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分享] 关于认养和认养签约QA

楼主: arihanta (sai)   2024-06-10 17:40:56
关于认养和认养签约的问题,这篇QA将提供一些资讯连结和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这些内容不代表板主的个人意见,也不代表猫板的立场。
请在合意情况下达成共识、快乐收养。
猫咪很可爱,但请勿将牠们利用为情感勒索的工具。
若考虑签署认养合约,请自行了解相关资讯,并适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以确保对合约条款的充分理解。
这篇QA非公告,若有欠缺,还请大家补充或讨论,供其他板友参考。谢谢。
===============================================================
一、关于认养
1,如果想养猫,可以从哪些管道接触到猫咪或认养资讯?
(1)公立收容所 https://shorturl.at/HxAyL
(2)民间各地流浪动物协会
(3)民间私人中途
(4)自行捕捉浪浪
2,待领养的猫,都是流浪猫吗?
不一定。待领养的猫咪可能来自多种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流浪猫/街猫
(2)前饲主不拟续养的猫
(3)中途(个人/店家/协会/医院/收容所)照顾的猫
(4)繁殖者/宠物店不要的猫
(5)受虐幸存的类品种猫(偶尔会出现在收容所公告认养或民间送养)
3,领养动物是否要打芯片呢?
家犬一定要,家猫鼓励办理。
‘目前中央主管机关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指定应办理登记的宠物只有“犬”[6];
猫原则上为鼓励办理,但台北市政府要求“猫”也须办理登记[7]。’
以上引用自 https://shorturl.at/evKLv
以下常见为动物打芯片的原因
(1)身份识别与防止遗失
每个芯片都有一个唯一的识别码,用来识别每一只动物的身份,
确保牠不会与其他动物混淆。
一旦动物走失,若被人捡到并送至动物医院、收容所和动保机构
便可以用扫描器读取芯片,快速识别并联系到动物的主人,
提高找回动物的机会。
(2)符合法规
台北市的家猫必须要施打芯片。
‘芯片植入手续费250元”,另补发登记证收费为50元、宠物转让或变更登记收
费为100元,宠物办理遗失或死亡登记 (除户) 免收费用。如经查获未依规定
为家犬、猫完成宠物登记者,可依台北市动物保护自治条例规定处新台币1万
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锾。’
以上引用自 https://shorturl.at/BwLlw
台北市的猫咪,只要打了芯片就算是登记在册,就不会有另外的“登记费”
但是其他县市,因为没有规定家猫一定要打芯片,
饲主若选择不给猫打芯片,
这种没芯片的家猫,饲主要去登记的话,就需支付“登记费”。
若不确定自己所在区域的规定,
领养之前可以先网络查询或电话咨询各地动保处,
询问该县市对于家猫是否有强制施打芯片的规定。
4,送养时收取费用或收取物资等于买卖动物吗?
在此将“费用”与“物资”皆视作有价值之物。
‘新北市动物保护防疫处杨淑方处长则解释:“猫狗送养时的收费情况是否归类于
贩卖,需判断有无反复获利。”意即收费行为必须重复发生,且金额被认定有获
利且才属贩卖。’
以上内容引用自
https://wuo-wuo.com/46-latest-news/1286-adopt_fee_contract
亦即,送养人在送养动物时,若声明要收取物资或费用,
需同时达成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称做买卖。
一为“经常性的、反复性的”,二为“有获取利益”。
因此送养时收取费用/物资,并不等于买卖动物(需要满足上述二个条件才算)。
若认养人怀疑遇到的送养人有违法疑虑,可选择中止认养,
并建议进一步了解和确认情况,如有确实证据,可以向动保机关通报。
关于送养前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建议送养人主动提供医疗单据,
认养人若需负担这些费用,应主动索取医疗单据,并查询执行兽医院是否合法;
此外,于猫板上送养之猫咪,请遵守猫板规定的费用金额上限(NT3000元),
其余地方认养之猫咪请自行评估收费合理性。
5,送养认养时需要把个人资料给对方留存吗?
互相留存个人资料在进行送领养时具有重要意义。
(1)它能确保两造身份的真实性、防止欺诈行为。
例如,避免未成年人假冒成年人进行认养并伪造身份资料。
(2)如果是签约认养,互留身分资料在发生纠纷时有助于追溯和确定责任方,
可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也避免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合约出现。
(3)无论是不是有合约的认养
如果被要求付个资影本,应于个资上备注“仅供送领养动物使用”
最好这些字样有部分盖住照片或字号,以防被伪照变造不法使用。
参考:因身分不明/不正确而产生纠纷的案例
https://shorturl.at/nJOdP
6,如果对方要求要留下个资影本,就一定要给吗?
