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通常我会放个防雷页的
但是仔细想想……还真的就是那句话
就算玩完的都看不懂了,没玩过的雷了也没用
总之一定有Remember11游戏内容剧透
还没玩过的可以考虑回避一下
***************************************************************************
***************************************************************************
***************************************************************************
***************************************************************************
***************************************************************************
上集参考了中文圈最详细的R11游戏整理网站《Remember11中文专题站 2.0》
https://remember11.com/
针对游戏中的未解之谜汇整线索
并大致介绍了目前最主流的R11真相理论“Meta论”的说法
而本集将进入主题,另一种R11真相的可能性,“心理学论”
如果还没看过上集的,建议先阅读上集:#1eXAvpp8 (C_Chat)
能够有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游戏内的线索考察有其门槛
相对低门槛的是时间排序、年表、资讯汇整(Tips)这一类的
花时间、靠心细、依赖联想力,把相关的资讯串接成有系统的架构
低门槛并不表示这些整理很简单,难起来也是可以搞死人
只是相对而言并不需要什么知识储备就能进入状况
上集中有的线索埋藏在日文的第一人称代词之中
这种考察就需要一些预备知识了,不会日文的人相对就难发现这些线索
而R11中其实有相当多的心理学概念散布其中
我猜可能也是因为知识门槛较高,所以中文圈相对少考察有往这个面向收集线索
但是这样对创作理念的推论不就是少了一块了吗?
参考中泽的访谈 ( 来源:https://reurl.cc/NxaQbq ):
|中泽工:粗略地说,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下是集体无意识,它包含了所有的原型
|,如Anima、Animus等等。在每个人身上,这些原型被整合到人格的自我中……
|如果我们把这个解释从一个人扩展到世界本身,这是否意味着有一个实体控制
|著每一个人……?在这个故事中,"Self"就是从这个想法中诞生的。每一个人
|物之所以代表一个原型,是因为他们都在"Self"的控制之下。换句话说,你可
|以把Remember11看做是一个实体的心理实验。
由访谈可知,SELF的创作出发点就是原型、集体无意识等心理学概念
本文打算尝试梳理这些线索,看看有没有机会迸出什么新的火花
但是我先自首,我的心理学知识就是临时恶补的
尝试讲讲看,但是肯定有偏差或误解
姑且就当个抛砖引玉,看能不能引出强者往后延伸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放一段R11动画OP里面的文字标语
https://youtu.be/ZKcFQoqfIQU
https://i.urusai.cc/t5eCW.jpg
ある时、无から有が现れた
同一轴より生じた双子は、不思议な运命を共有する
失われた半身を求めて、どこまでもどこまでも追い続ける
光を超えて──。无限を超えて──。
対なすもの。あるいはその中间
男と女。仮面の落とした影。老贤人に添う太母。道化を装う英雄。朱と青。その中间
すべてを掌握するもの。全てであり全てでないもの。
三位一体。神でも悪魔でもないもの
アイツは……どこだ?
我不会日文,姑且用ChatGPT翻译,再对照英文修饰一下:
某一刻,自虚无中诞生
同轴诞生的双子共享著奇妙的命运
为了寻找遗失的半身,无论何处都不会停止追寻
超越光──。超越无限──。
成对之物。或者那中间之物
男与女。面具投落之阴影。伟大母亲与智叟相伴。假扮小丑的英雄。红与蓝。
在这一切之间
掌握一切之人。既是一切亦非一切之人
三位一体。既非神亦非魔
那家伙……在哪里?
