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kmund (是一只小叔)
2017-06-24 20:10:48简单提几个观点:
※ 引述《laukevin (没回水球麻烦寄信给我^^)》之铭言:
: 主要是看到这篇的内容,觉得其中的数字佐证非常中肯
: https://goo.gl/AM5Tny
: 说大话说未来说前瞻,大家各说各话
: 话说看看各国的数字、各国的政策,台湾是不是真的有机会走向电动车的发展
: 现在看一看,虽然我对电动车非常期待,但总是觉得台湾还是有好长的路,叹
: 以下节录部分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点连结看一下
: === 网页好读版 https://goo.gl/AM5Tny
: (一开始的记者会及提问影片,有兴趣看连结....以下是我觉得很有趣的叙事)
: 前阵子因为教室里面放屁问题严重空气污染,班长说我从班费出22.77元,给你们大家
申
: 请去买一种吃了之后放屁会香香的肉圆,我出一半你们自筹一半,三年内给我买3000个
肉
: 圆。
: 随后一些手头上有零用钱的同学就去找申请计画,但这种香香屁肉圆的销售店铺并不多
,
: 只有裕隆肉圆店、和泰肉圆店和、电动巴士肉圆店这三大帮派,班长这个香香屁肉圆计
画
: 在同学们买了489颗之后,不知何故其他同学竟然不捧场。3000个香香屁肉圆计画也就
搁
: 浅了。近期一位对香香屁肉圆产业很感到兴趣的准市长指出,裕隆肉圆店负起全部的责
任
: 。以上不是笑话,可惜不是。2011年经济部编了一个的22.77亿元电动车先导运行计画.
..
: (中间许多佐证资料及数据,有兴趣看连结)....
: 这世界上少数不曾改变的原则: 出的起香蕉就只请的起猴子
: 台湾电动车产业玩不转的四把关键性香蕉
:
: 第一把香蕉、香蕉级别的充电桩建设政策
:
: 台湾有超过 2,000 个加油站,服务总共约 700 多万辆的汽柴油车辆。
: 加油枪加满 40L 的汽车,从打开盖子到完成结帐前后只需要5分钟。
: 以每个加油站 5 个加油岛来统计全台湾至少有 10,000 个加油岛,平均一个加油岛能
支
: 持 700 位车主。
: 那全台湾现在有多少充电桩呢?
: 根据交通部下载的网站显示共有 243 个充电站地址 (501充电桩)
: https://www.lev.org.tw/iev/location_C.aspx?id=27
: 不过政府网站更新较慢,这边还有一个比较详尽的充电站位置图
: http://iphone4.tw/forums/showthread.php?t=211909
: 可以数得目前台湾的充电站总数为462个(900多个充电桩)。
: 对比人口跟整个台湾差不多的上海市,
: 2016年上海市电力公司新建227座城市公共快充站、22座高速快充站
: 、12座公交快充站,全市已经建成充电桩5084个。
: 上海电动汽车充电半径缩短至5公里,已经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全覆盖。目前正
新
: 建225座出租车充电站及以及3495个垃圾车等卡车专用充电桩。
: http://www.escn.com.cn/news/show-385059.html
: 电动车以 Tesla 的 Model S 75为例。
: 用一般型 220V 的充电桩充电,需要8个小时以上,用台北花博那个”超级”充电站则要
: 40 分钟,比油车需要花费多八倍的时间,简单计算,将来对于充电桩的数量应该比加
油
: 岛多八倍以上,才能解决充电等待的消费者体验问题。目前全台只有这几百个充电桩,
: 显然不存在支持消费者使用电动车的基本条件,香蕉等级的充电桩建设政策。
Tesla的超级充电站也不是跟着家业一起诞生的 一开始的数字更鸟 而现在超充要出Ver2.
0了
你要插到遍地开花要几年?