公立收容所会要求留存个人资料影本,这是他们的规定,但并非法律所强制要求。
如果民众不愿提供个人资料影本,可以选择不在该收容所认养。
民间的流浪动物协会与中途送养方有时也会要求留存认养人的个人资料影本。虽然
这不是法律规定的必要文件,但一些协会与中途送养方认为这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安
全和追踪。如果被要求提供个人资料影本,请考虑以下建议:
(1)如果被要求提供个人资料影本,应在资料上注明“仅供送领养动物使用”,以
防止不法使用。最好这些字样能部分覆蓋照片或身份证号。
(2)身分证背后的条码经扫描后可以显示身份证号。如只需核对身份,切勿提供双
证件影本或拍摄。
公立收容所和某些民间协会与中途送养方可能要求民众提供个人资料影本,但这不
是法律强制的文件。请认养人自行评估是否愿意提供个资影本,根据自身意愿做出
决定。
7,认养过程中,认养人应注意哪些事项?
- 确认猫咪的来源(是否为别人的遗失物)
- 确认猫咪的健康状况、是否已绝育和疫苗接种情况
- 有些地方认养并不能马上带走,请看猫前先行确认
- 请使用硬式外出笼,带走猫咪
- 建议确认认养前,留意将来考量就医的医院地址
- 认养完成,请注意猫咪更换环境之注意事项
- 猫咪体重变化是猫咪健康重要指标,尽可能定期纪录
8,如果领养到的猫还没绝育,要用补助结扎或自费结扎呢?
可由认养人自行选择。
补助结扎的资讯取得:
(1)询问领养管道,了解是否有补助结扎的相关资讯。
(2)网络上搜寻最新年份的补助结扎懒人包。
(3)直接联系当地动保处,询问有关补助结扎的资讯和申请方式。
补助结扎通常会绑狂犬病疫苗,以及需要做宠物登记。
各县市的补助结扎政策和申请资格可能有所不同,请自行查询和确认相关条件
自费结扎:
如果不符合补助资格或已有理想的医院和医生,认养人可以自行支付结扎费用。
结扎前需先做血检,建议先询问动物医院的价格,并选择合适的服务。
二、关于签约认养
1,认养动物一定要签约吗?
认养动物并非必须签约,这取决于送养人和认养人的意愿。
不过,签约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旦发生纠纷,合约可以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送养人和认养人之间有较高的信任度,
或者送养人已决定不以签约为条件来送养动物,
双方可以依靠口头承诺来完成认养。
2,合约内容如何订定?
目前台湾政府对于送养动物并没有规定定型化的认养契约。
收容所提供的认养合约只是公家单位的范本,并非法定版本。
网络上有许多范本可供参考,无论使用哪一个范本,
送养双方都需要共同协商,调整成双方达成共识的版本。
https://shorturl.at/4v0gO
3,签约之后可以反悔吗?
认养契约属于民法契约,双方合意签订后必须遵守。
如果后续有纠纷或争议,建议先与对方善意沟通以解决问题,
若无法达成共识,应通过法院寻求解决。
‘领养契约中的约定事项,例如送养方的探视与领养方回报宠物近况、
违约金与保证金约定、收回或送回宠物条件约定等,
签订契约时只要双方都同意,则双方都要依照契约履约。
不过,契约内容与法律牴触者会被视为无效。’
以上内容引用自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89582
4,以认养人角度来看,要如何避免签到不平等合约?
(1)签或不签,认养人有自主的权力
契约要双方合意才有成立的基础。
若认养人在阅读合约后觉得不妥,应与送养人充分沟通以达成共识。
如果仍无法达成共识,认养人可以选择不签。
(即中止认养活动或拒绝认养)
(2)认养人需自己做功课,理解常见的合约内容。
网络上有文章说明或举例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认养纠纷。
对于自己很在意的条款内容,应清楚了解对方的意思再考虑要否同意。
如果确定合约中有不合法的条款,可以据理与对方沟通并要求调整。
认养过程也是双方互相认识的一个过程,如果发觉沟通上不很顺利,
也可以当做要不要中止认养的参考。
(3)寻求专业协助
如果对合约内容是否合理或合法有疑问,可以寻求专业意见的协助。
- 免费咨询:可找各地动保处、各地法院的联合服务中心
或各地的法律扶助基金会。
https://www.moa.gov.tw/ws.php?id=20036
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61-25-bfde0-1.html
https://www.laf.org.tw/service-legal-advice/1
- 付费咨询:找律师。
5,向别人领养的猫,本身都有芯片了吗?
不一定。因此需要询问清楚猫咪的来源,确保牠是否为别人的遗失物。
若不是别人的遗失物,猫咪可能无芯片,
或者可能已经打了前饲主、中途照顾者或协会的芯片。
若猫咪无芯片,认养人可以选择给牠打芯片或者不打芯片。
但要先查询当地动保处的自治法规,是否有针对猫规定要打芯片。
若领养来的猫咪已有芯片,则送养之后需将芯片登记转让给新饲主。
如果不是在送养时立即登记转让,则需在合约中注明或另外约定转让的期限。
在成功转让前,该动物仍为前饲主所有。
动保法第19条第2项 https://shorturl.at/P87iC
‘前项宠物之出生、取得、转让、遗失及死亡,饲主应向直辖市、县(市)主
管机关或其委托之民间机构、团体办理登记;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应
给与登记宠物身分标识,并应植入芯片。’
但是动保法第19条第2项并未言明这些状况发生后,该于何时限内登记或变更登记,
若参考台北市动物保护自治条例,则第11条有相关规定:
‘宠物饲主应自事实发生后,依下列规定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
一、宠物取得后一个月内。
二、宠物转让后一个月内。
三、饲主住址及其他联系资料变更后一个月内。
四、宠物遗失后五日内。
五、宠物死亡后一个月内。
兽医诊疗机构及宠物业者,于执行业务时知悉宠物饲主违反前项之情事,
应通报动保处。’
以上引用自 https://shorturl.at/GXOOX
若当地的动物保护自治条例有相关规定,合约中应参考该条例,
订定将猫咪芯片登记转让给认养人的时间。
6,认养过程中,认养人应注意哪些事项?
