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没错,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FIT e;HEV已经正式上市了,各家媒体都争相报导这
台车有多省油,有多进步。而我呢,只能炒炒冷饭,直到现在才把FIT汽油版的试驾心得
生出来。没办法,一般业余人士的资源与机会难以跟专业媒体比拼,能有机会试汽油版试
一天已经不错了……。
第四代大改款Honda Fit,是一台具有高度话题性与争议的车,甚至是2021年最难以评断
价值的国产车,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我上述的意见,至少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七月开始
预售时,汽油版有感拉高的预售价,e;HEV版甚至是突破天际的86.9万接单价(虽然最后正
式售价降到7字头)。到九月汽油版正式上市后,各方媒体与网友争相讨论,这样一台国产
B级距掀背车,胆敢开出74.9万的正式售价,他的做工,质感和配备的水准有没有符合这
样的定价?
这种事情相信100个人会有100种不同的界定标准,但从每月挂牌数来看,愿意买单的人还
是有,但……那个气势并没有维持住,至少那个挂牌量跟讨论度是完全没得比的。又或者
是多数潜在买家都在等待FIT e;HEV上市,纯汽油版只是过渡时期的垫档产品?不论如何,
七月时我曾经”东奔西跑”才成功静态赏到实车,这次就让我实际把FIT开出去,用一整
天的时间好好品味这辆”话题之作”,究竟FIT的产品本质能不能够撑起高于水平的售价?
抑或是FIT仍然只是一台卖本田情怀,主推给本田铁粉的盘子车?我不期望能100%找到答案
,但我希望能够从这次试驾中找到些什么。
基于静态的内外细节已经在七月的预赏文中介绍过了,这次就把重点放在我对FIT汽油版
的试后印象,详细的内外观细节请参照以下文章:
https://www.ptt.cc/bbs/car/M.1626891484.A.BAF.html
([赏车] Honda New Fit汽油版 超精品售价小车)
首先,我们还是复习一下第四代FIT汽油版的动力配置。这具1.5的NA引擎乍看之下并无特
别之处,但其实已经进化为地球梦世代的新版引擎,详细数据如下:
引擎型式:直列4汽缸 DOHC i-VTEC(L15ZF)
供油方式:PGM-FI多点喷射
排气量 (c.c.):1,498
最大马力PS (kW) / rpm:121 ( 89 ) / 6,600
最大扭力kg-m (Nm) / rpm:14.8 ( 145 ) / 4,300
变速箱:G-Design Shift CVT 5档位控制 附序列式 7 速手自排
前悬吊:麦花臣支柱式附防倾杆
后悬吊:H型扭力杆
煞车系统:X型双回路真空倍力辅助4 轮碟式
能源效率(公里/公升)
测试值:17.9
市区型态(平均时速18.7公里)/非市区型态(平均时速62.6公里):14.25 / 21.16
这具引擎虽然是新版本的1.5 NA规格,但性能输出纯粹就帐面数字看其实变化非常小,只
有油耗表现明显进步。既然变化这么少,那开起来应该跟旧款差不多?其实倒也不是,就
算数据变化不大,透过不同的设定与调教,也能让这台新FIT有着跟旧款不太一样的驾驶
体验。
(车交到我手上时里程才14公里,完全是新车状态)
上车之后,马上感觉到这次FIT的油门设定跟以前不太一样,旧款FIT的油门反应就如同我
们对日本小车的印象,前段很轻很敏感,轻轻一踩就会弹出去,市区不需要多踩就能驱动
车辆,但整体脚感不够扎实。新款FIT则做了一点修改,前段不再那么的敏感,变成比较
接近欧系车的线性设定,渐进式的油门开度变化,不习惯的驾驶可能会觉得油门反应怎么
变差,但开久了其实会觉得这样渐进式的油门是比较好操作的。
动力输出方面,实际开过之后体感变化没有很明显,8891实测0-100 10.97秒,虽然比旧
款11.3秒略有进步,但一样是以通勤代步为主要诉求,整体来说算是够用及格。但中低速
行驶时引擎声有明显的降低,加上防火墙隔音感觉比旧款确实,引擎噪音抑制比起旧款
FIT有所强化。整体来说,大改款FIT汽油版的性能表现虽然没有太多明显的改变,但是从
小地方的修改下手,质感是升级的。油耗方面,我这次选择走一圈大家熟悉的北海岸油耗
测试路线,混合了山路,海岸公路,高速公路,测试结果为18.1km/l, 表现不俗。
而在讲驾驶心得之前,新款FIT的驾驶视野绝对是一大亮点,把真正的A柱后移,前面的结
构柱仅是前挡的支架之用,配合中控台设计,驾驶视野是前所未有的开阔与明亮,请看以
下示意图:
(白天)
(晚上)
前挡的驾驶视野已经不是传统的平面,而是由左右往驾驶人方向延伸,有点像是在开电车
的驾驶室视角。虽然说A柱后移,让后照镜的位置一起后移,驾驶必须转头看后照镜的角
度会变大,但这样的前挡设计创造出的绝佳视野跟车头位置的高度掌握性,不只对新手友
善,驾驶人的驾驶压力也可以小一点。
新款FIT的方向盘造型特殊,采用皮质包覆,握感舒适度比旧款FIT的塑料方向盘进步很多
。转向手感老实说不是特别轻手,但转向设定比旧款FIT确实,这等到后面谈操控会稍为
提到。
这张前座椅单纯论外型,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视觉上没有特别强调包覆性。但这就厉害