我觉得这段文字可以先品一品,留个印象
很快,我们会再看到
# R11与荣格学说的集体无意识、原型
就像前面说的
理解R11游戏中这些心理学概念与剧情、线索间的关联,需要一些预备知识
但是直接啃就很硬,我尽量简化,并围绕在与游戏相关的部分
首先还是回到游戏,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大部分有设定“原型”的对应
https://i.urusai.cc/FgoN4.jpg
在Tips的人物介绍中也有提到这个“原型”的里设定
https://i.urusai.cc/nNiiF.jpg
要理解“原型”,就必须要先理解“集体无意识”
而“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则都来自于卡尔.荣格的学说
注:Unconscious“无意识”在一般大众文化中常翻译为“潜意识”,基本是一样的
我看Wikipedia上面说目前新译倾向翻译为“无意识”
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总之我就先照着这样翻
1. 集体无意识
卡尔.荣格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是弗洛伊德的重要弟子之一,但后来决裂,自立门户
荣格学说把人的心智分为三个层次:
- 意识 (Conscious)
- 个人无意识 (Personal Unconscious)
- 集体无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
┌─────────────┐
│意识 │
│ │
└─────────────┘
┌───────────────────┐
│个人无意识 情结 │
│ 情结 │
│ 情结 情结 │
│ 情结 情结 情结 │
└───────────────────┘
┌───────────────────┐
│集体无意识 原型 │
│ 原型 │
│ 原型 原型 │
│ 原型 原型 原型 │
└───────────────────┘
“意识”是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心理活动,思考、感官、记忆、情感……等
“无意识”则是我们感知不到的部分,但是这个部分依旧深深影响我们的心智
荣格把“无意识”区分为两块:
“个人无意识”由个人生命经验所构筑,你过去的遭遇深深刻划了你现在的习性
你可能对金钱没有安全感但找不到原因,可能不敢自己下决定却不知道为什么
这些倾向背后都可能有些早已遗忘的生命经验
这些生命经验形塑成了各种“情结(Complex)”,构成了你的“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则是种族共通的无意识,与经验无关,是生而为人就具备的倾向
就像许多动物天生惧火一样,人类也有生而为人的物种倾向
许多人生来怕蛇,尽管他们可能一生都没接触过蛇类,没有任何与蛇相关的创伤经验
“集体无意识”由祖先历代继承下来的“原型(Archetype)”所构成
荣格曾经用岛屿比喻
- “意识”是那些露出水面的陆地,人的心智可以清楚认知到其存在
- “个人无意识”是那些随着潮水涨退,时而暴露、时而隐没的滩岸
- “集体无意识”则是水面下的海床
2. 原型
“集体无意识”由“原型”所构成
但由于“原型”是一种心智结构,其存在难以言喻、无以名状
是如同克苏鲁(???)一般无法描述的东西
所以通常会透过“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
使用符号、形象或故事来进行比喻
我们上面说的各个角色代表的“原型”,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原型意象”
游戏中有出现的“原型”如下:
- 心 > Anima > 男性压抑的女性倾向
- 悟 > Animus > 女性压抑的男性倾向
- 犬伏 > Shadow > 阴影
- 黛铃 > Persona > 人格面具
- 悠尼 > Trickster > 小丑、捣蛋鬼、恶作剧精灵
- 内海 > Great Mother > 伟大母亲、大母神
- 黄泉木 > Old Wise Man > 智慧老人
啊,对了,其实还有一个:
- Self > 自性
Self是荣格学说中非常重要的一组原型
它在“我”之所以为“我”这件事上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个人认为对游戏真相的推理而言,比较重要的有:
- Persona、Shadow
- Anima、Animus
- Self
以下会着重介绍这几组原型,其他的就不提了
3. 原型:Persona - Shadow
# Persona 人格面具
# 代表人物:黛铃
https://i.urusai.cc/ZrK1W.jpg
# Shadow 阴影
# 代表人物:犬伏景子
https://i.urusai.cc/0chxI.jpg
一般而言Persona和Shadow会一起讨论,彼此互有关连
人类生而有社会化倾向,然而社会对其成员有它的规范与期待
人倾向于在社会情境中表现出他该有的样子、该展现出来的面貌
这个倾向就是Persona人格面具
你可能是一位律师,你在客户面前就尝试展现出冷静理性,显露你的专业
私底下你是社区篮球队的队长,你热血、充满活力,鼓舞队友
家中你是个父亲与丈夫,展现出亲人的温情与关照
这每一种面貌都是你的Persona人格面具
甚至你在独处的时候,不用在意他人眼光,自己面对自己
这时所展现出来的形象也蕴含了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也是一种面具
相对的,Shadow就是Persona底下的阴影
它是被丢弃的、被压抑的、不该出现的特质的集合
暴力、残酷、忌妒、贪婪、偏见、仇恨、侵略……
有些特质未必就真的全然负面,只是它们与Persona有所冲突
成为了“被拒绝、被分裂、未被整合的自我”
回到R11游戏,还记得年表中的资讯吗?
1998,沙也香弑亲,这段时期前后也发生几起类似事件
2001,沙也香10岁死亡,悟自认对沙也香的死有部分责任,但“真凶”另有其人
2009,犬伏景子引起阿波墨惨案,12死19伤
此外,这部影片提出了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3DYYGEk3/
R11中绝大部分的角色都在游戏剧情中展现过一种不正常的破坏、杀戮冲动
黛铃和黄泉木都在Bad End抓狂砍过人
内海想杀犬伏复仇、穗鸟在歇斯底里的情况下攻击过人
悟在SPHIA地下室突然发狂砸电脑、榎本掏小刀杀悟、婴儿α拿小刀捅榎本
犬伏就不用说了,她自己身上就揹了好几条人命
更别提还有优希堂沙也香这个从小就杀爸妈的
(我倒是忘了心和悠尼有没有攻击过人)
当然,剧情范围内的这些攻击事件,有部分也搭配极端情境的催化
但是这个暴力冲动所涵盖的范围之广,还是很难让人忽视
再与前面以阿波墨惨案为首的多起杀伤事件摆在一起
几乎可以推测,游戏世界观中切实存在一种人类会突然产生暴力冲动的现象
你看看这个“仿佛被人控制”的悟,突然就狂暴了起来
https://i.urusai.cc/rE7vo.jpg
还记得阿波墨事件报告,一位受害者断气前说过“影子来了”吗?
https://i.urusai.cc/83y9D.jpg
这种暴力冲动或许就是来自于Shadow
那么Shadow是怎么跑出来的?
