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严凯泰没等到的电动车浪潮 台湾终于等

楼主: marmar (鸡排要辣☆不切)   2021-12-04 17:40:35
原文连结: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757811
原文内容:
自由开讲》严凯泰没等到的电动车浪潮 台湾终于等到了
能踏入未来的领域,必定要经历过往的磨练。这两年,电动车成为全球热门议题,而在台湾
,最火红的则是电子业龙头鸿海集团与台湾汽车制造龙头裕隆集团合作共同开发的“MIH电
动车开放平台”,笔者认为,现在的媒体报导多半于着墨鸿海的整合能力,却忽视了若只有
鸿海,没有裕隆,台湾不可能打造出电动车的事实。
众所周知,鸿海的专长是电子代工和手机制造,最为知名的商业模式是“专业电子代工服务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EMS),也就是透过协助客户整合其他零组件,
当组装比例能从5%、10%、20%到50%,甚至全部组装,客户就能专注在商品策略、品牌行销
及服务上,而研发、设计跟生产,由鸿海全权负责。
但当鸿海要从电子(Electronics)跨足电动车(EV),是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针对
这个跨域挑战,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就曾经表示,诸如Microsoft、Amazon、Apple等科技大厂
都曾经找汽车大厂谈合作,但当ICT(资通讯科技)遇到车厂,“如果不告诉你下面底盘怎
么控制,你有很好的电子能力、软件能力,你能做什么?”因此,车辆正向开发的能力对鸿
海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
https://i.imgur.com/wzgoEtY.jpeg
鸿海集团与裕隆集团合作共同开发的“MIH电动车开放平台”由裕隆执行长严陈莉莲、鸿海
董事长刘扬伟共同发布。(鸿海提供)
希望打造电动车的开放底盘平台,这个初衷也是鸿海历经多番考虑后,最终仍然选择要和被
国内民众骂到臭头的裕隆合作的理由,因为在台湾“可以自己打造汽车底盘、正向开发,从
概念、设计到制造,台湾只有一家,就是裕隆。”但说裕隆,并不是最精确的说法,更正确
的说法,是严凯泰在裕隆旗下催生的自主品牌纳智捷。
早年,台湾的汽车产业也如同鸿海,以代工为主要的商业模式。但为了延续家族工业报国、
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信念,严凯泰先后在2005年、2009年,成立了华创车电以及自主品牌汽
车纳智捷(LUXGEN),让台湾的汽车产业走上自主品牌之路。
但那时还是燃油车的时代,“得引擎、得变速箱者得天下”,受制于关键技术掌握在欧美的
百年车厂,面对国际汽车品牌的竞争,纳智捷的自主品牌之路,无论在台湾或中国都走得非
常辛苦。严凯泰就曾经直言:“这是在跑马拉松,要花20至25年去走的路。”也就是这么一
跑,台湾车才开始学习整合车用电子、电池、马达、电控系统等关键性零组件产业的经验。
在那时候,严凯泰不是没想过投入电动车的领域,有兴趣的读者们可以查一下“Luxgen EV+
”,这是2009年时由纳智捷发表的第一部电动车。但是当年的电动车市场,受限于基础建设
环境、两岸政经情势的变化,以及国际大厂各式车款的夹击,让纳智捷逐渐陷入发展困境、
造成销售量衰退,进而又使得研发资源缩减,原先被市场认定是领先的车载电子配备优势也
被逐渐追上。让台湾民众对自主品牌的批评声,逐渐盖过了鼓励,甚至引起立法委员对于补
助金额、研发成果的紧盯和批评。
从严凯泰创立华创车电及纳智捷开始,经过了15年的时间,已经从2005年来到2020年。这场
自主品牌的马拉松,终于等到了不同的跑道,因为国际正式迎来了电动车时代,裕隆等到了
鸿海。而严凯泰当年预计要花上20到25年开花结果的梦想,在2021年,终于引起了台湾社会
高度的关注,重新唤起了国人对台湾车的期待,这是严凯泰自己没等到的日子,却是台湾人
等待已久的日子。
现在鸿海与裕隆的合作,是基于现在由鸿海持股51%、华创车电持股49%,双方合资成立并打
造“MIH电动车开放平台”的“鸿华先进科技”,这就是自主品牌带动研发制造经验的集大
成。如果不是严凯泰10几年来,坚持守住纳智捷,用一部一部车款的推出去锻炼当年的华创
车电,现在的鸿华先进又如何有机会,为MIH贡献在整车设计研发、电动车系统、车用电子
系统的经验?
