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p45678 (子胤)
2025-01-20 08:19:34以我看到的情况
台湾漫画首先分成四个赛道
1.图文作家
2.文创传承
3.商业漫画
4.同人漫画(个人出版)
其中我觉得发展最茁壮的是1跟4
但是我这篇文章没有要讨论1
因为图文作家的本质是表达社会议题,
在创作的核心上比较接近网红,
只是他们的工具是画画而已,
这点就与后三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对政府补贴来说,
我认为他们的目的是希望透过补贴来养活一些
属于2的类型的作品
因为这种作品有他们能够承载的社会教育功能,
基本上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很难靠“销售”回本。
但由于审核人员的把关以及专业的编辑协助,
拿到补助的作品通常品质都不差。
但毕竟这是为了传承文化而生的作品,
因此很难同时具备能被带到台面上讨论的娱乐性,
要获得商业销售上的成功那就更难了。
3的商业漫画,只能说萎靡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不说别的
就连日本也是面临商业漫画新IP后继无力的问题
但因为日本有过去三十年累积的产业底蕴,
所以他们还有很多老本可以吃、
也有源源不绝的新鲜的肝在投入市场。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产业链完整
只要赌到一部作品大红
是真的有可能一辈子不愁吃穿的。
而台湾,
在网络时代来临以前、在人力还很贱的那个年代
没有发展出足够的产业规模跟文化
要在现在这个时代追赶
真的不可能
因为漫画需要的是复合的能力
举凡编剧、文字造诣、特定领域的学识,
需要很多“画画”以外的能力
更进一步讲,分镜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技术
不同的画风、不同的情绪诉求、不同的前后铺垫
都可以让同样的个场景有不同的诠释方式
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技术
为何培养这些人才出来
其实需要的就是人力够便宜或是市场够大
因为作为消费品,漫画本来就不能卖太贵
所以要嘛是人力够贱、要嘛是买的人够多
这两点台湾现在都不具备
所以台漫要起来
只能赌2的作品当中突然冒出黑马,
在文化传承之余兼顾了极高的娱乐性而破圈,
要不然就是期待4的作品转战商业市场。
最后说4.
我认为这是目前台湾最具备希望的市场
为什么?
因为同人市场虽然又更小了,
但是同人作者的人力够贱、而且单价够高。
首先一本24P的同人志在同人场上卖至少150元,
同样的页数,放在商业出版的市场只能当赠品。
要卖我150元?起码来个150页吧?
那这样来看,毛利不是很高吗?
人力贱在哪?
答案是育成期
一个作者要努力到能够靠卖本过活之前
练习画技、钻研分镜的时间成本都是他自己吸收的
因为“画自己有兴趣的东西”
这件事情大部分情况下其实跟出门打球一样
就是一个兴趣、一个抒发
总不可能
你今天跟朋友打球还要坚持有出场费才打吧?
在这种前提下
如果拿商业漫画训练新人的成本来类比
同人作者就是一群超级廉价劳工(至少在出名前)。
而在同人场上
他们可以把这些兴趣在一个极小众的市场
用相对较高的毛利率变现
让他们投入的成本不要亏这么多
技术上来说这就是一个大型产业新人补贴会场
而名气跟实力都培养起来的作者,
就可以无痛衔接到商业出版的市场,
走出同人圏。
不过同人圏也有自己的问题
大部分作者都是自己一个人单干上来的,
所以很多作者尝试商业连载第一个遇到的问题
就是产能不足,
同时台湾的漫画助手的环境
又是另外一个难解的问题。
助手人数比作者还少,
而且实力跟专业领域参差不齐。
另一个问题则是长期的个人作业,
少数作者在人际沟通上的常识不足。
不朝3的方向发展,给再多钱都没用,哪个行业不朝商业化发展能蓬勃的?很明显台漫方向错误啊!
作者:
LOVEMOE (love)
2025-01-20 08:38:00文化传承? 如果是抱着这种目的画的作品 那饿死活该吧漫画是一种娱乐 想偷渡东西 请先有实力再说
同人画原创你顶多也只是同人大手要自称漫画家起码要拿出一套完整的连载作品吧不然插画家图文作家快乐小画家也都是漫画家了好耶台漫元年
刚看到蠢羊被补助那几本像伟人传记的作品,那真的就是只能放在小学当课外读物等级的作品
分镜本身不难 真正难的是分镜叙事 也就是说故事能力
作者: dongdong0405 (聿水) 2025-01-20 09:06:00
同人画家的成功机率比台湾出道当漫画家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