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ocus ST 二千公里心得

楼主: chiacuro (掐库洛)   2021-10-10 23:39:58
受惠版上资讯良多,上来分享一下心得。
本人非专业车手,只是平民老百姓,
描述不够精确或有误还请海涵。
疫情让我认清了短时间内都很难
(至少我不敢)出国旅行,
以往国旅都是使用大众交通工具,
或使用iRent和Smart2go。
iRent使用上很便捷,
但遇到连假常常抢不到车;
Smart2go的app使用体验上非常有待改进,
光是下车后要锁车常常都要花至少一分钟以上。
两间的app也都有遇到还车时出问题,
我在原地等待至少15分钟以上等客服替我解决的经验。
如果是去爬山,或行李较多的行程,
还车时通常是大包小包上手,
想回家还回不了家,拿着手机等待客服救援。
在闷热的路边或无风的停车场,
那种感觉真的是有够狼狈。
虽然我计算过在北市若少用车,租车绝对划算,
但国旅每次计画出游时,
多加上租车的费用以及租车麻烦的程序,
在心情上就是出游的一个阻力。
总之最后就是决定买车,
平常没有硬性开车需求,
因此用途就是双人出游、跨县市移动为主。
考量:安全、外观喜欢、市区好停车、不喜欢休旅。
试车心得
(都是2021年中,选车风格跳tone请见谅)
1. Suzuki Swift
最一开始感兴趣的是Swift sport手排版,
业务说需要等一年以上,
请我试试看自排版本。(非sport)
内装质感实在不优,
试驾时油门大脚一踩,就知道不可能了,太没力了
试驾完如实告诉业务,
他看我当天是骑红牌档车去的,
说如果习惯了红牌重机的加速感,
这台车恐怕会让人在动力感受上有太大的落差。
放弃。
2. Mazda 3
我和女友各自试乘了一次,
其实一切感受都很好,
动力足够,车子开起来也觉得满安静的。
看乡民笑魔术小空间,
自己进去后座的确是会注意到那个后窗面积特别小,
压迫感真的是有的,
但反正我又不坐后座,所以不太在意。
本来几乎就是要订马3 4D了,
只在纠结要选什么颜色,
遇到的两个马牌业务也都是解说上和礼貌上最周到的。
3. Toyota Camry
这代进口Camry说实在我也觉得CP值很高,
但碍于市区停车技术不好,
大型房车我本来是没考虑的,
但女友说无聊也一起去试试看就去试乘了。
一进车室,女友说突然觉得Mazda内装质感真不错 XD
试乘了一段,车子很大台但开起来也不会觉得没力,
后座空间超级大,若有空间需求,真的很划算。
接待的业务不知道是不缺业绩,
还是看得出来我们不会买?
介绍得满随便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试驾的时候业务坐副驾,
我一边开车一边问他问题时,他在滑手机,没有回话,
过了至少超过五秒才转头说不好意思先生你刚刚说什么?
试驾完回到展间,业务也没特别再询问或介绍什么,
只在旁边说:买了啦~!买了啦!
女友也是从事业务职,她白眼翻不完。
题外话,试驾完看到Corolla Sport才想起来还有这台车,
其实单看规格也算是满符合我需求的,
但当天被业务弄得心情有点差,
就没要求要试乘,(好像一来当天也刚好没有试乘车)
但有踏进后座感受一下,满小。
4. Mazda MX5
可能要被砲怎么突然来一台这么突兀的,
契机好像是某天在车版看到有个大大回文,
说开过MX5之后换车的心情,
我问他是手排还自排?真的有这么夸张?
让我对这台小车开始感兴趣。
以及当时想到如果未来生小孩,
这辈子可能很难开双门小车了,
隔天就跟女友提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说真的生小孩的话再换车就好了。
没想到女友竟然说她这几天也在想一样的事,
想说我们要不要买一台年轻时才能开的车 www
MX5没有办法试乘,有查到一间租车行但是自排的,
上面提到发文的大大介绍了北部MX5车友给我认识,
车友好心地让我坐副驾载我绕了一下,
简单的感想:真的很爽、真的很挤。
试过MX5,上面的车都没兴趣了,
也是到了几乎要跟业务下订的阶段,
(所以该马牌业务可以算被我耍了两次,真的很抱歉)
只不过女友一直要我实际试开过再买,
但因为租车行在外县市,
当时有点懒就一直拖拖拖。
某天灵光一现突然想到一百三十几万,
可以买Focus ST了,
不然也去试驾一下好了?
5. Focus ST
这一代Focus的外观刚好我很喜欢,
但碍于国产版本,个人安全方面信心不足,
本来是一直没有考虑。
ST是德国进口,可能有比较硬?
