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ashima228 (承)》之铭言:
: 如题
: 就我所知
: 我家以前有过Renault twingo 1997 ,Opel astra 1992, audi a6 忘了几年的,vw vento 1998,peugeot 605 忘了几年的,peugeot 205 1992 , 大发新象 也忘了几年
: 日系车只有过喜美三代
: 听我爸说以前买vento时有和a4比过
这是个好问题,虽然我不是反盐大将军Sturmvogel,不过我就抢一下可能是他的工作好了
,希望他不会介意 XD
其实这问题不难,从战神最常用的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的资料里面就可以找得到了
http://www.ttvma.org.tw/cht/information.php
从台湾国产汽车销售年统计表(1979-2017)的统计来看,以你说的那个时期,约莫是80年代
晚期到90年代前期。当中,国产车销售量最高的一年是1992年,共422,756辆
这里面包括了羽田、三富这些车厂,生产标致、雷诺等厂牌的车
我一时没找到1997年以前进口车每年销售量的资料,但根据这份经济部标检局的资料来看
https://www.bsmi.gov.tw/wSite/public/Attachment/f1226034137828.pdf
90年代末期时,台湾每年汽车总销售数量大约在42~47万之间,单就数量来看,台湾在2016
、2017到2018之间,总销量也大概在43~45万之间,差异没那么大。真正台湾汽车市场最惨
澹的日子是2008金融风暴前后的那段期间,市场总销售量跌到30万附近
所以我认为,台湾现在跟90年代的市场规模差异算不上极大
我个人觉得你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比较偏向于一些车厂经营上策略的改变,或是一些缺乏
竞争力的车厂、车款退出台湾。例如你说自主变更设计这种事情,以前盐董家的裕隆集团
代理Nissan的车款时整天都在干,包括什么Cefiro、Teana之类的都被盐董拿来魔改过
后来原厂经营策略在一定程度的调整后,就不太允许他这样搞,但这跟市场大小有多大关
系就比较看不出来。另外一个部份是早期车轮党政府的经营策略上,还是比较倾向于保护
国产车业,也就是Stu最常干的一点,你要说图利财团也是可以,所以会希望外国车厂能以
合资的方式进入台湾生产
至于后来像羽田、三富这些车厂倒掉,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再说,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有些”国外原厂大概多少也会觉得让国产车自主改款,或者
说偷料之类的,对于销售或品牌形象而言未必是好事...
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市场萎缩,倒不如说是市场结构改变,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原厂进来台
湾直营或是代理权的转移,这肯定会某种程度上改变原本的销售或生产策略,像Mazda就变
得跟以前很不一样;而早年在台湾相对多的美系、法系车市场,现在衰退到几乎看不见,
转被德系、日系进口车占领
要说这是台湾市场大小问题的影响吗?我不太认为
因为那些买不到的美系车,有些连原厂都已经消失不见了,台湾的美系车市场衰退,并不
完全是因为总市场衰退,看起来或许更像是人们在汽车消费习惯跟市场的转移
或许德国、日本车还是更合台湾人的胃口跟需求一点吧
: 价钱差十几万 vento 70十几万
: 但除了车壳内装不同外 底盘引擎等零件都是共用的
: 掀开引擎盖也可以发现 零件上都有奥迪和大众的标志
: 这台真的耐用一直开到2014年左右吧
: 虽然变速箱一直坏(R档常常卡住,要热车才能倒车)
: 06年买2.5代CRV后因为没车位就都丢户外停了
: 每年水冲一冲 烤漆依然亮丽如新
: 相比astra,a6 来说vento真的很棒
: astra也开到12还13年吧
: 啊不过一样丢户外 车门都生锈 烤漆都晒到掉漆 后车厢还长了小植物= =
: 因为丢台北 也没常常开就报废了
: a6则是后轮轴有问题(放到坏掉吧) 修的残值也没了
: 一直放车库内到爷爷去世后才报废
: 而且这台几乎很少开 一直到报废大概开没10万
: 原因 耗油
: 而且刚买来就去A到墙
: 我爷爷就很少开车了
: 而标志的车因为亲戚在羽田上班
: 员工价听说很便宜
: 只是妥善率好像不是很好
: 我的印象中只坐过一次
: 后来三台都是给亲戚接手了
: 我也没什么印象啦
: 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大发新象了
: 不过那个印象很不好就是了
: 开高速像要解体 很怕
: 发现到以前台湾能买到的品牌真的很多
: 而且很多都有国产化
: 甚至还可以自主改款
: 现在不是改进口就是根本没进
: 以前的汽车市场是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