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去经常旅欧的,特别是德国的中国网红,写的
https://www.xiaxiaoqiang.net/german-truck-driver/.html
在德国高速公路上,大货车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滚滚车流几乎“ 霸占 ”了最右侧车道。
不过德国大货车司机都特别守规矩,如无必要绝不超车,超车后会立刻回到最右侧车道。
也有许多较为狭窄的高速公路,直接规定禁止大货车超车,以确保交通顺畅。
更让我惊讶的是它们的速度,基本保持90公里的时速匀速前进。这当然与车子性能有关,
德国的大货车都配备大马力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设定甚至超过200公里。至于品牌,多
半是Benz、Volvo和Scania这种以安全著名的世界品牌。
不过,德国人也有不同声音。地处欧洲中心的德国,无论南北还是中西,都是纵贯线的重
要组成部分。比如从北欧的瑞典、挪威到南欧的意大利乃至希腊,德国的南北纵向道路便
是必经之路,如果从东欧的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前往西欧的法国、荷兰等国家,德国的东
西横向道路同样必经。也正因此,行驶在德国高速公路上的大货车,许多来自异国。
德国人对本国大货车极为信赖,却对来自南欧和东欧的大货车并不信任。他们认为这些经
济相对较弱的国家(如意大利、希腊和匈牙利等),在货车的品牌和性能选择上并不靠谱
,一旦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爆胎或者死火之类的事情,就会影响整条路的交通状况。类似的
骄傲,我在德国人身上还真见过不少。比如租车,一些豪华车型就不允许入境意大利、捷
克和匈牙利等国家,因为德国人认为当地治安比德国差远了,很容易被砸车窗。其实这也
是德国人要求太高,他们所认为的治安差劲国家,在我等看来已安定得很。
德国人为了安全,在大货车上可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大货车尾部一律加装护栏、保险杠和
警示灯,以提醒和避免小车意外钻入大货车底部。大货车尾部还会有反光提示信号,左右
两侧警示灯在傍晚或雨天必须长明。另外,车灯都会自动亮起,以方便别人及时看到。最
重要的是,在德国见不到敞开式货车,一律采用箱式运输,还要加锁,以防止运载物品掉
落在高速公路上酿成事故。
德国的大货车司机其实比较辛苦。国家规定了他们的行驶时限,到时间就必须停在服务区
休息,不允许疲劳驾驶,但这也决定了他们走走停停,在路上的时间会变得很长。虽然德
国高速的服务区设施完善,吃喝拉撒外加洗澡设施乃至快捷酒店一应俱全,大货车上驾驶
舱后排也有足够宽敞的睡觉空间,甚至还有电视机,但毕竟不如家里方便舒服。
至于收入,其实货车司机的平均月薪并没有达到德国人均水平,不过也达到3000欧元,折
合人民币两万多元,税后收入维持基本生活倒是没有问题。
在这里得先破除一个误区:很多人说德国高速不收费,其实准确来说,是对客车不收费。
换言之,大货车还是得缴费。
目前欧盟境内在高速收费方式上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部分收费并采用收费站形式,如法国
和意大利,一是事先购买不同使用天数的高速通行票,贴在车窗上随时以备检查,如奥地
利和捷克等都属此类,还有一种则是道路免费,但收取汽油税费等用于建设和维护,除了
德国之外,荷兰、比利时和北欧诸国也是同样操作。
但针对大货车,德国另有办法。 2002年,德国通过《高速公路养路费法》,针对重量超
过12吨(含挂车)的货车收取高速路费,收费标准因行驶里程、车轴数量、排放等级而异
,最低每公里14.1欧分,最高每公里28.8欧分。
客观来说,大货车对于道路的损害程度远高于小车,排放也较大,因此被认为需要承担较
多的公路养护费用和环保成本。但是,压根就没有收费站的德国,怎么对大货车收费呢?
早在2005年,德国政府就建立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和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的全自动公路收费
系统。货运公司或者司机需先行注册,给车辆安装定位装置,存储货车重量、车轴数、排
放等级和行驶路线等资料,并能接收GPS信号、显示应缴费信息。行驶里程和应缴费用会
根据车辆的行进情况自动计算并生成账单。如果是偶然使用高速公路的货车,也可以选择
单次计费,或者上网登记付费,或者在高速公路休息区的自助收费终端登记付费,德国境
内有3500个这样的自助收费终端。
有人会说,如果车辆资料都是自行登记,那么会不会有司机填报假资料,比如在车子重量
和排放等级上做文章,以此钻空子?又或者干脆不登记,反正高速公路上有那么多大货车
,混入其中也没人知道?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来高速公路上有不少监控,可以在车辆通过时自动检测其定位装置
和缴费状态是否正常,二来德国政府还设了不少流动监测点,三来德国人乃至欧洲人在这
方面的自觉也是出了名,毕竟“ 诚信 ”二字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一旦有了污点
,简直寸步难行,所以很少会有人以身犯险。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收费标准与排放标准挂钩,也促使运输公司选择排放较低的货车。我
查到一个数据,截至2012年4月,德国高速公路上达到最优环保排放标准的货车,其行驶
里程占所有货车行驶里程的76.5%,而在2005年1月,也就是自动收费系统开始运营时,这
一比例仅为0.2%。由此可见,好的制度与标准,才是推动环保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