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ustinTW (DoW FAN)
2025-08-27 10:38:35※ 引述《ehentai (e.hentai)》之铭言:
: 如标题
: 银河系是圆盘状 而泰伦虫族是从外银河来的
: 理论上并没有一定要从银河边缘一路打过去才能打到泰拉
: 要选择直接冲击泰拉应该也办的到
: 对虫族来说,不管是熄灭星炬还是吃到帝皇的肉体都很有意义
: 这样看来泰伦想直冲泰拉也不奇怪?
: 照正常剧本的话泰拉一定是惨胜
: 但如果真的危急的话 帝皇应该宁可自杀也不会让自己被虫族吃到吧?
本来设定里就有
以下故事大概4版时代就有,也就是20年前,但我不是虫子玩家,不知道这故事是不是更早
的规则书里就有,只能说我读过的版本就已经提过了:
https://ss07067.pixnet.net/blog/post/33108877
(本篇也是转载的,最早这篇翻译应该是贴在战锤推广站跟游戏基地的)
“
The New Threat(新的威胁)
帝国历997.M41年末,Segmentum星域里的几个星系神秘的失去了和外界的联系,首席监察
官Kryptman比那些外星审判庭的同僚们更早的取得了Tyranid入侵的谣言,在与那些
Tyranid异型们进行了整整两个半世纪的艰苦战斗之后,Kryptman可说是对这些怪物们的
习性了若指掌,它们拥有着优秀的环境适应性以及进化能力,以至于这些能力已经深深的
影响而且根植于所有虫巢舰队的战术之中,就这样,帝国历史上臭名远扬的灵力调查活动
开始了,史称"Kryptman Census"这次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和所有帝国记录在案
的星区的联系,调查过程中,数十个高级灵能长老为了尝试联络那些上百年都没有联系的
遥远星区而永久烧毁了自己的大脑,这次的行动在帝国历史上写下了非常不光彩的一页,
通讯的时间从开始的数星期延长至数月以后,那些在调查过程中突然中止通讯的星系逐渐
的在帝国星图上构筑出了一个蓝图,基于这个结果,Kryptman得以了解这个拥有惊人数量
的虫巢舰队的构成,以及它们的进攻方向。
眼前形势令Kryptman陷入忧思苦虑。
与Tempestus、Ultima和Solar星域都失去联系,似乎预示著一场横扫银河的攻势即将到来
。
然而扰人的事物不仅止于此 - 虫族舰队集中力量,剑走偏锋,避开帝国坚强的东部前沿
,直接插入了柔软的下腹部。
但是这些并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这个被命名为Leviathan的攻击舰队在数百光年之外便
组成了两个巨大的分支,慢慢的,处于这个钳形攻势中的广大的星球逐个的失去了联络,
而且失去星球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这两只巨大的攻击者舰队漫长距离之间的精神联络
(psychic void)充斥了之中的广大区域,并完全堵塞了所有通信联络,而援军则完全无法
通过亚空间航行前往被围攻的地区,可怕的海兽Leviathan的魔爪已经完全张开,切断了
帝国的广大星区,一旦这个魔爪完全合拢,它便会肆无忌惮的吞噬它的战利品。
Kryptman明白,除非异形的单个进攻分支被完全摧毁,否则这些被围困的地区完全没有被
拯救的希望,而且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能集结多少支援部队,如果他们不能驱散妨碍舰
队导航光束的电磁雾,根本就无法支援这些星球,更严重的问题是,经过慎密的计算和思
考,这支新的异形舰队的进攻,目标直接指向太阳系的心脏 - 帝皇的宝座和帝国的诞生
地,地球......。
”
这个故事后面就是Kryptman著名的坚壁清野行动,烧了自己几百颗星球,然后搭配死亡守
望的活动,把活捉的基贼丢到奥克塔琉斯的兽人帝国。可以说Kryptman审判官之所以急于
做出这种行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利维坦舰队摆出一副直冲泰拉的模样:
“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Kryptman监察官作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在他的命令下帝国军建立
了一个巨大的警戒区域,他的计划是,沿着异型舰队进攻的路线,放弃所有可能被攻击的
星系,只要毁灭了这些星系,入侵者们的舰队就无法获得任何的补给,这样就能拖住这些
进攻者足够长的时间,直到Solar和Tempestus这两支舰队集结完毕,一旦发现警戒区内的
星系被攻击,帝国舰队便会在异型登陆星球,扑向绝望的居民们的那一刻炸掉整个星球,
Kryptman预计,在这样的情况下,虫巢舰队将会消耗巨量的资源以期夺取一个星系,而为
了完成毁灭星球这个目标,则必须用飓风鱼雷和病毒炸弹密集轰炸,抹掉星球表面上的一
切生物,就这样,一道坚决而冷酷的命令被下达了,因此,Kryptman也被指责消灭了数十
亿无辜的生命,直到现在,这次行动也是帝国历史上自赫拉斯叛变之后帝国内部发生的最
大且有计划的屠杀行为。
”
这段讲述3次虫巢舰队入侵的故事非常有名,因为这中间提到的很多星球,GW后来都仍在复
用,比如被利维坦干翻的铸造世界Gryphonne IV就是有自己的泰坦军团和对应涂装的,而