我们回头看看黛铃,黛铃明明代表了Persona,但是她的行为却非常地不Persona
黛铃在避难小屋的表现非常不社会化、自私自利、不合群、带有攻击性
有没有可能……人类的Persona坏了?
Shadow就是Persona底下的阴影
Persona坏了,于是原本被压抑的那些特质就浮了上来?
4. 原型:Anima - Animus
# Anima 男性压抑的女性倾向
# 代表人物:冬川心
https://i.urusai.cc/QvnXt.jpg
# Animus 女性压抑的男性倾向
# 代表人物:优希堂悟
https://i.urusai.cc/QmlPz.jpg
荣格学说认为,人在生理变化与社会期待的双重影响下经历性别认同的发展
这个过程中,就如同被Persona压抑的部分会成为Shadow一样
男性心智之中的女性特质、女性倾向将会被压抑,成为了Anima
女性心智之中的男性特质、男性倾向将会被压抑,成为了Animus
因为Anima与Animus是被压抑的“自我特质”,是自己具备但无法表现的部份
也有一种说法是人会在伴侣身上寻找、投射Anima或Animus特质
与Anima或Animus相符的异性就是灵魂的另一半、理想的伴侣
与Anima或Animus的整合达成了心灵的完整
Anima与Animus是成对的,两者结合会形成一个整体
这个概念又仿佛与R11中的几个设计有关
榎本在讲解量子传送原理的时候有提到“孪生粒子”、“EPR Pair”
https://i.urusai.cc/lNzBT.jpg
正是由于孪生粒子的量子纠缠特性,建立了量子瞬间移动的可行性
纠缠态下的粒子对不能被看作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必须被看作是一个整体
当观测一侧粒子的瞬间,另一侧粒子的波函数也会瞬间塌陷
这个“瞬间”的“沟通”无视距离,超越了光速
孪生粒子这种同源而生、彼此成对的的形象,不就正好契合Anima与Animus?
而剧情中,Anima与Animus正好也存在这种“超光速传送”
还记得上集整理的资料中,悟在开篇就记忆丧失了
他所拥有的记忆大致就等于心篇的获得的资讯
“悟”仅存的记忆似乎来源于“心对悟的理解”
“Meta论”把这个解释成是玩家视角搭配SELF干涉能力导致的人格生成
但是以原型概念出发
也可以解释成心(Anima)和悟(Animus)之间就是心灵的孪生粒子
他们之间彼此成对,进行着记忆与意识的时空传送
这可能不仅仅是一种比喻,而是剧本中设计的实际机制
那么,心和悟是什么时候成为Anima-Animus孪生粒子的呢?
这也有两种可能:
# 可能一:游戏开始之后发生的
心在SPHIA第一次恢复意识“看到镜子,发现自己身体是男人”的时候
这个“男人身体中的女性意识”的形象,冲击了冬川心的集体无意识
进而造成了集体无意识之中Anima原型的觉醒
https://i.urusai.cc/cvJt5.jpg
而Anima与Animus是一对的
于是对应的、那个残留在2012的男人意识就成为了Animus
考量三点时空转移而言,心第一次醒来的时候,悟正在婴儿α体内沉睡
下一轮转移后,悟才在避难小屋第一次醒来,此时已经成为了Animus
就转移顺序上而言,这个流程是可能的
# 可能二:心和悟原本就是Anima和Animus
观察个人资讯,心、悟和沙也香都是1990/02/22同一天出生
冬川心血型是B型、优希堂悟血型是A型,而优希堂沙也香的血型是AB型
有没有一种可能,所谓“优希堂沙也香10岁时的死亡”其实是一种分裂?
沙也香(整体,AB型)分裂成了心(Anima,B型)与悟(Animus,A型)
所以说两人本来就是Anima和Animus
不过这种“人体分裂”可能就不是心理学机制能够解释的了
可能还需要引入其他脑洞来补充原理
再回头看看OP里面的这段标语
https://i.urusai.cc/K8hcy.jpg
同一轴より生じた双子は、不思议な运命を共有する
失われた半身を求めて、どこまでもどこまでも追い続ける
光を超えて──。无限を超えて──。
同轴诞生的双子共享著奇妙的命运
为了寻找遗失的半身,无论何处都不会停止追寻
超越光──。超越无限──。
对照心篇结尾前的台词
https://i.urusai.cc/RorH6.jpg
有没有看懂了?
