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爱的艺术》值得用一辈子反复咀嚼的好书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3-07-24 20:33:28
《爱的艺术》读后心得:值得用一辈子反复咀嚼的好书
心理学大师谈爱的真谛,一本学习如何去爱的圣经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art-of-loving/
我自己很讨厌写下这种说法:“这本书是每个人必读。”毕竟,一本书再怎么好看,也就
是对某些人有帮助、某些人必读吧?然而,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我打从心底认为是“每
个人”必读,因为这本书谈论的主题太重要了,而且也谈得未免太好了。这个主题就是:
爱。
这本书在说什么?
《爱的艺术》的作者是二十世纪知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
),他在 1956 年所撰写这本书在全球畅销 3000 万本,也是当时很少见的深度探讨“爱
”的本质和技艺的书籍。他认为,爱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情感,而是一种技艺,一种能力
,需要培养和练习。
在这本书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爱”就和世界上的其他技艺跟学问一样,是一种可以“
被学习”的能力,爱的背后有很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他在书中从不同的角
度来探讨爱的本质,包括亲子的爱、兄弟姊妹的爱、浪漫的爱、自爱,还有对神的爱。他
讨论的涵盖范围虽然很广,可是却很可以深入,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像是他批评了资本
主义对爱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当人们对爱的理解过于“物质化”和“交易化”,这种现
象反而会阻碍了爱的实现。
这本书挑战了我们对于爱的看法,刺激我们重新评估和省思自己的价值观,并且鼓励我们
用一种更主动、更负责任的方式,在生命当中勇敢去爱。这本书的篇幅不会太长,像我读
的这本繁体中文版大约 250 页左右,可是却字字珠玑。这绝对是我今年读过的书中,到
现在为止最喜欢的一本。以下分享几个让我大有收获的观念。
爱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想先聊聊这本书名的意义。爱,到底是什么?
根据作者的观察,他发现活在现代文化的人们,虽然在爱上面遭遇到明显的失败跟困惑,
却几乎从来不去学习“如何爱”和“如何被爱”。我们的内心虽然渴望着爱,但是转过头
去又把其他事情——成就、声望、金钱、权力——看得比爱还更加重要。特别是现代社会
加深了这种错觉,只有那些能够赢得金钱和名誉的事物才值得学习,而爱,好像只对我们
的灵魂有帮助,所以我们不想耗费太多心力在它上面。
作者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等待。爱,是一门可以被理解、被分析和
被练习的“艺术”。所以他将这本书取名叫做《爱的艺术》。
那么,学习任何一门艺术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掌握“理论”,另一个是掌
握“实践”。就像一个人想成为一位音乐家,他必须先了解音乐理论、乐器的演奏技巧。
然而,拥有这些知识后,他仍然不能被视为真正的音乐家。只有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将理
论与实际表演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种“近乎直觉”的反应,他们才能被认为真正精通
音乐艺术。
这种“直觉”是经过长期的练习和深入的理解,让艺术家能够超越书面上的知识,将他们
的内在感受和想象力转化为实体的艺术作品。这种直觉的运用,不仅能让艺术家在创作时
更加自由,更具创新性,同时也使他们的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作者在书中写下这句
令我印象深刻的话:“直觉是精通任何艺术的标志。”直觉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
晶,同时也是艺术家的内在创造力的最直接表现。
所以,这就是作者把这本书的结构分成两个部份的原因,分别是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只
有当我们把爱视为一门艺术,我们才能用主动的方式去学习它的理论,去练习它的实践。
哪一种人比较懂爱?
回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好像“比较会爱”?有些
人看起来就“不知道怎么去爱”?我相信大家只要稍微回想一下,心里面应该都会浮现出
不同的人的样貌。我们虽然隐隐约约感觉得到每个人对爱的掌握程度不太一样,可是却不
太容易清楚地描述这种差异。
在作者的理论当中,他把人们分成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典型,分别是“创造性取向”(
productive orientation)的人格和“非创造性取向”(non-productive orientation)
的人格。
“创造性取向”的人格,指的是当一个人以积极、主动、有爱的方式与世界接触和交流。
这种人格倾向于创造和发展关系,并在与他人互动中找到意义和满足感。他们倾向于真诚
地关心他人,并寻求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并不是以期望得到什么
回报为目的,而是出于对生活和他人的真诚、热爱和投入。
“非创造性取向”的人格则代表了一种相对被动和消极的处世态度。这种人格型态的人倾
向把关系视为一种手段,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例如权力、控制、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
赏。他们对别人的关心和爱往往有条件,并且期待得到某种回报。他们往往缺乏真诚的投
入,对生活和他人的态度时常带有操控和利用的成分。
因此,对于有创造性取向的人格来说,能够“给予”就是能力的最高表现。因为在给予的
行为中,他们会体验到自己的强壮,会体验到一种丰饶和饱满的能力。就像是有一句俗话
说“施比受更有福”,并不是因为那是一种剥削,而是因为给予的行为本身就是在“展现
我们的蓬勃生命力”。
