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将棋] 电王战 再利用软件漏洞人类取胜

楼主: NewYAWARA (朝霞之前奏)   2015-04-11 17:06:12
首先先和各位说声抱歉,前一篇提供的资讯有误。
当时在收看的时候虽然画面是照到阿久津八段,
但那时实际发言的是软件开发者巨濑亮一,。
因此没发现软件的28角漏洞的是开发者巨濑,而不是阿久津八段,
巨濑表示直至百万圆挑战企划时,才发现这个漏洞,
不过由于无法再修改软件,对此也无能为力。
至于阿久津八段则说他是在练习阶段第三、四日左右时发现这个漏洞,
但也确实是想利用这样的惯性来引导。
而巨濑则说,事前即已想过若真的被导引至这样的局面,就会直接投降。
事后主办方的对应,则是先拿前四盘的棋谱解说垫档,
接着在日本时间三点时,请第二局的对局者永濑六段接手后手,
在软件尚未下第20手的28角打局面前进行表演赛。
双方变成了先手变位飞车银冠,对决后手原位飞车穴熊的战斗。
途中后手一度取得优势,但随着数手疑问手评价值跟着逆转,
最后仍由先手阿久津取得胜利。
若简单回顾电王战的规则演变过程,最主要是出在第二届到第三届之间。
第二届是首度由现役职业棋士出战软件,
当时的软件选拔是直接以前一年的“世界将棋选手权”的前五名软件出战。
而第二届时软件以3胜1负1和取胜后,也引发了数项争议:
1. 第二局的ponanza及第四局的Puella α开发者拒绝出借软件给予事前练习,
棋士认为为何软件可事前吸收棋士的棋谱,但棋士却不能得知软件特性,
形成不公平之处。
2. 第三局的ツツカナ开发者为了证明自己不需要太过依靠既有定迹,
事前指定了前两手的走法,第二手的74步几乎是职棋不会出现的走法,
理论上这走法评价并不高,对人类无不利之处。
但棋士仍然认为不应有开发者事前介入情况,而该由软件独力运作。
3. 第五局的GPS将棋,串接了高达260余台电脑运算,号称一秒可运算超过3亿棋步,
棋士认为人类对局没办法相互讨论,软件却可串接的行为并不公平。
4. 各四小时思考时间的对局,对于人类太过不利。
因此进入到第三届时,规则上有了大幅改变:
1. 参赛软件强制在决赛出赛权时,做完最后程式修改后就必须出借给职业棋士研究,
  而且事前不得再做修改。
2. 全程皆必须由软件来下,开发者不能再自行指定前数手走法。
3. 软件只能使用大会指定统一规格电脑运作,不能再做串接。
但主办方保证会是超高性能电脑。
4. 思考时间提高为各五小时。
5. 出赛软件决定权改由大会另行主办电王战软件预赛,让软件使用统一硬件对战,
取出前五名并给予赏金。这最直接的影响是,GPS将棋由于是东大团队开发,
不能参加这类营利比赛,所以上届冠军GPS将棋就消失在后续的电王战中。
第三届时,在第二局赛前又发生争议。
起因是软件やねうら王的作者由于参赛时仅花不到半年从无到有开发出软件,
后续发现了不少bug要处理,便申请处理bug。
主办方也特例允许,但在改完bug再交回给棋士佐藤绅哉时,
佐藤发现软件实力有大幅精进而甚为不满。
后续这过程也拍成PV公布后,引起视听者的反弹,
认为这违反当时不得修改的规则,所以主办方最终谢罪,
并要求使用未修改过的原始软件进行对局。
(最后仍由未修改的やねうら王获得胜利)
第四届时这规则更被严格解释。
やねうら王的作者抱怨,由于事前借出给棋士研究练习,
所以为了增加乱数性,他希望虽然是各五小时的思考时间,
但正式比赛时,想让やねうら王认知到自己仅有三小时的用时,
以改变软件的思维运作增强乱数性,以免出现过多研究手。
他认为所谓的五小时,应该是可自由运用,并不代表要全用完才算符合规则,
但大会仍然要求设定必须维持五小时。
而对局最后也是由やねうら王击败了稻叶阳七段。
另外第一局的软件Apery开发者,为了避免职业棋士的事前研究作法,
则是在序盘的前40手时,让软件乱数挑选评价值前三名的应手,
让行棋模式得以不固定。
不过这也付出了在序盘选择了相对较差应手的代价,
在序盘就被斋藤慎太郎五段取得相当领先,最后由人类收下胜利。
事后やねうら王的作者建议,与其选择评价值前三名应手,
不如设定让每手思考用时采取乱数,因为软件也会随着思考时间不同,
运算出的应手也会有所变化,而Apery的作者也认为这想法不错。
今年的电王战团体赛由于是最后一届,
明年开始即使续办,也不会再是团体赛的形式,
也可能发展为类似头衔战的系列赛,
这还尚待主办方与将棋联盟协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