更进一步,游戏中其实还有两对孪生双子
其一是内海的双胞胎婴儿,代号α与ω
另一对则是优希堂悟与优希堂沙也香
而优希堂悟10岁的时候失去了沙也香,这对孪生双子就此缺了一半
这是不是表示优希堂悟失去了他原本的Anima、他原本的“半身”?
他一开始研究量子传送的时候,实验地点原本是订在澳大利亚
或许是想用更长的传送距离回到更久之前的过去,拯救沙也香吧?
这边似乎也符合OP这段文字的意境
失われた半身を求めて、どこまでもどこまでも追い続ける
为了寻找遗失的半身,无论何处都不会停止追寻
5. 原型:Self
经过前面的介绍之后,应该可以看懂这张图了吧?
https://i.urusai.cc/6phIs.jpg
虽然Persona、Shadow、Anima、Animus都是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
但是对心智产生影响的领域有所不同
Persona是社会化的原型,作用于表层意识,作为面具与外在世界互动
Shadow、Anima、Animus是隐藏的原型,被压抑的特质,留在集体无意识内部
图中的“Ego”不是原型,它是佛洛依德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中的“自我”
就是你用来思考、决策、判断的那个意识核心
而“Self”也是原型,可以说是荣格学说最重要的原型,中文通常翻译作“自性”
自性指的是人拥有的统合自身意识与无意识的倾向
自性是统一、组织与秩序的原型
它会整理别的原型、整理意识中的情绪,让人格成为一个整体、一种和谐状态
“Self”影响范围扩及“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领域
在荣格学说中“自性既为心灵的核心,亦为心灵的整体”
因为Self的特性与游戏中的叙述太吻合了,我就直接上Tips了
Tips088 - 那家伙
对于那个人来说,没有过去。
对于那个人来说,没有未来。
正确地说,时间的概念对那个人来说是不存在的。
对于那个人来说,‘过去’也好、‘现在’也好、‘未来’也好,
一切都被集中在同一点上。
点。
虚无。
零次元。
三座重叠的海洋。
在没有任何物质的地方,它存在。
只有绝对的意志存在于那里。
绝对的,意志。
对于他们来说的意志。
比如说,大卫王。
他正是曾经统御了他们所有存在的‘王’。
然而……对于‘那家伙’来说却是令人憎恨的宿敌。
‘他’——如果这样比喻的话,他就是扫罗王。
在2012的11年前——一切就从那时候开始。
然而,悟……
然而,你……
却不知道这件事情。
“Self”统合了各种原型、统合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全部
所以,如果说Tips中的“他们”指的是各种原型的话
“对于他们来说”来说,“Self”就是绝对的意志,是“大卫王”
Tips中“三座重叠的海洋”指的正是“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荣格曾用岛屿与海洋来比喻这三者的关系,而“Self”就存在于那里
“Self”是原型,属于“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无关乎个人经验,是人类种族跨越时间所继承下来的共有倾向
所以时间的概念对“Self”来说是不存在的
而游戏OP里面的文字:
OP动画标语:
https://i.urusai.cc/7jre0.jpg
男と女。仮面の落とした影。老贤人に添う太母。道化を装う英雄。朱と青。
その中间
すべてを掌握するもの。全てであり全てでないもの。
三位一体。神でも悪魔でもないもの
アイツは……どこだ?
男与女。面具投落之阴影。伟大母亲与智叟相伴。假扮小丑的英雄。红与蓝。
在这一切之间
掌握一切之人。既是一切亦非一切之人
三位一体。既非神亦非魔
那家伙……在哪里?
第一段文字就是罗列游戏中各种荣格原型:
Animus、Anima、Persona、Shadow、Great Mother、Old Wise Man、Trickster
而“在这一切之间”……
(R11的OP标语) (荣格Self概念)
掌握一切之人: 自性统合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全部
既是一切亦非一切之人: 自性既为心灵的核心,亦为心灵的整体
三位一体: 自性影响范围扩及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者
并将三者统合为整体
最后的“既非神亦非魔”
则表示心灵的整体包含了所有正面与负面特质,既非正亦非邪
再回头看中泽的访谈 ( 来源:https://reurl.cc/NxaQbq ):
|中泽工:粗略地说,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下是集体无意识,它包含了所有的原型
|,如Anima、Animus等等。在每个人身上,这些原型被整合到人格的自我中……
|如果我们把这个解释从一个人扩展到世界本身,这是否意味着有一个实体控制
|著每一个人……?在这个故事中,"Self"就是从这个想法中诞生的。每一个人
|物之所以代表一个原型,是因为他们都在"Self"的控制之下。换句话说,你可
|以把Remember11看做是一个实体的心理实验。
你看懂了吗?
