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人》我,究竟是什么?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23-06-30 01:33:48
我就是多面向的组合体,不管哪种面貌都是我
“我”是怎样的人?这是很多人不断问自己,且不断透过各种方式探讨、摸索就是想理出
一个答案。因为生理、心理、周遭环境和际遇等内外在因素的影人,每个人往往都认为自
己是“独特”的。
但为何这样独特的自己在遭遇各种不同人事物,反而会显现出各式各样不同的样貌,那到
底哪一个是自己最真实的样子?不如反过来想会不会“所有都是最真的样子”。
日本芥川奖作家平野启一郎从过去就苦恼著“自己是什么人?”,随着年纪增长和社会化
后出版了书籍《分人》,叙述“人不是单一个体而是可分割的。”将这药的概念详细解释
并举例关于分人的想法。在面对家人、同事、朋友或网络上,我们都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而那些并没有什么是假的或真的,他们都是你,是构成你的分人。
《分人》是什么书籍?
对于什么是“我”很多学说都有探讨过,当提到我一词,并非只科学上人类身体构成的成
分,而是较偏向于自我、自己等,较为探讨私领域、人格、还有独特性。在历史上有许多
学说都有陈述关于什么是自我,尤其在一些心灵成长和宗教类的书籍中都有各自流派的说
法。例如许多宗教都认为要找寻到真正的我需要苦行、顿悟或超脱,才会获得真我,在哲
学上也有我因为被肯定而存在、与每个我都代表一种思想的存在。
但生活每天用尽全力在事业家庭就已经两头烧了,很少有人有这样的余力再去探讨自我,
可能探讨到一半就得接小孩放学、或被另一半使唤去楼下对街买的手摇饮。
如果简单思考在生活上一般会想到“什么是我?”通常是对目前生活或当下有所迷惘,甚
至也许觉得自己在重复无意义的工作、还是对于现在的选择心里有种声音总说“这是我要
的吗?”无法决定自己是什么人,或是在面对各种事物时自己好像像是在应付或被人说做
事很圆滑、网络跟本人不同,那这些种种究竟哪一个才是自己最真实的样模?
日本作家平野启一郎在求学时就有这样的想法,虽然不是讨厌学校、也喜欢跟同学和朋友
相处,但就是有一种我好像不是这样的人。在经历许多事情成熟后的他,开始想到与过去
不同了解自我的方式,那就是这种书在叙述的“分人”。
一般人常常会把自己分类成真的和假的两种,用简单的二分法非黑即白,平野认为这是一
种太过于简单且随便的分类法,这样的分类会让人落入好像我认同这个是真的我,另外一
个就要是假的。故平野认为以一人为总和在细分成各种分数的“分人”,比较可以合理的
解释自己是谁。
分人的概念是认定在面对不同人事物时,我们都会用不同的态度和人设去融入和参与其中
,而并不是刻意装作另一个人,而是人的个性本来就是多样性的,并且随着时间或际遇有
成长成不同模样。例如你跟家人相处可能表现出懒散、随性,而跟朋友一起时会想搞笑或
爱玩积极的样子,如果每个人只有一种个性或一种样貌,这种多样性往往会让人错乱哪一
个才是真实的我,而作家平野启一郎则是提出“不管哪一种都是自己”只是我们在面对人
事物时会细分成各种不同的样貌去跟人相处,只是这些部分的比重先后有所落差。
《分人》分析与延伸:
提倡“唯一的自己是不存在”的小说家平野启一郎,小说获得许多奖项,比较广为人知的
作品是获得芥川奖的小说《日蚀》,此外她也获得过双叟文学奖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读
卖文学奖等知名文学奖。
平野对于最近年轻世代的人际关系的困境,让他想到过去自己虽然时代不同但也有同样对
自己本身到底是怎样的人感到困惑。他用自身小说家的视角观察,提出所谓“个人是有不
同分人组合而成”的思想,在日本让许多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者都有所赞同。并且也
很符合日本社会的对自我的思考点。
书本将“分人”的叙述分成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前言,在解释作者为什么会有分人这个概
念的想法,是因为什么样的理由让他觉得人不应该是个人、而是分人。第二章则是叙述分