人家充电速度几年就翻好几倍了
电池组也还在进化中
而且 这还只是"一家"厂商的科技突破结果
用现在的数字去算这个蛮诡异的
忽略了会变动的变因
主轴应该是谈充电桩普及率吧
那个数字多算的XD
: 第二把香蕉、香蕉级别的消费者购车补助
: 丹麦常年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模范生,充电桩相当普及。
: 在丹麦 Tesla Model S 75 和 BMW 730d 的车价一模一样 (都是 69,500 欧元),但
是
: 丹麦消费者买一台 BMW 730d 总共需要付出142,495 欧元,买 Tesla Model S 75 只需
付
: 6,9500 元,负担少一半。
: 丹麦政府对电动车购买者的巨大补贴,使的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能够一直超过30%。
: 去年底,丹麦政府决定逐渐恢复对电动车销售征注册税 (税率的恢复阶梯是逐年增加:4
0%
: 、2020年 65%、2021为90%、最后达其他车辆的同样标准)
: 降低补贴之后的2017年第一季度销量惨跌 63.5%,说明没有了政府的补贴,民众购买电
动
: 车的意愿难以存在。
: 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对消费者的购买电动车的补助每一台高达7000美金。
: 而在大陆,他们 2013 年就开始推新能源汽车购买的退坡式补助(逐年递减),
: 除了中央政府补贴地方政府还加码,以上海消费者买电动车为例,中央补贴 6 万 rmb
,
: 上海市政府在补 4 万 rmb,另外一张还送一张要价 9W 的牌照,民众买电动车的意愿
强
: 烈。
: 在台湾买一台 Gogoro,政府提供补贴几乎能达到车价的一半
: 但你如果买的是电动汽车,那个补助大约就是一根香蕉。
这点我觉得一半一半
辅助少是一个点 但...
除了EV
我们家的进口车也都贵松松啊...
翻倍的也是有
虽然那也跟厂商策略有关啦
: 第三把香蕉、香蕉级别的电动产业补助
: 科专是什么意思,科专就是政府出一部分钱、厂商出一部分钱一起干研发,
: 从1997年算到2017年,20年间裕隆总共获得的科专补助总金额是新台币12亿多元,其中
最
: 大的那一笔9亿来自一个叫做IA的科专。2006那年,总统阿扁的经济部长何美玥推了一
个
: 台湾整车科专简称IA(IT+AUTO)计划,何部长找了三组团队来竞争用抱队打群架的方式
评
: 选,裕隆队击败其他对手拿到计画。这个IA科专搞到2011年结束,计画总花费55亿以上
,
: 裕隆和协力厂自己出 40亿,政府只出15亿(9亿由裕隆核销、6亿由协力厂核销)。
: IA计画的成果是裕隆搞出了四个纯电动车型,也通过法规审验可合法挂牌上路,协力厂
则
: 有300多项零部件打入国际车厂的供应链,比如全兴创进入被动安全并搭载于国内外车
厂
: 、汉翔进入了车用CANBUS、华晶科进入了车辆影像科技、辉创开发了国内首发的I-KEY
系
: 统、永彰从过去的AC空调厂商因为本计画也切入了车辆视觉安全系统开发(车道偏离、
夜
: 视系统)、耀华使用他们的PCB进入车电领域、和成开始切入碳纤维与玻纤车用件、欧特
明
: +安泰+北宸切入ADAS(主动安全)发展所需的次系统等。
: 可怜,我以为还有别的补助预算案,但是翻来翻去上面就是全部的金额了。
: 说好的一百亿呢?