我猜中泽的设定中,SELF或许是被拟人化了
本来SELF应该是集体无意识下的某种本能倾向
结果在游戏世界观中,SELF长出了“意志”、产生了“思想”
SELF作为整起事件的元凶,一定出了某种“状况”
SELF统领着人类的众多原型
所以游戏世界观下的突发性暴力冲动可能也是它影响了Shadow与Persona造成的
说不定SELF因为某种原因突然“想不开”或是“想开了”
又或许SELF也可能“生病了”或“被什么东西入侵了”导致了目前的状况
考量到R11原案叫做“Parasite(寄生虫)”,这个说不定就是原本的设定
SELF存在于人的“心灵空间”中
并不在人类凭手脚或科技能够触及的“物理空间”里面,所以难以追查
优希堂悟之所以能够确认沙也香的“死”有这个“超级意志”真凶
推测在“沙也香死亡事件”中悟可能有类似下面这种“仿佛被人控制”的经历吧?
https://i.urusai.cc/rE7vo.jpg
再搭配另外一个访谈内容 ( 来源:https://reurl.cc/GNxO9p ):
|槻潮钢(打越钢太郎):最初,我们曾计画过一个场景,由于玩家的选择,
|悟将亲手杀死他的妹妹沙也香。
|中泽工: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地描述给你,但是如果你仔细地阅读了,我想
|你也能察觉到。他曾经有一个这么可爱的妹妹,所以悟本人也不明白为什
|么自己要杀了他。他认为,自己是被某种"东西"操纵著这么干的。而那个
|"东西",就是"那家伙"。之后,优希堂计画就是为了报复"那家伙"。乍一
|看,这似乎很荒谬,但这就是事实。"不对劲,我不记得我做过这回事儿,
|肯定是别人让我干的";是对"为什么我当时行为奇怪"的一种解释。
悟只怕真的是在外力操控之下,“杀”了沙也香吧?
整体看下来,SELF的设定颇有一种SCP的味道
SELF是不存在于物理空间而存在于心灵空间的异常实体
而且这个“心灵空间”还是人类共通的“集体无意识”
SELF统帅著众原型、统帅着人类的心灵
甚至可以说,SELF就是“你”心灵的一部份,“你”的意识就是SELF的延伸
人类要怎么与它抗衡?
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比向神发起挑战还更绝望啊
最后,因为这个段落稍微长了点,整理一下:
- 荣格认为人的心智分为三层: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种族共有的天生倾向,由各种“原型”所建构
- 原型Persona(人格面具)是人类社会化的倾向、外在展现的面貌
而社会化所排斥的特质将压抑至原型Shadow(阴影)
- 原型Anima(男性压抑的女性特质)与原型Animus(女性压抑的男性特质)
是人成长中随着生理变化与社会期待,所压抑的不符合自己性别的特质
- 原型Self(自性)是心灵统合的倾向
而R11相关的推测如下:
- 参考游戏中的Tips“那家伙”、OP动画标语以及中泽访谈可以发现
游戏中的SELF与荣格学说的原型Self在性质上高度一致,基本上可以视为相同
游戏中的SELF应该就是荣格Self原型产生自我意识的产物
- 原型Anima与原型Animus彼此的关系与“孪生粒子”相似
可以视作“心灵的孪生粒子”,用来解释游戏范围内悟的记忆状况
- 游戏中切实存在一种人类会突然产生暴力冲动的现象
游戏开始前的多起杀伤事件与游戏内众人的暴力行为可能皆因此而起
- 承上,对照黛铃明明身为Persona但行为很不Persona
可能是人类共有的Persona原型出了状况,导致Shadow特质浮现,引发暴力
# R11与拉冈学说的镜像阶段、三界理论
为什么要谈拉冈?
