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存最早的挂轴形式的作品是吴琚的七言绝句
“桥畔垂杨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香山鸟啼”
https://kknews.cc/culture/q23ag9o.html
我在民国一百年的国宝总动员看过一次,但那适合和式的房间
不才印象中只曾看过台铁的天皇花车有类似尺寸的水墨作品
如果像圆山大饭店的 Lobby entrance 应该就要挂王铎或董阳孜老师的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_kn6Tnebg&feature=emb_logo
作品的装裱与裱褙其实要读点室内设计的东西
挂轴的房间是会客还是休息室、墙壁是怎样的涂漆、室内花卉与摆饰的气场...
以日本来讲,书道结合了花道与茶道,连焚香的部分也非常讲究
不过,过而不及的结果可能不是挂心经或治家格言要不就是抽象水墨派的东西
https://tinyurl.com/y2hvegtn
题外话:如果替人家写宗教性质的东西,我会斋戒个七天,
作为散虑静思的手段;以我的经验大概都一次定稿,要不然要停很久,
精气神才会又汇聚得很好;毕竟大部分的委托者的要求还是以楷书居多。
隶书创作得比较好的是小鱼老师 https://www.nee168.com/blog/?p=11282
(像他那幅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是很经典的!!)
黄玟宁的小吃明信片也不错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02110
而行草创作的李萧锟老师真的是让人开智慧了
https://pt-br.facebook.com/FgsBm/posts/1487929291243016
(他的小沙弥系列何止是经典!!!)
江柏萱的也还可以 https://artemperor.tw/artworks/19169
但现代人的公寓住宅应该还是适合斗方作品;结合木雕的小品啦什么的
或是电视机上方䙓个折叠式相框 https://reurl.cc/7yj1bb
一边画点轻松小插画,另一边写些 neverendings 兄台的隽永小语
而说到东方的 handwriting 相逢不约约无逆地顷遘于西方的 Café
就不能没有鲁直之后,直至小生的 nypd 兄了
南部有位书法名家郑辉雄老师在应蕙风堂之邀时
特别就展场空间来决定展出作品的尺寸与装裱的形式
我个人则是备受老师的宠遇,会员联展的时候都为我煞费苦心
一楼当然是师长们的笔墨,而我的作品安插在上完楼梯后第一眼就瞄得到的地方
有些放在走廊尽头的作品要人人驻足在前面的机会说实在并不高
毕竟,大部分的人都是走马看花式地随便晃晃罢了
但如果没有什么很急迫的因素的话,我还是喜欢用半年的时间去琢磨一件作品
卜兹的作品则以视觉效果的震撼为诉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HAii2wYqU
(诚然 笔走龙蛇、鸾舞蛇惊差可比也!)
有时候,书家会以联屏的形式来展现主题,现今的展场十多幅的单一作品其实很普遍
如果屏数奇数的话,以平面中线划分,习惯上后半部的屏数会多于前半部
bbs 的平台如果以手机阅览,我仍只想 Po 些少字书法,可以让网友当当桌布
供人随意 download 而不做营利用途,只不过自娱娱人而已,就像 nonname 兄台
在钱包上题个千金散尽还复来,让有心人不经心地噗哧一笑,
那不是可以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同温层小确幸
过年了,气势磅礡的龙门对制作不易,更不容易的是
书法版的我们不一样,却能因墨缘而哈拉个几句,
在古往今来的人海茫茫中是何其难得,所以
仅以此歌献予仍挥笔不懈的诸位大大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XXjBe1f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