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慎入,带有些许主观看法,不喜请左转离开。
换车历程
我的第一部车是TOYOTA CAMRY 5.5代,开了10年近20万公里卖掉。因为这台车
开起来像船一样,从南方向下南屯交流道那个大弯道只要时速超过40公里以上就会有严重
的侧倾,内装看起来也相当老气,刚买的时候一直被笑年轻人怎会买这种老人车。不过当
时是因为买房要缴房贷,不得已,只能妥协买比较便宜一点的车。后来在台中复兴路爱买
逛街时看到隔壁马自达的红车有够漂亮,外型也帅,因此就把CAMRY卖了改换红马六柴油
,也确实好开省油,持有期间只有坏过左右后照镜马达。
2021年老三出生后,旧的马六已经不敷使用,因此上网去找七人座的车,经过评估,
在维持驾驶尊严的情况下,又不想花大钱买豪车三排产品,且必须在美国IIHS撞击测试名
列在top safety pick以上车辆的条件下,看来看去好像只有cx-9最适合我。
经过一番搜寻,很幸运,在数字中古车网站上看到一台刚拉回去,
2020年1月出厂AWD旗舰的跨年展示车,就以比当时新车定价便宜近40万的价格牵回家了。
开了三年半后,看到马自达的三排座位新系列cx-90改成纵置后驱六缸的设定,
安全性一样名列IIHS最高等级的top safety pick plus,且马力多了1.5倍,
前悬吊改成双A臂,一直被小孩喊热的第三排也加了冷气出风口、
车道置中也整个补齐了的情况下,心中燃起要在适当时机换车的打算。
10月下旬回厂保养,看到实车后,心中的小恶魔被勾出来了,
因此取车前把太座也找去看,初步评估之后颇满意,因此就要求业务让我们试乘。
试乘后发现这车引擎真的非常平顺,车内几乎感受不太到震动,
甚至感受不太到i-stop的引擎启闭动作。但也有一些缺点,
当时发现的缺点就是低速时,某些情形下变速箱有些微
顿挫感,但查了一下发现这是多片离合器变速箱的特性,其他都还好,
因此考虑后,我们决定任性一次,一卖一买把cx-9给换了,
原因是业务给出相当不错的折让,加上已经接近跨年,
cx-9跨过年后的二手折价也会相当有感,因此决定贴114万(含特殊漆色加1万)
直上CX-90,全现金不贷款。CX-9卖给车商的中古价实在有点惨,只收80万,
查了一下,似乎是新车折价太凶的原因,社团有消息指出目前车商在清CX-9新车库存,
四驱顶规不到160万就可以买到,对有预算限制又有三排座椅需求的人是很值得考虑的。
另外车子买太太名字,乙式险再加第三责任险(含超额责任险1000万)
加窃盗险、代步险、乘客体伤险、强制险等估出来后保险费不到2万8,
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之外的便宜,不过这应该跟我们连续多年未出险也有关系。
另外我们加价1万加购了2年的全车延长保固。
我们的原来决策逻辑就是如果平均一年约花20万(仅车辆本身),
就能保证每年都开到5年内的200万等级新车,然后车辆保固加到5年,
如此就可以不用去烦恼修车的成本,但当时的决策似乎有些冲动。
不过,要找到一部适合的落地新古车,颜色又要喜欢,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不然就是要去买原厂退下来的试乘车,这个太座不喜欢,所以就算了。
人生本来就要充满惊奇嘛,依据上面每年平均折价20万来估计,这台开个6年还能有74万的
残值吗?很难说。如果没有就再开个2年再换。不过这样的价格买到这样的产品,也是在
试驾及比较美国的MSRP价格后,觉得cp值够高,因此也不算完全失智啦,毕竟车是买来开
的,不是买来卖的,对吧XD
—————————-
三千余公里驾驶心得