因为R11游戏中在OP动画与Tips中出现了三个一组的英文词:
Imaginary、Symbolic、Real
https://i.urusai.cc/VsjpU.jpg
https://i.urusai.cc/wJlsg.jpg
这些词的来源就是精神分析学家雅各.拉冈的三界(Three Orders)学说
Imaginary为“想像界”、Symbolic为“象征界”、Real为“真实界”
本文在上一集一开始就秀了一整段拉冈的线索对照,感觉好像很有搞头
但是说实话,拉冈的理论……真他妈抽象
我啃了,但是我没有懂啊~~
不过因为这东西真太抽象了,说不定其实中泽和打越也没有懂
可能就是拿第一印象的概念来套一下这样,不一定符合严谨的拉冈理论
像R11里面那个量子传送也是怪怪的,也没有很符合物理学理论
1. 镜像阶段
拉冈理论起始于镜像阶段
心理学有一种“镜子测试(Mirror Test)”
借由测试动物是否能辨识出镜中影像就是自己,判断其自我认知能力
通过测试的动物包含:猩猩、猕猴、瓶颈海豚、虎鲸、大象……等
人类则是要到大约18个月大才能通过这项测试
而拉冈学说的镜像阶段
指的就是婴儿在6到18个月大之间的这个心理发展阶段
拉冈认为,当这个时期婴儿在镜中认出了自己
瞬间产生了一种“这是我”的感觉,形成了最初的“自我意识”
然而,抽象的部分来了
拉冈认为,“镜中的我”其实不是“真正的我”
婴儿看到的“我”是一种“外在呈现、反射出来的形象”,是一种“他者”
所以,这种对自我的认识其实是一种“误认”
所以,借由镜中影像建构出来的自我,其实是一种“幻象”
当然,这边的“镜子”不见得就真的是物理意义上的镜子
“镜子”可能是母亲的回应、他人看待我的眼光、社会与文化形象
“镜子”是各种能反映出“我是谁”的外在回馈
人的自我是借由外在所建构的一种“虚构”产物
于是,“我是谁”和“我认为我是谁”两者是断裂的
而这种由外在回馈建构“我是谁”的历程,由婴儿时期开始延续到整个生命
疴,我不知道你们懂了没
总之我是没懂
先绕回R11游戏吧
镜子在游戏剧情的初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游戏第一天(01/11),心和悟都曾经在镜子中发现映照出来的影像不是自己
https://i.urusai.cc/zUhAR.jpg
https://i.urusai.cc/BMcN6.jpg
甚至,连穗鸟都经历过这个流程
https://i.urusai.cc/cVxPK.jpg
然后心篇第二天(01/12)一大早,就出现了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自我成形”的描述
https://i.urusai.cc/TzsoA.jpg
这边这个“不知道是谁”就是本文上集有提到那个“我/ワタシ/WATASHI”
剧情内只出现过一次的日文第一人称代词
如果把01/11和01/12两天串起来,看起来是不是就像是一个“镜像阶段”的过程?
01/11某个人照了镜子,看到了镜中那个不是自己的自己
紧接着某种存在就在01/12产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识”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零与一的缝隙中…… 我被粗暴地扯了出来。”
至于那个关键的“照镜子某人”究竟是心?是悟?还是穗鸟?
这就很有脑洞空间了
再搞个更抽象一点的延伸,心、悟、穗鸟等三人不只面对了“实体的镜子”
整个游戏流程中,三人皆因人格转移而不断承受着来自外在对自我身分的怀疑
这些“外在的镜子”一直在挑战着三人的自我认同
这是否有可能也代表了什么……?
2. 三界理论
这个就更抽象了,而且是从一开始就抽象
拉冈使用三界(Three Orders)或是三种秩序(Order)
来描述人的心理结构与“主体(subject)”结构
# Imaginary Order 想像界 / 想像秩序
“想像界”基本上就是前面讲的“镜像阶段”的延伸
人借由外在的“影像”建立起一种理想化的、虚构的“我”的形象
比如,我与家人朋友的日常相处中,建立出来的“我是这种人”的认知
比如,一个人在IG上面精心展现的日常形象
比如,你模仿偶像,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像”某个理想形象
注:就如同镜像阶段中的“镜子”不仅限于实体镜子一样
想像界的“影像(image)”也不只表示眼睛看到的那种影像
这边可以自己对照例子延伸一下概念
# Symbolic Order 象征界 / 象征秩序
“象征界”是语言、法律、宗教、文化、社会规则所构成的秩序结构
人在这里透过“语言”被命名、被分类、被定义,因此纳入社会结构中
比如,你是“律师”、“社区篮球队队长”、“父亲”、“丈夫”
这些身分不是你自己发明的,而是社会结构赋予的位置
# Real Order 真实界 / 真实秩序
“真实界”并不是口语上说的“现实”、“真实”
而是那些无法被“想像”与“象征”两种秩序所处理的经验
“想像界”是那些“影像”建构出来的“幻想”
“象征界”是被规范、架构、“语言”定义的“命名”
“真实界”就是那些不存在于影像也无法被语言定义的切身经验
比如,你突然感受到人生的荒谬、虚无,毫无意义
比如,你突然面对亲人死亡,你心中那种无法理解、无法描述的的情绪
这三界并非彼此独立切分,而是彼此交织、共同建构出主体
因此,拉冈喜欢用“三不互扣环”这种几何结构来表现三者的关系
https://i.urusai.cc/IApy1.jpg
疴,我不知道你们懂了没
总之我有一种自己多长了一颗脑子的感觉
目前新脑和旧脑正在激烈交战
我仿佛得知了人类不该接触的宇宙真相,体验到SAN值迅速下降的癫狂
我在Reddit上面看到一则比喻,我不确定精不精准,但是我很喜欢
网址在这边:https://reurl.cc/gYmgpQ
|# 想像界:你加班到很晚,以为办公室只有自己,开始心不在焉挖鼻孔
| 但你突然意识到有同事还没走,而且撞见你挖鼻孔
| 你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
|# 象征界:你在一个聚会上,寒暄中聊到你是做什么的
| 不幸的是你今年诸事不顺,你二一退学了,但一直找不到工作
| 你有点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几年后,另一个聚会上,同样聊到你的现况
| 你刚刚完成学业、正在IT部门工作、有一些不错的升迁机会
| 你是否觉得今年的“自己”与当年不同了?