: 20年来台湾政府总共投入在先进载具和电动车的补助数字就是这个级别,香蕉。
:
: Elon Musk 这样一个才华洋溢的人物,开启了特斯拉这个品牌
: 获得股权投资 USD77.74 亿元、发行可转债及长期借款 USD75.11 亿元,合计投资
: USD152.85 亿元
: 人帅钱多情势一片大好,外加美国各级政府也对特斯拉的展开了积极的政策补贴,
: 媒体报导美国政府的补贴总额高达49亿美金(台币大约1500亿)。
: 整车行业不好做困难重重,金童 Musk 的 Tesla 累积亏损也是达到了 40 亿美金。
: 大陆呢,大陆那边怎么样? 2016 年单一年,大陆政府对于比亚迪单一车厂的新能源汽
车
: 补贴就高达25亿人民币。
: 也就是说,把20年以来经济部工业局和技术处两个单位的所有补助案加起来,
: 裕隆获得了其中的12亿台币补助,各县市地方政府、国营事业、客运业者等,获得电动
车
: 补助估计40亿元。20年来国家对于电动车产业的补助总额,貌似不及对岸政府对比亚迪
单
: 一公司单一年的投入金额的一半。
少是问题 但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在于辅助对象
还有 慢
第一点
虽说台湾只有裕隆一家汽车产业
但做关键零组件的 多了去吧?
特斯拉刚开始25%元件发源在台湾
要求整车做赢人家前缘科技百年大厂
那是过分了点
啊单一元件咧?关键零组件呢?
这才是重点吧
小地方的技术我们从不缺啊
反观裕隆
几十年来给他的辅助 只有EV吗?
扣掉这项 好像也没什么成绩单啊?
这是我说辅助对象的重点所在
摆烂几十年的老屁股就放生吧
连商周报的那些隐形冠军还有前途得多
第二点
即视感超重der...
从远古的两兆双星计画啦
智慧城市啦 物联网啊 云端啦 大数据啦
FinTech啦...到现在AI也大手笔辅助了
虽然有总比没有好啦...
但可以不要总是慢半拍吗?
老是等某个产业技术成熟 人家做得风生水起 甚至连市占都配得差不多了
你才在那边对着喊烧
有屁用啊?
第一点提到的特斯拉零件25%来自台湾
现在死到剩4家 恭喜啊~
汽车业的苹果概念股就这样掰了
这些东西做起来 技术专利早早立在那
就算以后不吃特斯拉也没差啊
反正其它车厂要转进EV
还不都得找上游拜码头?
现在喔
我看到比较屌 又走出去的
在能源产业 也是小企业
就是到日本搞太阳能板的活动脚架
就是控制面板随时正对太阳的技术
据说最大能让发电量上升40%
好啦 现在跟他拜码头的就不只日商啦
技转都赚够了 市场也打开了
就算最后fail也够本啦
啊...再对比一下辅助伟哉裕隆那几E...
现在都变啥啦?
整车没出来就算了 关键部位的专利咧?
为什么现在才被检讨?都几年了?
反应太慢 辅助太慢 连review都太慢
别说什么政策反应不可能多快这种话
想想Uber的2500万
看看自己的七天假
再关心一下前瞻
你就知道这政府根本早已练成嫁衣神功第九重天 达到收放自如的如意之境了
: 第四把香蕉、前瞻香蕉
: 根据公开资料,高雄捷运一年的用电量大概 1.1-1.2 亿度,
: 2016 年运量是 6,310 万人次,平均 1.9 度/每人次 ,
: 蔡政府启用大批启用火力发电场, 燃烧煤一度电排碳 1.020 公斤、燃烧石油一度电排
碳
: 0.758 公斤、燃烧天然气一度电排碳 0.515 公斤,用燃烧石油发电的碳排来计算,每
一
: 搭乘人次的碳排就是 1.4402 公斤。
: 假设高捷每人平均里程数跟台北捷运一样是 8 公里,可以计算得到 碳排 180克 / 每
人
: 次每公里。
: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一般的汽车平均每公里碳排 200 克,每一车次平均搭载人数 1.2
人
: ,汽车的碳排放为 166 克/每人次每公里....
