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Model 3 MR 5000哩心得(美国)

楼主: jord (灭)   2019-09-21 06:58:14
大家好。这篇心得本来是去年底就要分享的,结果一直拖到现在,看到也有别的分享
文,加上版上吵个不停,想说赶紧分享,不管是好是坏都希望能帮助到有兴趣的买家。
我的这台是已经停产的Model 3 MR (Mid-Range),大概可以比现在的SR+
(Standard range plus)还要稍长一点range以及多一点点升级。
背景 (有点冗长 没兴趣的可以跳过)
2016年三月底,Tesla还没发表车子的前一天就开放现场预购。当时我跟朋友说好一起去
,毕竟35000美金还外加7500+2500的tax incentive的确是非常便宜,大概都要跟Honda
Accord差不多了。我跟朋友约了八点在Mall, 没想到到了现场,排队的人潮已经到了Mall
的另外一边。不知情的路人还问我们,今天是有新的Iphone要出吗? 就这样排了很久,一
直到下午一两点才排到;当天晚上看了发表会,更是没有后悔,大概就是买的起的Model
S,唯一担心的只有Tesla恶名昭彰的无法准时交车而已。我当时那一台车的lease会在
2018二月到期,而当时说Model 3 会在”Late 2017”交车,要是没有准时拿到车我就得
烦恼有段时间没有车开了…
时间快转到2017年中,Tesla果然产量上不去。更惨的是,因为Model S跟Model X销量太
好,Tesla的tax credit 额度即将过期。这边解释一下,这tax credit是每个车厂的前
200,000台电动车加上两个季度,所以Model S/X卖越好,或Model 3越晚出,就越有可能
拿不到。当时只知道LR (Long range)会先出,而且$49000起跳,SR (Standard range)的
时间表则在2018年中。我对LR没有需求,因为我每天通勤只有20miles,而且不打算拿这台
车开长途(会开老婆的SUV),所以觉得加九千块实在不划算,只能每天祈祷standard
range赶快出…
时间再转到2018年,此时standard range还是遥遥无期,我只好把原本的Lease买了下来
。此时TESLA也宣布full federal tax incentive ($7500)会在年底过期。为此我都已经
开始与老婆讨论要不要放弃model 3了,甚至开始物色其他的电动车。最后决定先等到年
底看看,看有没有可能赶在年底前拿到第一批的standard range。
十月的时候,买了long range的朋友突然跟我说standard range出了! 我赶快上网一看,
咦,怎么还是四万多?再仔细一看,竟然是”Mid” Range,也就是介于long range与
standard range之间。我本来是对花钱买range这件事没什么兴趣的,但因为他的价格加
上tax incentive其实几乎等同于standard range加一半的tax incentive (假设都要买
$5000 premium package/玻璃天窗), 加上standard range出的时候会不会有一半的
incentive都无从得知,所以我当天就决定要买并下订了。当然心中还是有点担心会不会
2018拿不到车,但网络上看到好像拿车3天前都可以退订,所以就决定赌了。选颜色的时
候也是很犹豫,因为最想要的浅银色没了,次想要的红色又要加$2500好贵,黑白色则是
跟我们原本的车一样觉得好重复。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就买红色…
接着就开始无穷的等待,最后终于收到12/10号交车的消息!因为刚好回台湾度假,12/9
号才回美国,所以就跟他延到12/14。交车的当天车子是直接开到我家,等待了两年又九
个月,我终于拿到这台车了!