且他们就是鸦卫的军备主要供应源之一...这两边是自大远征起就合作的关系了
还有Valedor这颗星球,在这篇故事提到的是它作为机械教的教会系统被迅速吞噬:
“
Valedor,一个机械神教布衣僧侣和信徒建立的星系,仅仅在数个小时内就被异型的进攻
淹没,不幸的人们流下的鲜血淹没了曾经辉煌和代表着机械神教的巨大广场和修道院。
”
而这在后续就被GW拿去写方舟灵族阻止克拉肯和利维坦触须会合的故事了,比尔坦的司战
看到星球现况后还对之前的人类居民怒不可遏:
https://www.bilibili.com/opus/812908009407643665
“
‘现在告诉我,我们自己的城市怎么样了?我很好奇。’
‘司战,您自己看吧。’球体的图像展示了风化的灵骨残骸。鸠占鹊巢的人类摧毁了它们
,为数不多仍屹立不倒的废墟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损了。更多的照片展示了干涸的海床
,还有曾经是富饶草原的沙漠。杜瑞尔的森林则幸存了下来,包括神之峰下的山谷和山丘
,但状况堪忧。因污染而倒下的枯树像喝醉了酒一样相互倚靠,有些区域的树木已经凋亡
了,只剩下腐烂的树桩和杂草。植被全都病怏怏的,受到了人类产出的毒素和干涸海底盐
风的侵袭。这不是大吞噬者的杰作,而是人类的杰作。‘人类擅自占据着我们的财产,还
不知道珍惜。这里只有对自然的无情掠夺。他们完全不可原谅。’
愤怒使太阳之矛心跳加速,气血上涌。以阿尔塔利克为首的先知们曾警告过他,他的策略
是不利的,但他仍怀有希望,只要赶走了虚空怪物,他就可以拯救杜瑞尔,为他人民的未
来增添一分希望。与他一同的先知们也为他的失望而感到难过,尽管他们早就知道这里不
可能还有绿水青山了。
‘他们的贪婪令我厌恶。他们把天堂变成了荒漠,’司战咬牙切齿地说。‘幸好他们倒在
了巨龙面前,否则我会狠狠地报复他们。’
”
一整个就是环保主义者碰到随便排污水搞到整个生态环境都崩溃的的工厂主的样子XD
这里稍微说一下,因为同一件事灵族的称呼方式跟帝国毕竟有差。对方舟灵族来说,利维
坦(第三次虫巢舰队)叫作“饥饿之龙”(Starving Dragon),而克拉肯(第二次虫巢舰队)则
叫作“遥远饥饿”(Far Ranging Hunger),至于Valedor这颗星球,灵族的称呼是“杜瑞尔
”(Duriel)。
然后这整篇虫巢舰队三大入侵故事的结尾,基本上就是奥克塔琉斯兽人帝国V.S.利维坦虫
巢舰队,人类帝国在旁边满怀恐惧地舔伤口:
“
Kryptman和他的小队经过了无数次的模拟准备和付出数位死亡守望最伟大英雄的生命后,
他们做到了。
脸上永远没有表情的审判官离开了Carpathia的地下古墓,带着他那致命的客人回到了战
舰上,启动了等离子引擎以最快速离开了那个已经被毁灭的行星。
一周以后,一艘报废的货船Perdition's Flame号从亚空间脱离后直接向虫巢舰队飞去。
Kryptman的敢死队把那只抓到的基因盗取者关在货船的最深处,然后在安全距离上释放了
力场。
他们使用货船的传送阵列把几兆吨高爆炸药传送进一个最近的行星卫星Gheist的核心。
巨大的爆炸不仅把整个卫星炸的粉碎,也让货船伴随着冲击波深入到Octavius星系的兽人
帝国内部。
这个野蛮人帝国是帝国边境上的一棵毒刺,拥有跟Ultramar星域一样广阔的空间。
不久之后,兽人们就发现了这个进入他们地盘的不速之客。
登陆进战舰后他们发现整船都充满著异形生物,不过他们还是带着这船特殊的货物回到了
他们的母星。
整个星域都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基因盗取者以极快的速度开始感染兽人的城市,并且开始
大量繁殖。
尽管这些虫子最终都被兽人消灭了,但是基因盗取者依然取得了足够的力量发出了灵力信
号给虫巢舰队的前锋,告诉它们到这个新的有着无数生命食物场来,离开那些已经被帝国
摧毁的,空无一物的世界。
帝国最高指挥官终于得到了好消息:那些无法抵挡的虫子们的进攻路线改变了,虫巢舰队
开始远离帝国空间并朝着兽人帝国Octavius开去。
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解释虫子路线突然的改变,但是让那些几周前被重创的帝国舰队避免了
被完全消灭的命运,一个宝贵的机会重组,维修舰队。
兽人帝国和入侵的虫子们的战争被一个秘密潜伏在兽人行星上的突击小队监视著,到目前
为止战斗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
只有少数非常高阶的审判官明白度过这次异型威胁的真正原因。
尽管Kryptman的计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现在虫子和兽人正在全力设法摧毁对方,他
们2个都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的种族。
局势依然不容乐观,虫巢舰队可能会大量吸收兽人那些拥有大量工程科技的DNA,让自己
变的更加强大,更大规模的虫巢舰队的入侵的可能性也仍然存在。
事实上,边境星球已经有文件报告说观测到了这些富有进攻性的生物正在组成前所未有的
大规模舰队。
所有的迹象让人对未来感到异常的恐惧。
帝国已经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最宝贵的喘息的机会,但是代价是数百个星球的生命和让人
深深恐惧的"未来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