: 各 位 观 众, 万恶吃油小汽车竟然比高雄捷运还环保耶。 (更别提机车的每人每公
里
: 碳排放只有47克)数字摆在眼前,再盖新捷运是不是真的前瞻,连猴子都知道。
: https://www.krtco.com.tw/about_us/2015AnnualReport.pdf
: 高雄市是台湾第二大城,将来台南、嘉义、新竹、基隆等地的蚊子捷运遍地开花,人均
碳
: 排超过波音 747 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
: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问题人类必须面对,使用电动车+无人驾驶是唯一从第一公里到最
后
: 一公里可以全段实现 0 碳排的交通出行方案,节点式的轨道交通规划在一百年前是前
瞻
: 现在不是,电动车+无人自动驾驶真正可能翻转人类交通出行的面貌。
: 无人电动车征收土地面积少70%、无噪音廊道、施工期短、班次间隔弹性。
: 既然我们只有香蕉,请赐与这把香蕉用在真正的前瞻上。
: 依据我知识之所及,发展无人电动车产业绕不开整车测试平台,电动车和无人驾驶技术
的
: 相关零部件都需要在整车测试平台中集成测试、调教,最终才有可能可以通过这种国际
认
: 证和实证检验,才具有跨过国际供应链门槛的资格。从特斯拉的例子你可以知道,做整
车
: 在可以看的见的时间范围之内必然都是赔钱之举,国内也唯有裕隆汽车公司愿意实际投
入
: 。
: 然而我认为政府不应该补助裕隆。
: 然而我认为政府不应该补助裕隆。
: 然而我认为政府不应该补助裕隆。
: 很重要所以讲三次 !!!
: 官员通过补贴去要求整车厂去拉动协力厂的投资,根本就是懒惰和失职的权宜之计。
: 官员应该自己去做功课,自己去深入了解零部件厂商的需求,自己去接触国外有潜力的
厂
: 商邀请来台湾设厂。裕隆干整车研发很烧钱,但裕隆集团在台湾和大陆的投资每年都有
足
: 够多的盈余,支持他们投入华创进行研发看起来不是问题。挥别科专计画的香蕉级别补
助
: 金额以及比例,更加能让华创全副心力搞研发,而不是花精神拿去抵御外界的言语攻伐
。
: 和泰车做的整车厂最赚钱最有钱的公司尚且不愿意投入电动车整车研发,因为科专补助
而
: 坑死唯一投入的华创实在不划算。
: 台湾盛产香蕉,政府只有香蕉,那么就应该集中资源干大事,这些有限的香蕉,首先应
该
: 重点投入在充电桩建设和对于消费者的购车补助。如果还有剩下的可以支持产业发展,
则
: 首先应该支持电池和燃料这一块。
: 电池占电动车成本的50%,但电池和燃料这一块台湾特别弱,是台湾电动车产业发展的
软
: 肋,我们应该学习美国那个把 Tesla 拉回加州去盖超级工厂的美国 ATVM 计画
: 用无息贷款把 Panasonic 或三星这方面的电池先行者拉到台湾来设厂。
: 台湾政府财政窘迫,但是社会浮资烂头寸还是很多,台湾版的 ATVM 完全具有可行性。
: 台湾厂商的学习能力强,在旁边干活久了迟早能出师,电池这一块培养起来,台湾电动
车
: 的价格才可以逐渐有竞争力。
: 台湾新创环境法制迂腐,协助解开不利产业发展束缚的重要性远超过金钱补贴。电动无
人
: 车的测试验证过程,需要实际上路,风险很大,政府如何在风险之下提供合宜的产业发
展
: 的法制环境。没钱没关系认真就好了,不要借下一代的钱去随便花,然后抛给下一代去
背
: 。请认真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前瞻。
这倒是蛮认同的
刚好太平洋对面有人要靠石油Great Again
搞前瞻的可以去拜把一下
啊 虽然听说他最近又投靠硅谷
把4k标准化当政策 去吸引科技厂了
科科
: ====
: 详细内文还是请看原文连结以免我误植有断章 https://goo.gl/AM5Tny
: 个人觉得也许大家会有不同想法,但作者本人的佐证资料和历史资料都非常具说服力
: 看来,下一个时代的汽车产业,
: 无人系统跟不上、共享模式不合法、电动车产业链也是很难攀带上,只能无奈
我支持共享
但我反对Uber
只是这是另一篇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