废话说差不多了,开始进到正题,谈谈我对这台车各层面的心得与喜好。(我的前一台车
是W205 C300。如果有比较的话大概是以它当基准)
外观 给分:8/10
虽然说我的首选是浅银,因为我觉得浅银有非常先进、高科技的感觉,但红色的Tesla的
确非常漂亮亮眼,完全不后悔多花了$2500。外型上,我主观认为Model 3前面比后面好看
,整体则是非常流线。我的右侧车门有些微alignment的问题,仔细看才看的出来,我是
没有非常介意,但是因为怀疑跟路躁有关,还是在最近请它们修了。有个扣分的点是漆的
品质。我的引擎盖上有一个小点,有点像是一般路上被小石头打到,但是我才开一千多
miles就发现了, 而且红色明明就号称multi coat, 我是有点怀疑是出厂就有的。后来右
后侧车门疑似被别人开车门顶到,竟然就漆脱落成白色,隔了一个月竟然同个地方又出现
类似伤痕,所以说我觉得漆的品质有点堪虑。(前一台车被车门顶到大概就凹一个洞,漆
不会掉) 后来Tesla 把引擎盖上的弄好了,车门上的帮我把洞推出来,我再自己弄了补漆
,还算看不太出来。
内装&舒适度 给分:7/10
虽然很多人觉得内装不够豪华,但我是很喜欢极简的感觉。某些地方工料或组装的确有点
粗糙,不过进场的时候请他们能处理的处理一下也还好(除了有一个异音修了好久,等下
再提),整体来说小问题跟之前我的C300是差不多的。整片的Glass Roof让人心情很好,
而且透光度刚好,不会觉得晒但是也看得出去。
这台车在高速的时候我觉得Road Noise跟Wind noise有些恼人,不过我查查网络上的讨论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引擎的声音所以相较之下觉得较吵。低速的时候的确是非常安静
。后来趁修车的时候他们把后照镜附近稍微处理了一下,噪音有降低一点。后来因为知道
LR/MR跟SR主要差在音响,所以把音乐开得更大声了一些,也就更感觉不出来了…悬吊的
部分我觉得就中规中矩吧,因为我前一台车是四轮传动所以也有点难比较。
有人提到天窗的压迫感,我在驾驶座自己是觉得没问题(我本身176cm),但我的确把椅子
推满后面的,所以坐后面可能的确觉得挤。后车箱比我前一台车大不少就是。另外后座装
了儿童座椅在中间就让左右位子都满小的,不过我想大部分同级车都差不多,甚至model
3 已经算是很宽的了。
功能&配备 给分: 9/10
因为内建$5000 premium package的缘故,配备比起我前一台车算是好了不少。而且不少
功能是透过软件更新的,所以即使当下没有的功能例如blind spot assist,后来update
中就有了。大体来说是蛮满意的,只是某些功能需要透过平板操作还是觉得有些不方便,
例如雨刷跟Glovebox。是说即使是现在没有的功能,还是可以在网络上建议,这点真的是
很不错。
另外她的网络音乐平台是一个没听过的Slackers,找的到一些台湾华语的音乐,不过一直
给我拨三十年前的歌有时候会有点赌烂XD。
唯一不满的点是,跟后来出的SR跟SR+比,其实并没有多出什么功能,只差在音响跟一些
不重要的点上。我当初是为了Glass Roof 才愿意多花$5000的,现在连SR都有Glass Roof
了,实在让人挺不爽的。这点到之后还会再谈。
操控&驾驶乐趣 给分:9/10
加速的部分是这台车让人最爽的地方。虽然帐面上是5.2秒看起来没比竞争对手好到哪,
但不用换档、不用turbo lag跟不用让车叫的超大声就让人觉得超快。同样的优势也展现
在换道超车时。在高速时我觉得操控没有那么好,但有满大一部分要归咎在regen
breaking上,因为我必须一直踩油门(应该叫做电门?),就没有那么稳定速度的感觉。
回转半径我觉得不如我前一台车,某些情况会有一些不方便,而且Model 3 比想像中宽很
多。但这些跟加速比起来真的就不重要了…
Autopilot 给分: 6/10
我本来没有买Enhanced Autopilot, 因为太贵了($5000 before delivery, $5500
during trial, $7000 after,然后将来要FSD还要再加$4000),而且我的通勤满短的所以
用不太到。出场时试用了将近一个月,我的感想是,好玩,但是不太值得。跟车/维持在
车道这个现在很多车似乎都有了,所以”理论上”它比别的车厂强的地方大概是换道跟上
下ramp。但换道在车多的时候常常失败,上下ramp这个每天也才一两次,再加上主要还是
只能在高速公路用,所以觉得CP值不高。另外,自动停车总是停的有点歪,感觉没有比人
停的好到哪…
但没想到在春天那一阵子混乱的价格浮动中,Tesla选择让原有车主打折购买AP+FSD。对
我这种原本没买的而言变成可以$5000买到含FSD,也就是低于五折的价钱。所以考虑了一
下还是手滑了。买了之后也没有非常常用,Navigate on Autopilot常常出槌,但可以感
觉得出来每次更新都有些许进步。 反而是那个要侦测你手有没有放在方向盘上的我觉得
非常讨厌,明明就有放但它一直觉得我没有…
另外,虽然可能有点本末倒置,但我觉得autopilot 最有用的地方是… 我要去碰萤幕的
时候。例如说想打个电话,或是设定个冷气,先把autopilot 打开,这样就可以分神去碰
萤幕了,觉得是最有用的时候XD。
电池&充电 给分: 5/10
