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版:
https://www.ddcar.com.tw/blogs/articles/detail/424/
之前 Model 3 发表之后去内特看了实车,说真的觉得质感真的让人蛮失望的,虽然号称
采用高科技材质,但是整体呈现出来的塑胶感真的很难让人接受这是一台 150 万起跳的
车。
但是一位对 Model 3 也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在发表后考虑两天就爽快下订变成准车主,甚
至很快就接到试驾的通知。前两天突然问我要不要一起试驾看看,希望我对于这台车的“
价值”可以有更多的认同。而我也为了满足好奇心,所以就跟着朋友一起前往试驾
Tesla Model 3 啦!
早上十点多刚到内特就看到除了我们之外还有约 3 组人准备试驾,试驾车款有 Model 3
标准升级车款,还有 Model 3 Performance,倒是没有买气最强的 Model 3 Long Range
可以试驾。不过既然有机会,当然要攻顶试试看 M3P,就算买不起也至少可以感受那真正
的厉害之处,更明白它的价值所在。
试驾的过程依序如下:
1. 由业务先在车上讲解基本的操作,包括座椅调整、方向盘调整、杀手级应用
AutoPilot 的呼叫方式。
2. 业务先开了一小段,在平面道路没有车的情况下,踩了一秒全加速 (还贴心提醒我们
做好准备才踩),也让我们感受了超级一小段EAP实际启用的情况。
3. 换手由我驾驶走环东到南港小小体验这一段的实际驾驶感受,以及EAP实际使用的情况
。
4. 换手由朋友驾驶走环东回到内特。
整个试驾过程大约 30 分钟,其实该体验的都体验了,是蛮不错的试驾体验,在此值得给
业务拍拍手。
试驾完的最大心得莫过于对 EAP 系统的佩服,虽然之前体验过 Model X 在快速道路开启
EAP 的厉害,但是这次试驾 Model 3 居然连在一般平面道路都可以开启 EAP (业务有特
别提醒建议在快速道路上使用会比较好),能够在一般平面道路就使用,整体感觉更厉害
而且便利度又提升许多。在环东上测试的时候有发生一个情况,根据业务说明是因为
EAP 以为我在平面道路所以 EAP 持续作动但会限速在时速 50,只要自己补速度即可。
不得不说 M3P 的加速真的太恐怖了,完全超越游乐园云霄飞车的 G 力,放眼现在开卖的
电动车当中,真的没有比它的性价比更高的,只是心里几个点还是跨不太过去。
首先,质感这一关不知道能不能习惯,毕竟在 150 万左右能买到的油车内装感受好太多
了。车门门把设计的虽然很特别但是握感不佳,而且对我男性手大来说勉强可以习惯后使
用,但是像老婆手小的直接说很难抓到握把,很难用。
那么内装用料先撇开不谈好了,我觉得底盘隔音不优,胎噪声真的很大、车顶采用全景玻
璃也导致高速风切声有点大。再来,后座座椅设计过于直挺,让身高只有 171 公分的我
坐在后座也会觉得 B 柱横梁造成了些许压迫感。音响的部份,前座四颗,后座只有看到
门上各一颗喇叭,虽然六颗+一颗AMP的设定算正常,但是放音乐的时候听起来声音都是从
前方传来,没有后方音场环绕感觉就逊了。(当下忘了确认是不是音场设定没调整好)。
在驾驶体验上来说,方向盘的握感不太习惯,偏扁平的握把设计让我觉得有点抓不到东西
的感觉。而 Model 3 的后照镜距离车身较远,所以驾驶的时候看向副驾驶座的车外后照
镜会很自然把焦点放在后照镜壳上而不是镜面,但这两个部份或许看久了会习惯吧。
最后是操驾上的感觉,虽然不敢也没有机会测试 Model 3 的避震极限,而且试驾过程也
忘了特别确认避震高低设定值是“低”还是“标准”。但是在跑到 130 ~ 140 的时候过
弯与直线驾驶的感受上觉得晃动有点大 (自己现在的车是装 Bilstein PSS10,仅供行车
稳定感参考基准 ) 。这种晃动并不是会失控的感觉,轮胎是稳稳贴着地面走,但是弹簧
或阻尼行程过长导致过弯时侧倾略多、过坑洞时晃动次数较多,我说的是这种不稳定感。
虽然原厂避震采用这种设定不意外,但是 Model 3 这种加速性能搭配这样的避震还是让
人失望了一些。 (听说 Model 3 用的是油压避震,或许可以期待避震大厂未来会出
Model 3 专用的避震)。
整体来说,完全不否认 Tesla Model 3 是台性能好,方便好开的车 (今天试驾动能回收
设定为最小,所以整体开起来还蛮顺手),EAP 依旧是最大的亮点。
但这价格加上质感考量,再加上充电便利性问题,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痛点,再考虑
考虑吧...
以上心得供大家参考
欢迎一起讨论
但请不要鞭太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