引擎、变速箱、煞车:直六引擎的平顺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四缸引擎可以比拟,即使刚发动
直接入D档也是毫无震动,爽度破表。动力部分,这车2.2吨重,但加速相当轻快,动力饱
满,原厂这么重的胎+框,我看一些Youtuber测试零百可以在6秒多,算是相当快了;变速
箱因为是八速湿式多片离合器变速箱,取消扭力转换器,所以偶尔在低速档位时会有轻微
顿挫感,这点个人还可以接受,经过查询,这种型式的变速箱的特性就是如此,连价格高
昂的豪车顶规系列也一样难以避免,只能靠软件调校让它程度降低,完全消除应该是不可
能。煞车部分,有关试车时低速煞车过利的问题没有出现,煞车力道也够,但调性和CX-9
不一样,整个煞车行程较短较灵敏。
隔音:马自达的旗舰车隔音都相当好,CX-9或CX-90都配有前座双层玻璃,个人觉得隔音
部分不会输给豪华品牌的高阶车款。这组东洋原厂配胎相当安静,如果价钱合理可以考虑
以后再用一次。
配备与内装:因为我有三个小孩,家有长辈,七人座的大小就是刚性需求,因为刚需,所
以只能妥协买三排座椅七座的车型,但我看了六人座的内装后,觉得这才是这部车最美的
配置,没有刚性需求的车友绝对要好好考虑六人座,六人座在美国配到好非常接近当地
Lexus RX500H的价格,看看台湾这边精美的价差,更显cx-90六人座在台湾的CP值无人能
及。七人座车型的内装一样承袭cx-9的高质感,不过我觉得中央鞍部的饰板材质有点廉价
感,这点稍嫌可惜,六人座则完美。音响部分,和cx-9相比,BOSE音响的表现在cx-90上
有所精进,主要是呈现在后座的听感、以及高音表现明显进步,也改善cx-9低音过重的缺
点,中频响应也有进步,这点值得嘉许。CX-90配有智慧型矩阵头灯,从杉林溪山路下来
,这智慧头灯表现非常出色,明显优于CX-9当时配的智慧头灯,包括头灯主动转向、光形
变化等作动都非常精确。抬头显示器也是非常值得称许的地方,它把apple car play的地
图资讯、还有盲点的讯息也全部整合到HUD上,对于掌握行车情况相当方便。环景摄影部
分也改善了CX-9画质不佳的缺点,CX-90的环景画质算是相当优秀。其他包括全景天窗、
Nappa皮椅、通风椅、三区恒温、第三排出风口、后座遮阳帘、level 2辅驾、脚踢电尾门
、auto-hold、电子手刹车、车侧盲点、线传排档、电动方向盘、人脸记忆自动调整座椅
及后照镜…等大概大家比较常会用到的方便配备大概都一次给满。
车室空间:这应该是会考虑这部车的车友比较关心的部分,先说结论,车室空间略胜CX-9
,但这略胜的地方非常关键,后面会说。这部号称轴距在三排座椅休旅车中只有输给奔驰
gls的情形下,为何车室空间还会相对小,我想天下没有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道理,
直列六缸纵置引擎加上后驱,又要考虑配重,让引擎尽量往前轴后面靠,这一定会让车头
偏长,但我家成员身高最高不到175公分,这样的室内空间是合乎我们使用需求的,所以
购车前应该先去试坐,不必管别人说什么,自己试过最准,合则买,不合则闪。
以我自己的感觉,以三排座椅休旅车而言,cx-90的表现算是不俗。
比较大的明显缺点是前排座椅大腿支撑性略显不足,这点绝对被豪车屌打。如果很在意
这部分的人一定要再三考虑。至于行李箱部分,除了MPV外应该不是一般双排座椅休旅车
可以相比。我测试三排全立起的情况下,尾部空间刚好可以塞下24吋的行李箱,因为我只
有一个24吋,不确定是否可以塞进两咖,但目测感觉是没问题的,光这点狂胜先前的CX-9
,我觉得这部分的改进似乎是有特别考虑过。