我对这台车最不满意的地方大概就是电池跟充电了。表上是写260 miles(后来增加到264)
,所以我原本以为两周充一次电,跟以前汽油车差不多。但是现实上:
1) 建议只使用15%~90% 好延长电池寿命
2) 显示100mi我只能开80mi左右(大脚+地形高低+暖车)。
3) Sentry mode以及每天晚上会有1~2 mi 漏掉
这样算起来一次充电大概只能跑150 所以变成需要常常充电。另外又因为贪小便宜XD,只
想要充公司免费的电,所以就变得更绑手绑脚。另外充电的部分,也是觉得不太满意,因
为supercharging虽然很快,但一是我公司这边的要排队排很久,且比在家里充电还贵(以
基本费率计算)。二是supercharging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反而有点尴尬,不能把车
放著去做别的事,也不像加油一样五分钟就能搞定。
另外,现在我充满电也只显示25x了,虽然知道这跟很多因素有关,但觉得还没开到一年
就少了5mi 以上的range还是有点不爽
行销、价钱 给分: 5/10
Elon Musk 在工程上的确是个天才,但是Tesla在行销上面的问题真是罄竹难书。承诺的
事情常常做不到也就算了,又往往把太多事情想得太理想化。之前已经发过一篇文讨论与
降价相关的,除了降价外我觉得对产品的定义一直改变才是最大问题。再举个例子,当时
Model 3推出,网页上就一直写着,full self driving capability (hardware)。结果最
近因为FSD特价,他又说了要买FSD才会免费升级AP3 (更好的neural network engine),
前一阵子甚至又说要升级镜头。另外之前提到的,我一开始是为了glass roof 才愿意花
5000买premium package, 结果到最后包含glass roof的很多feature 都下放SR跟SR+,真
是让人一肚子火。
当然针对这点也不是所有都是负面的,它们对于怎么让消费者掏钱还算是满有一套的,包
刮去年底用tax credit来促销, 今年初的几次降价,再到最近的AP+FSD降价与改定义(把
几个功能从EAP转到FSD然后便宜卖AP)。只是我觉得他们如果做一些决定没有考虑到后果
的话,也是可能慢慢失去支持者的。
价钱方面,最后这台车买到比我前一台还贵很多,不过我有拿到全部的tax incentives,
另外现在等于不用油钱了,所以我觉得差不多打平吧。当然后来一直降价之后,我觉得现
在的价格就是更划算了(以美国来说,因为我对台湾车价没有研究)。
其它 (修车、服务) 给分: 5/10
严格来说我已经进场维修两次,但第二次的经验超差,方向盘下的异音跟我说修好了三次
以上,结果我一开出去马上又听到。然后明明跟我去试乘的技师说有听到,也知道怎么修
,最后车又不是给他修… 最后一次我超火大,跟他说你再不修好我就lemon car,他们才
认真的修了三个礼拜修好 (过程还把我bumper撞坏 换了一个新的给我但是还是很无言)。
另外每次进去都要排队,有预约还是要排队,然后很多虽然是小缺陷但是很明显就是出厂
就有的东西爱修不修,或是说要去body shop 要花很久,最后是因为他们撞坏我bumper
才一起用好。另外因为service center人手不足,每次预约都要预约好几个礼拜以后…
另外购买的过程也是觉得WTF,带我们去试乘根本没上高速公路, 然后想问贷款的问题,
sales推给delivery agent,打去又找不到人,然后每次跟我联络的人都不一样… 原本是
觉得反正定价就是固定,所以也觉得就还好,但后来价格开始浮动也就连带有点起赌烂…
总结
其实model 3的优缺点板上也都大致讨论了不少,整体我还是觉得瑕不掩瑜啦,光加速我
就觉得值得,其他组装品质之类的缺点其实欧系车也都有。电池上面虽然不太满意,但也
已经是狂电其他电动车了,而且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不想在家里充电。如果再给我
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买Tesla,只是说如果知道今年会出SR+版本就应该会等今年。
如同版上其他人所说,我想对于台湾的买家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考虑充电的方便性,如果这
问题解决了,其实的确是很值得购买的。
之前有别的车主有贴过推荐码,所以我也贴个我的,如果不行我会再删除,谢谢。
https://ts.la/bernie47380
作者: midsummer072   2019-09-21 10:14:00
中肯多了,跟教主/风见隼人,的一言堂比起来好多了
作者: nicholas0708   2019-09-21 12:01:00
就事论事吧 很讨厌蓄意非理性的挑起争端 Tesla给产业最大的改变 就是省钱省事以及安全科技 他的强项本来就不是小细节的品质 但是他有努力在进步 才十几年的公司 一定有许多进步空间 但他专注在最重要的几项并且在这几项打破垄断 让消费者更多选择 让垄断者引以为戒 半套全套更新有加快 这不是很好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