当然,或许鸿海也得感谢挑剔的台湾消费者,因为纳智捷在市场上受到的比较跟挑战并不少
,每一次纳智捷车款在市场上受到的批评,最终都会让华创得到学习的机会,逐年累积,才
能成就成熟的汽车研发与制造能力,这也是为什么MIH能在2年内开发电动车的理由。裕隆董
事长严陈莉莲曾经自豪地表示,“这是台湾汽车工业数十年自主研发力量的展现”,但对笔
者来说,或许这是可以说是全台湾汽车消费者那种“嫌货才是买货人”心态奠定下来的成果

其实,在2020年时,纳智捷就已经自己推出全新打造的模组化平台-M平台,更推出了概念车
款MBU。当时纳智捷强调这个模组化平台可以搭载新能源动力系统,更能发展出各种级距的
车型,如轿车、跑车、休旅车、跨界车型,还,这几乎可以看作是MIH的前身,更是台湾自
主品牌跨入电动车平台的起点。
随着鸿海的登高一呼,未来台湾汽车产业的关键核心将从“燃油引擎、变速系统”转变成“
电动动力、电池与半导体”,这将翻转汽车产业既有的生态圈,更是台湾的优势领域。鸿海
专精的电池技术,加上过去华创车电具备的整车平台开发与零件整合的经验,这让在燃油车
世代苦无关键性优势的裕隆,终于看见隧道尽头的曙光。
当然,我们不能、也不会说裕隆或纳智捷的未来,从此之后就一帆风顺、一步登天。但当年
历经的磨练,都是台湾踏入未来的机会。不只限于整车制造的经验,将来纳智捷有的,从国
内电动车销售、服务维修与充电网布建及营运的经验,都是在台湾正式进入电动车时代后,
需要继续被活用的Know-how,也是严凯泰的固执留下的资产。
目前,“MIH电动车开放平台”看似将以代工模式为主,相关的设计与开发,都将交由鸿华
负责。但正如同裕隆当年从代工走向自主品牌、纳智捷以自主品牌带动华创车电、鸿海相中
裕隆上下的整车开发能力一般。打造品牌、进行研发、进行制造之间,往往能相互创造机会
,谁说台湾电动车的未来只能是代工,不够资格去挑战真正成就一台MIT的电动车?
当媒体聚焦在鸿海现在的成就时,笔者也希望能唤起民众对严凯泰、对裕隆的记忆及肯定。
没有鸿海,台湾人或许不会如此期待一台电动车的诞生,但没有裕隆,台湾人可能没有机会
期待这一台电动车的诞生。那个曾经被许多人嘲笑的梦,终于有机会熬成台湾国产车的下一
个梦。 其实早在2016年,当时已是总统当选人身分的蔡英文到裕隆进行参访时,就曾经说
过,裕隆投入很多心力在电动车,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事业,长期性的投资、不容易看到市
场规模,当时她说:“走在前面的人,难免会比较寂寞一些,不过台湾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我们必须推动低碳节能经济型态,建立永续发展社会,这是台湾必须要走的路。”
蔡英文在当时,或许看见的不只是一家车厂,而是看见台湾未来即将面对的挑战。裕隆和纳
智捷,曾经被国人寄与厚望,也曾经因为挑战中国失利而遭到看衰,可能在许多民众的心理
,仍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期待。但在电动车时代的机会走向我们的时候,纳智捷未必称的上完
全做好准备,但它却是台湾唯一“一直在准备”的汽车品牌。 见诸历史,从台湾西进中国
,再从中国回到台湾,最后从台湾走向世界。这不只是台湾在历史发展中的政治历程,也不
只是台湾人在新旧时代的共同记忆。或许,这也是属于那一台台湾的国产车,在历经十五年
的挑战后,才赫然发现的,一条我们都走过、也必须要走的路。
心得:
讲了好久的电动车终于等到了
纳智捷这次找对合作伙伴
郭董这次疫情可是出不少力呢
作者: tofukingkion (豆腐)   2021-12-04 18:27:00
不要
作者: money1992922 (阿哭哪妈踏踏)   2021-12-04 18:59:00
垃圾车厂就别提了吧中国人都不买了台湾人还在买在想什么
作者: polestar0505 (notmolester)   2021-12-04 19:00:00
假如做出来都像工业垃圾 求求裕隆放过台湾汽车业
作者: ShibaTatsuya (司波达也)   2021-12-04 19:26:00
这个牌子等到什么都没用啦 741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