而
,辉诚的阿母却非常幸运且“好命”,她的银发期不仅不必独守乡间老宅变成一天
打十通电话给儿子的寂寞老妪,反而能与儿子同住,朝夕有亲人伴随,晨昏定省,
更在宝贝么子“导航”之下,开启“第二度童年”──或许,对那一代人来说,是
迟来的童年才对。
同住有两种:一种不同游,一种同游同乐。
大学时才从云林负笈北上的辉诚是台北新移民,自此之后落地生根就像当年父亲落
脚云林一般。根基稍稳,迁父母同住,两老成为奔走于医院的台北“新新移民”。
父逝后,新新移民只剩老母一人。耆龄大榕从乡下旧厝移入都市新厦,虽有亲情滋
润,却不敌空虚侵蚀。辉诚了然于心,化身为“城市生活指导员”(虽然常常失败
)及“台北一日游”导游,协助这棵本省老榕树融入眼花撩乱的生活中。
于是,游淡水、逛夜市、访阳明山,吃美食、坐猫缆、赏烟火、打钢珠……,凡接
待国外友人、大陆观光客必去的北台湾热门景点皆在阿母专属导游的行程规划里。
这位还得上班教书、唸研究所的“全陪儿子”不仅任劳任怨,还花钱干脆,种种作
为,只为营造帝王级的游兴与玩趣,博皇太后欢心。
读到此,不禁令人掩卷轻叹:生一个孝子,胜过治十栋豪宅啊!孝子承欢膝下、嘘
寒问暖,而房子需缴土地、房屋税,十屋不敌一人。治房子靠时运,生孝子则全凭
天命,辉诚阿母的“天命”不知会羡煞多少白发老前辈。本书若出大字版,极有可
能风靡各松柏安养院、长青养生村,洛阳纸贵,畅销不坠──辉诚年轻时可能没什
么机会当“白马王子”,但现在绝对有资格当“老读者”心目中的“白马儿子”。
甚至,请恕我继续想像以下的画面:终于盼到儿子来探望的老爸爸,在聊完起居医
药的沉默空档,鼓起勇气问儿子:“张辉诚这个人你有没有听过?”儿子摇头:“
他是谁?”心想大概是失散多年的军中同袍或新上任的里长之类的吧。老爸就等这
一问,速速框上眼镜,从茶几上拿起折了页、画了线的《我的心肝阿母》交给儿子
:“他写的,有时间的话翻一翻,尤其我画线的那几篇,看看有什么心得没有?”
这时老妈妈基于尴尬两只手挥蚊子似的:“哎呀老头子讲这些无聊事儿干什么!”
赶紧又去切一盘水果告诉大家木瓜真的好甜。呐,吃啊,吃啊!
一般总认为银发族不就是六十、七十、八十这么往上提高岁数的吗!其实没那么简
单,对外人说得通,对自己的七八十岁父母则另当别论。记忆里,我们有的是与三
十或四五十岁时的父母相处的经验,但这些丰富经验不见得能做为与七八十岁父母
相处的准则──当他们登上七八十,我们也来到四五十了,我们身上有一道更年期
门槛要跨,而他们颤巍巍地要跨银色门槛,对彼此而言皆是全新挑战。因此,处现
代社会,奉养父母需具备更灵活的思维与作法。
自从我的阿母也晋升成为医院多科慢性病常客,我带她看病做检查,才摸索出崭新
的相处之道,那种时而母女时而姐妹时而换成我是母她是女的角色变化,让我感到
无比新奇,体会即使是血脉相连的亲伦中也藏着复杂的人际变化,而现代老人家渴
望的不是“尊敬”,是笑闹开怀。我阿母一跨出诊间必急忙掏出一张千元钞给我付
药费(老友阿鲤说,她妈妈每次给二千元),起初我颇生气,上演伸手拨手再伸手
又拨手的行动剧,后来啐一句“三八呐”也就欣然收下,领了药必去肯德基吃烧饼
配热茶,我必在五六个药袋上画小图,以便不识字的她按图索骥吃对药。她看我把
每一种药画得那么传神有趣味,不时笑出泪花。与父母相处之道无它,我们最深刻
的亲子记忆是养育子女的那一段,只要把这些“特殊技巧”掰一些加以调整一番,
即适用于老父老母。古谚所谓“老小”,真是自烟火中提炼而出的智慧,侍亲如子
,心念一转,才知道跟父母根本不需(也不能)讲道理,要讲感受,就像孩子小时
闻雷声而哭,他需要的也不是科学知识,是拥抱安慰。
这就是本书最引人深思的部分,辉诚示范了高难度的“角色反转”技巧与艺术:笔
下的大肚腩阿母,渐渐反转变成女儿样态,撒娇甚至耍赖,近乎青春叛逆期少女,
而儿子渐渐反转出慈父样貌,管教无效,任其予取予求。表面上是儿子带母亲同住
同游,骨子里像一个年轻父亲照顾率尔任真、浑然天成的女儿。“心肝”一辞,宜
乎用于母子,也适合指称父女。
这其中难得的是,尚未有父职经验的“父亲化儿子”对“女儿化阿母”的照顾堪称
无微不至;只有父母对子女才做得出而子女不易回对父母的私密照料,辉诚做来皆
不辞不愠不怨,有慈有爱。顶多,当阿母不听话时,骂一句:“你这个抬哥鬼!”
孝字,存乎一心,余皆赘言。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然而何等幸运,我们的父母未曾离弃我们,从未失职。对有些
人而言,孝字来不及写完,我们又何等幸运,父母至少还有一人在身边。辉诚学老
莱子娱亲,嘻然笑闹描绘心肝阿母。阿母人人有,但“心肝”该怎么写?辉诚做了
最佳示范。
读罢此书,如果内政部要票选“新二十四孝”,我肯定投张辉诚一票。
作者: fondness (迷走他日)   2010-05-06 22:16:00
应是为张辉诚新书《我的心肝阿母》写的推荐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