|# 真实界:早上你准备上班,快迟到了,但你还没熨衬衫
| 你熨好准备门,想起你可能没有关熨斗。于是你去检查,嗯,有关
| 你出门了,但是想起来刚刚检查有点匆忙,你不确定有没有看错
| 所以你花了一分钟折回家里再确认一次,好,它是关着的
| 所以你出发上班,一路上你都在想,天哪!我应该拔掉插头的
| 你开始幻想它着火了,房子烧了,这让你整个早上都惶惶不安
好,我们还是要绕回R11,但是我觉得这理论真他妈太抽象了
坦白说我不知道怎么跟R11的剧情或是Tips092“最后阶段”的描述扯上关系
所以我能做的还是只能先回到惯用配色上
https://i.urusai.cc/IApy1.jpg
网络上找到三界三圆环的配色,通常是想像界红色、象征界绿色、真实界蓝色
再以三种配色对应R11中的三组地点
三界 颜色 地点
- 想像界 - 红 - 朱仓岳 (2011/01)
- 象征界 - 绿 - 穗樽日 (2011/07)
- 真实界 - 蓝 - 青鹭岛 (2012/01)
(游戏中穗樽日矿坑位于茂枝木村,即“萌葱”村,日语萌葱为黄绿色)
所以Tips092“最后阶段”所描述的
https://i.urusai.cc/wJlsg.jpg
对照起来有可能是:
- 朱仓岳 (2011/01) 所代表的那个世界将会消失
>> 即“朱仓岳空难31名乘客中30名遇难”的这个世界消失了
- 借由 穗樽日 (2011/07) 这个“世界之桥”
>> 借由优希堂悟在穗樽日设置的时空转移装置
- 青鹭岛 (2012/01) 所代表世界将会现形
>> 最后冬川心等三名“原”遇难者转移到青鹭岛、逃离身亡结局
如果真是这样解释的话,其实这个Tips分析完之后……
好像也没有多得到什么超出剧情范围的新资讯?
最后一样,整理一下拉冈理论:
- 拉冈的镜像阶段指是婴儿在6到18个月大时期在镜中认出自己
形成最初的自我意识
- 三界(Three Order)指的分别是:
Imaginary 想像界:抽象
Symbolic 象征界:抽象
Real 真实界:极致抽象
而R11相关的推测如下:
- 参考拉冈“镜像阶段”
搭配心、悟、穗鸟在第一天01/11都曾经在镜中看到了“不是自己的自己”
而心篇第二天01/12一开始出现了一幕“我/ワタシ/WATASHI”的独白
有可能是上述某人照了镜子,进而导致“某个不知名存在”的觉醒
- 抽象
# R11与“我”
不论是荣格还是拉冈的学说,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很重要的核心:“我”
荣格学说中的意识、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以及无意识中的那些情结与原型
这些都是“我”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拉冈学说中的“主体”(subject)也是另一种“我”的概念
只是拉冈认为“我”并不是一种独立、完整的存在,更大程度是被他者所定义的
甚至两人学术上共同的渊源佛洛伊德所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
也是三种层次的“我”
回到R11游戏里面
“SELF”这个词正是“自己”
线索中那些不同的日文第一人称代词(俺、オレ、私、ワタシ)都是各种不同的“我”
而“悟”与“心”之间就差一个“吾”
游戏中的重点要素多重人格障碍DID,就是许多不同的“我”
而剧情里的意识转移,就仿佛是一种“人造的DID”,将多个“我”彼此替换
心和悟在经历意识转移的过程,不断面对内在与外界关于“我是谁”的质疑
甚至两组转移循环在剧情结尾形成了工整的对照:
似乎,“穗鸟”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穗鸟”
原来,“悟”并不是“优希堂悟”,不是那个“我所认为的我”
游戏的结局就断在了“我不是我”
所以,“我”在哪里?
SELF究竟在哪里?
Where is SELF?