了,这样一张不起眼的椅子,真正令人惊讶的反而是它的发泡棉,旧款的座椅发泡棉很薄
,没有什么厚度与扎实感,但这张新座椅发泡棉相当扎实,即使椅垫不特别厚,也能感觉
到相当不简单的乘坐支撑性,更适合长时间乘坐。
虽然说大改款FIT并没有换上一个完全新规的底盘平台,不过在细节上,可以感觉到本田
在这台车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强化它的驾驶质感。上山绕两圈,就可以察觉到这次FIT的车
体与底盘刚性比旧款好蛮多的,旧FIT那种稍嫌松散的底盘表现已经消失。同时虽然外观
变得可爱,但骨子里仍然保有不错的驾驶乐趣,不是那种强力的杀弯机器,转向不到锐利
但相当明确易控,而且车身动态能跟随驾驶人的意志,避震器阻尼的回弹反应更准确,出
弯车身回正速度变快,可以更快速的进行下一步而不必去”等”他。
而悬吊系统跟避震器的强化也让我惊讶,旧款的FIT虽然悬吊设定稍微偏运动化,但最大
的问题我觉得是质感奇差无比,不论是过坑洞时悬吊的回馈,或是避震器那种化减冲击的
方式,都是相当粗糙廉价的(连本田的业务都同意我这样的看法)。但新款FIT的避震器与
悬吊的零部件经过各种修改之后,虽然略为舒适化了,但作动质感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进步
,变得Q弹之余,处理坑洞冲击的表现也更加细致,是可以感受到有真的帮你把冲击减缓
,但又不会变成软趴趴的那种悬吊设定,这样的表现确实可以感受到有”质感”这件事了
。而这条DUNLUP EC330节能胎,跑山其实还算够用,车子不重轮胎抓地力不需要太高的要
求,不过高速行驶时滚动的噪音还是太明显了。
说起来,这台新款FIT给我的惊喜是远超过我拿车前的想像,我很难预想到FIT有一天居然
跟”质感”有关系了。我指的不是内装用料那种(那倒是保留B级距小车的水准,但也比以
前好),而是整个开起来的整体表现,大改款之后FIT的改变幅度之大,甚至要让我回去思
考之前那台FIT到底是三小。市区,山路,甚至高速巡航,新款FIT虽然不是样样精通,但
终于做到各项表现力保不失大分,Honda Sensing纵使没有全速域ACC,但接近完整LV2等
级的ADAS系统,至少…比以前什么都没有好,隔音表现也摆脱以前对HONDA便宜车隔音
烂的印象。单纯就驾驶体验来说,这台新款FIT创造的价值其实是有符合他略涨的定价。
但话是这么说,FIT还是有一些可以嫌弃的点,并非完美。首先,Honda Sensing没有给齐
全速域ACC,让ADAS系统缺最后一角着实令人难解,这就不知道未来有没有机会透过软硬
体破解改出真正的全速域ACC,或是只能干等台本年式更新加回去?内装用料并不如其他环
节升级得多,也是有点不足,特别是门板。而FIT汽油版相对于e;HEV缺少了一些关键配备
,例如:盲点侦测,全套KEYLESS等,e;HEV上市之后开出那个充满话题性的售价,让汽油
版FIT瞬间失去关爱,只能利用弹性大的折扣空间吸引一些预算紧绷的买家,不然汽油版
未来的处境会更尴尬。
而且对于FIT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那老话一句:他是国产车。不管是因为整体车价水准的
上升,或是零件自制率过低仰赖日本进口,新款FIT开价很进口车是难以否认的事实。汽
油版利用高折扣压低成交价就算了,e:HEV面对的对手几乎都是进口身分,比如:SWIFT
POLO MAZDA 2等等(目前最常看到和FIT e:HEV对比的对手应该是SWIFT),要面对这一票进
口对手,FIT的国产身分可能会让消费者在最终选择时产生不小的质疑,各种方面都是。
好在FIT e:HEV拥有同级车唯一的正规油电混合系统,至少有一个难以取代的特点,也还
好大改款TOYOTA Aqua已经变成完完全全的日规限定车,如果未来Aqua踏出日本,重新推
出左驾的Prius C,这一仗FIT e:HEV会打得更辛苦。
所以……这台FIT HOME汽油版到底值不值得买?虽然没有e:HEV那个惊人的市区39km/l油耗
表现,也少了盲点跟keyless,倒车显影跟前雷达都要另外加购,不过以目前已经折到超
过7甚至9开头的折扣,其实也不失为一台经济型的国产代步选择。至少它的驾驶质感升级
就算是汽油版也能明确地感受到,跟旧版FIT相比更是天壤之别,而这样一台车虽然不完
美,但60几万可以办到好开回家,其实好像也可以接受。
当然前提是你不在乎e:HEV系统的高效率油耗,或是你的预算就到这了,没办法再往上捏
,不然e:HEV版才是这台新FIT真正的完全体,比起汽油版更值得考虑。最后,新款FIT真
的是一台不亲自体验很难察觉价值所在的一台车,纯看规格表会错过很多细节,强烈建议
对FIT有兴趣或意见的朋友,亲自走一趟展间试个车,或是去租一天玩玩看,你会得到更
多规格表上看不到的东西,与您共勉之,乎干啦(误)。
补充:
这台触控式主机功能齐全,但功能键全部设在右侧真是不符台湾市场使用状况。同时这台
主机的萤幕反光颇为严重,日间使用可能会受到反光影响。搭配四支喇叭音质还算可以,
不过如果可以选配第五第六支高音喇叭,整体音场效果会更完整,只有四支喇叭有点不太
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