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の自动笔记表示…头痛,还是别写霜月了。
"霜月",一般用作九月别称,盖九月中气为霜降,《礼记.月令》:“季秋之月…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唐 李商隐有同名诗《霜月》写残秋月色。: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婵娟。”
部编国语辞典则以七月为霜月。清 王念孙《书杂志‧汉隶拾遗》释礼器碑文:“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霜月即《尔雅.释天》之‘
七月为相’也。"霜、相"古同声,古"霜"字以"相"为声”同时指《集古录》“云霜
月之灵,皇极之日,莫晓其义,疑是九月五日”霜月为九月的猜想非是。青龙在涒
叹,即岁阴涒滩,虽数序为九,与月称无关。永寿二年岁在丙申柔兆涒滩,月在修
相。
另一说霜月为十一月。宋 梅尧臣《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从今数霜月,
结子尚能成。”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之二.林檎》︰“林檎,即柰之小而圆
者。其味酢者,即楸子也。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
以色味立名。黑者色似紫柰。有冬月再实者。”十一月别称冬月,因此推敲霜月即
冬月。日本十一月亦雅称为霜月,(妮翁表示:写数字不就好了,没事写什么霜月…)
意为霜降之月しもふりつき,题外话:中日韩的梅(雨)、霜月次似反映出华南云雨带
和大陆冷气团的移动,很有趣。
按:日文"水无月"视同"水月":水无月の“无(な)”は、“神无月(かんなづき)”
の“な”と同じく、“の”にあたる连体助词“な”で、“水の月”という意味
である。
同以旧历月份用法依中、韩、日相对位置写该月异名如下:
\位
月\置 中 韩 日
分\
四月 梅月
五月 水月/梅月
六月 水无月/水张月
九月 霜月
十月 霜月
十一月 霜月
又十一月也称"广寒月"、"寒月"。成语"寒冬腊月"以"寒冬"形容十二月天的严冷天
气,如汉古诗:“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李白
《观放白鹰》:“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网络上老中一票文抄农场写着"寒月"
为十月别称,难以考其出处,概说"寒冬腊月"一词乃指冬三月。因十二月别称"腊"
、十一月别称"冬","寒、冬、腊月"既然指冬三月,想当然尔十月别称"寒"……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会用了。十月孟冬小阳春,小、大二寒尚且列在冬至之
后,十月称寒是个什么道理?
再按:一觉醒来愈想愈不对劲,中韩日梅/雨月名次序应该只是巧合,用
nasa worldview 去看历年梅雨锋面的时序位置变化,绝大部分都
是先出海再北移,到韩之前会先触及九州,除非右侧被西太平洋高
压强势偏北延伸或被台风破坏。总之是我闲扯淡,并不符合现实。
正经地查了一下,日本"五月"和韩国一样也有"水月/梅月"的异名:
https://www.benricho.org/koyomi/tuki5.html 而且"梅月"在室
町末期汉字编的《节用集》中仍然是指"四月",与中国…呃政治
正确的话应该说与大明相同。
打杂时抽空聊天,文意破碎、错漏字改好几次,也没办法细究日文
"梅月"是否继承了汉字梅与雨的连结,还是单纯只是梅熟月。原本
只是想问问大家行款曾否写过"霜月",或者是顾虑歧义而避用。
我很少用 印象较深的是腊月 我想 纬度和地形都有差但文人款识有时比 p 大还闲扯淡 往往结合时空背景因缘我最近看寒食帖发现很多 "楞伽" 的用印用一些方言念起来像台语的 "冷轧"人情冷暖的心寒与寒食确实令古今读书人感同身受以上的闲扯淡也很冷应该没人会这样品味天下第三行书
真要说两人有什么相似共鸣处…大概就妻早逝,他也没有苏颠沛流离的境遇(或者说来不及有),不然会盖得更多…月别称还在成长,老中有人把豳风七月一些时令也编进来更瞎的有"未央"…以后搞不好会有宝笙还是蔺燕梅。
“楞伽”是指《楞伽经》,纳兰容若自号“楞伽山人”,寒食帖上所见之印,是他经手收藏所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情已自成追忆…十一年前梦一场。”算有共鸣吧,两人都念旧…可是都有补萝呀!(罗汉脚: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