# 欸,那么,所以SELF究竟在哪里?
别说,这个“SELF到底在哪里”,我还真的有点想法
我把OP动画那一大段的标语在重贴一次,请看后半部:
https://i.urusai.cc/t5eCW.jpg
5. 対なすもの。あるいはその中间
成对之物。或者那中间之物
6. 男と女。仮面の落とした影。老贤人に添う太母。道化を装う英雄。朱と青。
その中间
男与女。面具投落之阴影。伟大母亲与智叟相伴。假扮小丑的英雄。红与蓝。
在这一切之间
7. すべてを掌握するもの。全てであり全てでないもの。
三位一体。神でも悪魔でもないもの
掌握一切之人。既是一切亦非一切之人
三位一体。既非神亦非魔
8. アイツは……どこだ?
那家伙……在哪里?
我们从后面往前看
第7.段文字在荣格的章节讲过了,基本上这段文字叙述与荣格的Self原型在概念上吻合
可以看做第7.段文字就是在叙述SELF
往上看第6.段文字,里面是各个R11中出现过的原型,我们把它们排开:
- 男与女:Animus与Anima,悟与心
>> 分别位于青鹭岛(2012/01)与朱仓岳(2011/01)
- 面具与阴影:Persona与Shadow,黛铃与犬伏
>> 分别位于朱仓岳(2011/01)与青鹭岛(2012/01)
- 伟大母亲与智叟:Great Mother与Old Wise Man,内海与黄泉木
>> 分别位于青鹭岛(2012/01)与朱仓岳(2011/01)
- 假扮小丑的英雄:Trickster,悠尼
>> 他一个人就有两个版本,分别位于朱仓岳(2011/01)与青鹭岛(2012/01)
- 红与蓝:朱仓岳与青鹭岛
这一段文字,每一小段中的两者都分别属于在朱仓岳(2011/01)与青鹭岛(2012/01)
那么,最后一小段文字“在这一切之间”指的是什么?
指的理所当然是那个“时间与空间上都在中央”的第三地点:穗樽日(2011/07)
再往上看第5.段:“成对之物。或者那中间之物”
不就是描写第6.段这个“分隔两地”与“在两者之间”的状况吗?
所以整个5.、6.、7.段串起来,SELF应该就在2011/07的穗樽日了
所以2011/07的穗樽日有什么?
内海当时则怀着双胞胎被关在这里,并历经了事件的前五天
在第六天(2011/07/17)天亮前被释放,最终于8月产下双胞胎
内海是被监禁在一座边长约5公尺的正立方体白色建筑物
建筑体的内部是一个倒扣的半球状的生活空间
内部包含地板、墙面在内的所有表面都发着白光,看不到任何边界或阴影
单凭视觉会觉得自己仿佛漂浮在一个纯白的空间里
唯一不是白色的物体是一颗大约比足球大一点的黑色圆球
它的黑不带有任何光泽,吸收了周围的所有光线,仿佛是一个空间中的洞穴
黑球用锁链之类的东西悬挂在大约比“榎本身体的视线”还低一点的位置
根据“真正的优希堂悟”的说法,这颗黑球就是时空转移装置
这个空间的配置描述得很细节又很奇怪
仿佛是有什么目的才特意打造成这样似的
题外话,我查了一下,荣格会用圆形、方形或是曼荼罗(Mandala)来表现Self原型
而曼荼罗图似乎也常见到圆形、方形构图
似乎与这个建筑的外方内圆的结构有种相似的感觉
有没有可能,优希堂计画其中一个步骤是要把SELF引入两位婴儿的体内?
# 又写太多字了,我再分个集好了
本集整理了一些我临时恶补的拉冈与荣格的心理学概念
尝试将这些概念与R11剧情进行对照,整理出一些线索与推论
然而,这些“推论”都是零散的
并没有构成一个“R11剧情背后倒底发生了什么事”的完整理论
下一集,我会尝试把这些零散的线索凑起来
看看有没有机会搞出一套与“Meta论”不同但是合理的R11真相推论
我比较在意访谈那个悟杀死妹妹的原设能不能当正解看另外E17移植也是用XBOX的剧情魔改版本
说实话能不能当正解只有中泽打越知道,我们也只是透过这种间接的方式尝试反推创作意图而已
作者:
m86z04 (安安)
2025-07-26 23:20:00哇靠 2025年还能看到R11的文 必须推了
唉...不行刚才去PSV商店看一下 只剩psp的N7E17跟R11都被下架了 恨(12Riven? 没听过呢)而且PSP数位版游戏好像大半都被下架了
这部会执著的玩家也都是在玩这种逆向工程游戏(?资讯缺失的状况本来就不可能逆向出原始状况
2025竟然还有人在讨论R11 和N7我都会说是不完成的完成作品 或是完成的不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