- 仔细阅读合约内容,确保理解每一条款
- 确认合约中的回访安排是否合理
- 确认违约条款和违约金(若有)是否合理
- 对任何不确定的条款,及时寻求专业意见
可参考:https://wuo-wuo.com/46-latest-news/1286-adopt_fee_contract
可咨询:本篇QA第二段,Q4第(3)项
- 确认猫咪的来源(是否为别人的遗失物)
- 确认猫咪的健康状况、是否已绝育和疫苗接种情况
- 有些地方认养并不能马上带走,请看猫前先行确认
- 请使用硬式外出笼,带走猫咪
- 建议确认认养前,留意将来考量就医的医院地址
- 认养完成,请注意猫咪更换环境之注意事项
- 猫咪体重变化是猫咪健康重要指标,尽可能定期纪录
7,如果领养到的猫还没绝育,要用补助结扎或自费结扎呢?
可由认养人自行选择。
补助结扎的资讯取得:
(1)询问领养管道,了解是否有补助结扎的相关资讯。
(2)网络上搜寻最新年份的补助结扎懒人包。
(3)直接联系当地动保处,询问有关补助结扎的资讯和申请方式。
补助结扎通常会绑狂犬病疫苗,以及需要做宠物登记。
各县市的补助结扎政策和申请资格可能有所不同,请自行查询和确认相关条件
自费结扎:
如果不符合补助资格或已有理想的医院和医生,认养人可以自行支付结扎费用。
结扎前需先做血检,建议先询问动物医院的价格,并选择合适的服务。
8,认养动物后,遇到无法继续照顾的情况该怎么办?
如果认养人遇到无法继续照顾动物的情况,
应尽快通知送养人,并根据合约中的规定进行处理。
若合约中无相关条款,可以寻求送养人的协助,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可能有很多状况,以下只举几个例子。
(1)未成功度过磨合期
饲主与猫咪的磨合往往需要时间与耐性,凡事总有预料以外的可能,
建议新手领养人可透过志工活动、照顾亲戚朋友的猫咪等管道,
了解自己喜欢的猫咪类型,再考虑领养。
有些合约条款会规定,如果认养人在照顾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不适合照顾猫咪
或无法与这只猫咪相处良好,可以将猫咪退还给送养人。
(“一段时间”是多久?需双方约定,例如14天、21天或30天)
(2)个人生涯规划或生活变动(搬家、毕业、结婚、分手等)
虽然这些无法继续照顾猫咪的状况可能被道德谴责为弃养,
但只要能为动物找到下一位照顾者,便不是弃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何种原因,若原饲主已无心或无力照顾,
帮猫咪找到新的照顾者,也是在努力保障猫咪的动物福利。
(3)饲主重病或身亡
如果饲主还能对外联系,最好是亲自与送养人联系或亲自安排送养。
如果饲主已经不在人世,看是否由亲友邻居协助送养猫咪,
或联络动保机关处理后续事宜。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4-06-11 00:08:00
作者: Rainy1007 (Ariel.chu)   2024-06-11 07:17:00
作者: sherit (Sherit)   2024-06-11 08:01:00
之前有法律背景的板友有做过问答,可以参考本板(cat)文章代码#1USV3s-E另外很重要的是规范应有明确期限,例如追踪多久(没写等于你要一直回报下去)、猫死亡后多久内回报(有些只写立即),有明确时间才能依循还有应口写一致,中途如果说只有前几个月要回报,那合约内容也应一致,不要听信什么“合约只是防虐猫,不会真的拿来用”这种话另外如果你的本意是要帮助认养人,那这类文章应该要m,而且精华区应该要考虑给一个区块让认养人好找,目前只有在争议文章区有放一些讨论。
作者: astrdstar   2024-06-11 13:18:00
作者: wimwenders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2024-06-12 01:39:00
推 谢谢整理
作者: hesione (我离开我自己)   2024-06-12 03:03:00
推楼上S版友补充。 "口头与合约内容需要一致"就像文章里写的 合约签下去法律上就是需要履约说"罚多少钱但是不会拿来用"这是屁话 签约内容就是有法律效力,这是基本法治观念。
作者: catbabe (滚滚)   2024-06-12 13:31:00
推推 签约以前(不论送养人/领养人) 一定要以书面为主并且确认每项是否合理 千万不要签自己不确定的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