而Focus的车身大小跟车室空间个人很满意,
内装质感,我是觉得Mazda 3比较好,但也不会觉得F很差。
试驾当天业务有让我去跑一下山路,
(抱歉我不是试车手形容得差还请见谅)
在山路上过弯的安定感,还真的是以前从没体会过的,
(一方面过去我也没开过什么好车)
切换到Sport模式后,感觉悬吊变硬真的很酷(乡巴佬)
题外话,当天试驾的山路,
我应该也只是限速+10在开,
业务说你平常开车算满温和的吼~
通常来试驾这台车的人,都是限速+30, 40在开,
我说对啊,我通常就是限速+10。
想到以前骑黄牌档车,
有一次经过一间车行想询问换轮胎的建议,
车行问我平常骑乘路线跟操驾风格是什么,
我说我就是限速+10这样骑,
车行几个人看起来哭笑不得,
用嘲笑的语气说这台车被你只骑限速+10真的很可怜。
当然后来我没在那间店换轮胎。
后来我换了红牌档车,马力帐面数字上多了一倍,
但骑乘在山路、快速道路上,或是需要超车时,
多给的安全感、稳定感、舒适感,
我不认为只骑限速+10就感受不出来。
因此ST也许算是性能车款(吗?)
我也许开车温和,
业务也推荐我可以买国产的版本就好,
啊,啊我就怕被撞啊!
Co-pilot 360 女友试过之后称赞连连,
其他动力什么的她是没感觉,
是有说排气管有点吵 XD
6. GOLF
当时业务说暂时没车可以试乘,
都借去给车评开了,
加上没有特别喜欢 golf 的外型,
又懒得等,只好再见。
MX5跟ST纠结了一星期,
最后认为ST有乐趣又不失实用性,
MX5在未来需要实用性的时候真的会回头骂自己,
可能有双车位的话再考虑吧 XD
感性终究没胜过理性,于是
https://imgur.com/8nVXgG2
目前开了两千公里左右,油耗应该还不准?
高速公路:山路:市区大概 6:2:2 吧,
仪表板上的油耗是显示 9.5L/100km。
虽然看别人分享ST的油耗就是这附近,
但每次看到油耗资讯还是会觉得:靠 XD
然后赶快按不显示,
由于省油本来就不是我主要在意的点,
毕竟没有天天开车的需求,
所以我是觉得还好,
仪表板上设定眼不见为净即可。
HUD个人觉得很好用,
系统会自动侦测路旁的限速牌时速以及当下时时速,
虽然台湾的交通标示大家懂的,
有时候系统搞错我也不忍心怪它,
但有个参考用总是好的。
动力方面个人不知道要怎么形容,
应该说驾驶到动力不够的交通工具,
我会感受得到它动力不够;
驾驶动力够的,如果不是催到底、踩到底,
只是用在自己需要的速度和扭力上,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就像本来觉得红牌档车动力会不会太大?
但骑习惯了之后其实没什么感觉,
只是回头去骑黄牌或 125 会觉得靠北 XD
真的要说第一次发现有什么不同,
是几次经过林口那个长上坡时,
可能我经常用定速自动驾驶,
在那段路会突然觉得为什么其他车车速都要变慢,
让我开始需要换车道超车?
提到自动驾驶系统,也来分享一下感受,
基本上很让人放心,
煞到停也让人很有安全感,
要嫌的话大概是前车若突然换车道,
前方净空,
而目前车速距离设定车速还有一段时,
自动加速得非常急,害我被骂过两次。
悬吊方面,
看满多车评说 st-line 悬吊已经偏硬,
ST 不太确定是不是更硬?
但我可能骑重机时就喜欢胎压打高一点、
路感明确的感觉,
可能硬得正合我意。
音响方面由于我木耳,就不评论了。
天窗本来觉得不需要的东西,
但偶尔开的时候感觉也满好的,
但反正这些都是标配,不要也不行 XD
整体而言个人非常满意:
不难停车的车身大小、
足够的车室空间、
让人放心的自动驾驶、
足够的动力与行车质感、
我觉得很好看的外观(特别喜欢轮框和红色卡钳)
知足常乐啦!
https://imgur.com/2qHv1oD
https://imgur.com/qOqYSZR
https://imgur.com/c7aC6Ig
https://imgur.com/Sx5Ouiq
刚牵车的时候女友觉得就是一台普通的五门掀背车,
我都要一一洗脑她这台车的优点,
她应该听到后来也觉得很烦,
后来一律回我:好啦好啦德国车德国车~
边缘人连假没朋友,
不知不觉打了一堆废话,
谢谢收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