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ueichun (no anonymous)》之铭言:
: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不会跟人沟通互动的人
在这里倒果为因一下
有时当人们不善于做某件事情时,有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本来就不想做这件事
在潜意识中拒绝让自己熟练这件事
也就是你不善跟人沟通互动的主要原因,可能其实就是你并不想和人沟通互动
你说明的情形和这有点类似
想不想和人沟通互动,这个选择,无关对错,也没人可以代你选择
不过现在你的问题是,你开始有"想"和人沟通互动的想法了
所以最治本的方式是把不想和人沟通互动的想法,换成"想要"和人沟通互动的想法
弱化不想的想法,强化想要的想法
弱化是要找出你认为不想和人沟通互动的"优点"在哪里,并加以否定质疑
所以要有点诚实的面对自己(并非易事,因为如果我倒果为因是真的,要你诚实面对自我
,应该并不容易)
并且要有实际的行动支持你否定质疑后的结果
至于强化的部分
从你的敍述看不来是什么让你开始"想要"的
但因为感情或事业等因素造成的可能性最大
而且这个"想要"的力量并不弱,"它"想对你从小就开始产生的想法加以挑战
即然不弱,我认为你是知道那个力量在哪里
服从那个力量是强化它最好的方法
不过一个没有练过重训的人,突然要举个1百多公斤的杠铃是会受伤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的东西太过困难,服从想要的力量,最后也可能会受伤
因此如何服从想要的力量,要由聪明你来评估
大原则是往你想要的东西尽量靠近,即使只是一小步都可以
你下面提的那些兴趣其实没有很小众
如果你找到能和你的聊的,你们可以聊很久
所以可能的原因是你并不想和人沟通,因此你认为那些很小众
或拒绝了解那些大众感兴趣的话题
所以根本的原因为在于不想
因此聊兴趣等治标的方式,效果有限
和人沟通互动,涉及很多,交谈只是里面很小的一部分
沟通互动包含表达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到理解别人是怎么样的人
这从包含肢体语言,语调,使用的字汇,使用的工具,怎么使用它们等包罗万象
这原本就是要学很久的东西,无需因一些失败而感到挫折
: 很多时候我面对别人 不管那个人是谁我都会不知道该跟那个人讲什么
: 就是只能根据对方讲的话来回应
: 自己想要在沟通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想法 又常常没有头绪
: 以至于常常在沟通过程中会出现“拜托快点结束对话吧”的想法出现
: 于是我跟很多人就只能讲一些很具体的事情
: 例如以前在学校 就只能跟人讨论课业 现在在公司 就只能跟人讨论工作
: 有人可能会建议我跟别人聊聊自己的兴趣
: 但我的兴趣似乎很小众
: 比方说历史:
: “共产主义为何在史达林执政时期会受到许多西方人推崇”
: “日俄战争 日本打赢了为何不乘胜追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何列强会放手让殖民地独立”
: 或是宗教:
: “绝对的真理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要如何做到?”
: “佛法说的业报 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差在哪里”
: “为何邪教具有控制人的本领”
: 或是社会现象:
: “为什么人民无法应付无耻的政客”
: “为什么人民那么容易被有心人带风向”
: “为什么现在资讯流通这么方便 反而是让会思考的人变得更会思考
: 不会思考的人想法变得更偏激”
: 这些在很多人眼中 应该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 例如上面所列的共产主义为何被推崇 大多数人应该只会觉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 跟我有什么关系
: 我要是尝试跟人讨论这些事情 可能只会被当成怪人
: 偏偏我又只对这些事情感兴趣
: 对我而言 放假要去哪里玩 今天晚上要吃什么 某个人的八卦
: 才是我一点兴趣也没有的地方
: 我会觉得“今天晚上要吃什么”会比“绝对的真理要如何实现”还来得重要吗
: 所以每次有人问我放假在干嘛 下班后在干嘛 我几乎讲不出来
: 顶多就讲说我有在慢跑 唸英文 偶尔在FB找人聊近况
: 然后就句点人家了
: 我这个样子 跟周围的人互动都只能讲些像课业 工作这些仅有的共同话题
: 就变成“上班好同事 下班不认识”
: 有人可能会建议我培养不同的兴趣 但是
: 要我变成对 旅游 美食 运动感兴趣的人的话 我又觉得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 而我跟人互动时 会把互动看成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 所以我跟别人互动时 都是在讲一些具体的问题
: 或许别人看到我这样 就觉得我好像毛很多 互动几次之后就不跟我往来了
: 但我觉得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聊天还有意义
: 单纯的聊天似乎只是在浪费时间
: 所以要我变成以纯聊天方式来互动 我会觉得很勉强
: 总之就是如果我要能跟更多人互动的话 肯定要改变自己
: 但我同时又觉得 改变成类似别人的样子的话 那个样子我不会喜欢
: 但是要维持个人风格 似乎又无法融入别人的圈子
: 那这样的我究竟还能怎么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