油耗、税金:3300cc 涡轮增压、345匹马力 51公斤-米扭力、2.2吨重的大车,本来不应
该对油耗有太多期待,但有ISG轻油电搭配I-stop帮助下,这个轻油电可以在滑行的时候
让引擎转速降到0,滑行时引擎重启时几乎是无感的,等红灯后重启震动也很轻。油耗部
分,有比较详细统计的其中一桶油,市区尖峰时间200公里、市郊(有红绿灯)约100公里
、高速及快速道路约100公里的行驶条件下,电脑油耗显示8.7KM/L,相比前一台CX-9是有
明显进步的。要注意是这两部车马力相差110匹,车重相差超过200公斤。最近一桶油,市
区(尖峰时间)、高速各半,全程开启i-stop, 电脑显示平均油耗为9.6km/L, 和CX-9类似
的用车习惯来看,油耗的进步相当有感,不过空调开启的时候i-stop停车关引擎的时间就
会大幅缩短,这时的省油效果还待观察。以现况粗估一年节省个几千到万把块油钱应该是
有机会,不过后面有一颗ISG轻油电电池要换,这个成本也要考虑进去,但相比双B的特
规电池,我想维护成本应该会低上许多。看一下美国的保固条款,轻油电电池保固五年,
台湾的手册则没有写,不确定3+2年的保固有没有含这颗0.33KWH的电池。至于税金,那就
没办法了,买这台车就是要先把税金价差纳进去车价考虑,可以接受再买,这车和我前一
台每年价差1万7000,持有10年多17万,好像也还可以。
悬吊:对于家庭使用,且经常需要跑山路的话,这是CX-90最严重的缺点,没有之一。猜
测这部车可能是在设计之初就直接以驾驶乐趣为最重要考量,如果没有要载一整家子跑山
路的话,这车的悬吊反而是优点,因为前双A臂的前悬吊让他的操控性非常运动化。一段
时间的驾驶体验下来,发现它的悬吊非常灵敏,任何一个路面高低变化都会立刻传到车室
,造成类似船舶上下pitching 的现象,搭船会比搭车容易晕就是这个上下的pitching造
成,很不幸,cx-90的悬吊很明显有这种现象,这与一般的悬吊过软产生侧倾的情形不一
样。另外这部长轴距的大车竟然没有后防倾杆,这一点对于它以操控取向的设计也互相矛
盾,这是我个人认为这部车最重大的缺点,或许这需要当初设计的工程师出来说明才能理
解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为了北美用车环境的舒适性也说不定,但这对山路行驶
就相对不利,加装后防倾杆会影响后悬吊独立性,但会减少山路过弯侧倾。
就我所知,它的兄弟车CX-60 33T是有后防倾杆的。这台车的北美销量还不差,
表示有一部分老美有认同这台车的产品力。
经过实测,其中两个小孩在一段山路后都纷纷抓兔子就可以得证。要改善只有
升级悬吊及铝圈一途。再仔细观察,这种灵敏反应似乎和所有多连杆接点采用金属球头有
所关联,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是21吋的轮框加上比较低扁平比的轮胎造成,这种高成本配置
应该是为了运动化倾向而设计的。
后勤-小弟非常的幸运,牵车四天后就眼残去撞到摩托车,导致前保杆及下巴受损,因为
前保杆扣子断裂,技师告知需更换整支保杆及下巴,其中保杆因为没有料需要从日本进口
,预估待料时间三周,最后实际待料时间两周半,算还能接受,不考虑撞到一些高价部位
,例如头灯,其余一般的保养成本也都相当低廉,根据前面持有的两部马自达车,除了左
右后视镜马达易故障的通病外,也从未坏过任何零件,个人觉得妥善率相当不错,后勤其
实也是还可以。代步险建议一定要保。
以上心得供参。
下面是应车友要求贴上几张车车照片
交车照
牵车几天就挂彩,不要看这小伤,保杆内的扣子都断了,只能换,修了4万多,出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