因此,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给予。创造性取向的人更懂得爱。
爱是一种主动给予的行为
接下来,我想进一步谈谈关于“给予”,因为这个观点带给我很大的启发。
作者在书中明确指出:“爱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爱就是自由自
在、不期待回报的给予。他进一步解释:“不是说我们要为别人牺牲生命,而是把生命里
面活生生的事物给予出去。像是把我们的喜悦、兴趣、知识、忧愁给予出去。在这种给予
当中,我们丰富了别人,用一种增强自己生命力的方式,扩大了别人对生命的感受。”
当我们给予别人这样的生命力,这些东西又会反射回来,像是对方的一个微笑、一个皱眉
、一句感谢,都是一种反馈。这个时候,原本的“接收者”反过来成为了一个“给予者”
,并且把一部份的生命力给予了我们。
奇妙的事情在这时候发生了——给予就是接受。就像是老师可以被学生教导,演员可以被
观众启迪,作家可以被读者激励。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把对方当成是物品,而是以真诚
和创造性的态度互相对待。在这种真诚的互动之下,两者之间的生命力有了真实的交流、
起了奇妙的化学变化。
书中是这么说的:“爱,是一种唤起爱的能力。”所以一个无法爱别人的人,就是无法给
予的人,也就是缺乏能力唤起爱的人。
他解释道,虽然我们在意识层面害怕的是不被人爱,但我们真正的恐惧是去爱,因为:“
去爱,意味着得不到担保地委身,是把自己完全给出去,希望我们的爱会在被爱者的身上
唤起爱。爱是一种信仰行为,信心少的人爱也少。”有信心的人会知道,爱不是拿取,不
是出自于不安全感。相反地,爱就是给予,给予别人我们的喜乐、兴趣、理解、幽默和忧
伤。爱是将“所有在我们身上活跃展现的一切”给予别人。
只有在我们主动给予的同时,爱才会被唤醒。
爱不是等待某一个对象出现
一般我们在跟朋友和家人谈到“爱”这件事情的时候,多半离不开“浪漫的爱”。大家一
定会想到一些最常听到的对话内容,像是:“这个对象跟我期待的落差很大,他不是我想
要找的‘那个人’”或者是:“我都已经年过三十了,怎么还没有好的对象出现?”
然而在书中,作者精辟地指出人们对于“爱”的一种最常见的误解。许多人会误以为,爱
所必需的条件,就是要找到一个正确的“对象”,然后一切就会水到渠成。如果这个“对
象”不对,我们就会说服自己不需要去爱对方,想要等到下一个正确的对象出现才好好地
去爱。
然而,这种态度就好像在说一个人想要画画,却不去画画教室学画、不去真的卷起袖子作
画,只是一味等待着正确的绘画“对象”出现,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这个对象之后,自然
就可以画出一幅漂亮的画。你觉得这样的态度,真的学得好画画吗?等到正确的对象出现
才开始“画”,就好像等到正确的对象出现才开始“爱”,平常不努力,哪有可能会有好
能力?
所以作者才一直在书中强调,爱是一种主动的活动,是一种灵魂的能力。
当我们平常不去爱,如何才学得会爱?当我们平常不作画,如何才学得会画?
因此,爱是不分对象的,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尊重。如果我们真正理解和实践爱的
意义,那么我们的爱将不会被局限于我们自己或特定的个人,而是会扩展到所有人和生命
。作者主张:“如果我真的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就会爱世界,就会爱生命。”爱
,不是仅限于和特定对象的关系,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的取向。
引述书中完整的说法:“懂得爱所有人也是一种表现出我们真正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们不能爱所有人,那么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对自己或他人有某些‘尚未解决’的恐惧
或反感。而当我们能够全心全意地爱所有人时,这表现出我们已经成功地接纳和爱我们自
己,并能够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面对他人。”
因此,懂得爱所有人,才代表我们真正懂得“爱自己”和“爱某个人”。这种全面的爱是
我们人类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实现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爱是一种每天的实
践,而不是等待正确的对象出现才去爱。
后记:值得一辈子收藏的好书
《爱的艺术》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丰富的、温暖的、恍然大悟的。我在撰写这篇读书心得
的时候,觉得根本没有写得完的一天,因为每个段落都含有了太多的智慧和洞见。这次分
享的大约只占了我摘录重点的三分之一不到,书中还有好多值得深思和反省的观点。我深
切地认为,爱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本书也是一本值得一辈子收藏的好书。
我很喜欢作者鼓励我们,透过理解和实践“爱”,来进一步提升自我,获得一种更丰富和
满足的人生。他不断强调爱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非被动的情感,爱是人格培养的一部分
,透过自我发展与提升,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去爱自己,也懂得去爱其他所有人。
如果你想要了解亲子之间的爱,书中有完整的篇幅分析了孩童、母亲和父亲之间的爱的差
异。如果你想解开自己对于浪漫感情的困惑,或者更懂得经营长久的伴侣关系,书中的浪
漫的爱的篇幅会带给你很大的帮助。其他还有关于朋友之间、神和宗教之间的爱,书中都
有值得参考的篇幅。
总结来说,这种关于爱的理解和实践,对于想要在生活中实现更深度的人际连接和个人成
长的读者来说,具有难以衡量的价值。这不只是一本探讨爱的书,更是一种思想的启发,
一种生活态度的指引。我相信,如果能让更多人认识这本书,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3-07-24 21:20:00
谢谢分享
作者: r5252 (邱于玥心灵塔罗)   2023-07-25 01:55:00
好喜欢你的介绍,很饱满
作者: Freezebreeze (freezebreeze)   2023-07-25 13:58:00
推推
作者: louisis ( cem )   2023-07-27 00:23:00
推推 谢谢你的心得 好想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