人的概念,什么是分人、跟八面玲珑或是戴面具表里不一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是最主要的
章节。第三章则是延伸分人的概念在社会上的运用,例如你的分人和他人的分人接触,有
多少个生活圈子就会产生多少个分人。第四章则是更细节的描述关于感情跟爱情。最后则
是叙述一些细节,如分人的死去和廷带还有遗传是否影响分人的长成。
整体而言分人的概念就是电影中“人性不可能只有一个面孔”,只是在一些影视创作中我
们常常会简单化一个人的样貌,例如表面开朗的女高中私下其实有不一样较为自闭的面貌
,还是工作很积极的同事其实回去以后很懒散房间乱糟糟。
很多剧情是这种二分法的反差性,而当我们看见本来熟悉人士在面对我们之外不同的分人
,就会直觉地觉得这是他的“本性”而忽略了我们日常看见的他。
整体而言,书中提倡的概念是并没有什么真面目、表里不一的人,而是他面对你是一个分
人、在面对其他事物又是另外一个分人。书中表示这样将其分类的方法,比较可以转换自
己的情绪与思想。像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那么面对工作人事的态度只要是可以安稳的分人
就好,而可以将比较重视的事物的分人放比重较重,工作得过且过和私生活丰富的都是我
,我只是找寻到可以平衡自己的重心,并非是一般说的:“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啊。”
《分人》值得一看吗?
在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个概念其实是有趣的,虽然人的确身体、样貌只有一个,但是改
变心境去面对各种环境与人,在这个群体展现出自己某个面目,在另一个群体以什么角色
会比较适合,我觉得这本书诠释的是不管你在哪里,那个人都是你,并不是表里不一,而
是你在社会群体生活中展现出自己各种不同的面相,但这也表示当失控的时候、做坏事、
还是不好的事情,其实这些也是你的另外一面。
但过去在读经典作品《发条橘子》之中就有一句话:如果只能行善或只能作恶的人,那就
只是一个上了发条的橘子。人的面相本身就多元,就如同我们现在看见性取向、种族、还
有各种信仰的混合,发展好几千年不断的变化,才造就如今历史里我们的样貌。
故在只有凭著一个网络讯息、一张照片、或是我听说来推断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有时候
都并不是真正了解他人,而只是看到他其一分人样貌,补分捉影。
但在阅读下来,我也觉得这种分人的概念为何会受到日本人的认同,应该是跟日本社会性
有关,日本社会常常需要他人去留意、在乎别人的感受,而压抑自身的情绪才是社会化的
成年人。故我有时候会认为里面的平野启一郎分人的例子很多时候的出发点是“让自己好
过一点”、“不需要太在意自己有别种面貌跟心声”。在顾虑别人的情绪跟让自己好过一
点的复杂情感下,这种把个人区分开来成为分人的概念,可能真的很适合在高压的日本社
会环境。
“分人”其实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概念,将自己在切分成各种可以应对小圈圈的自我,而
透过你我他的分人、构成更多细微的社会分人组合。并不是完全改变性格,而是在同样是
你本人去延伸适应一个群体。
当然在群体中也有不合、无法合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对应的分人和将分人占据重要的成
分变小,就会变得痛苦。现代人不管是在网络、真实世界交际都远比过往时代复杂,有时
候模糊了私人与公共的空间,但如果有分人这个概念的话,也许可以让我们比较能体谅其
他人的心情,也更能平和地面对各种人际交流。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3-06-30 07:41:00
谢谢分享
作者: lichu721000 (栗子)   2023-07-04 17:16:00
谢谢分享,想看这本书。不知道自己的众多分人是否有交集处?如果有,那个交集处是否可以代表“我”的本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