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瘾,驶往地狱的列车,该如何跳下?
沈迷于毒品、菸瘾、酒瘾、工作或是古典音乐唱片,某种程度的强迫症、焦虑、执意,都
可能是成瘾
In the Realm of Hungry Ghosts: Close Encounters with Addiction
作者: Gabor Maté;译者: 高子玺
网络好读版:https://link.medium.com/ARl8RQ7klAb
“我内在的明镜,他人眼中的风景如何?是我内心的真实,还是人性的浮华?我又看到什
么?” ── Angela Mcdowell
阅读这本书得时候,我只深深感到我未来会继续深入北美原住民的如此艰辛的历
史脉络,这些备受社会忽视的成长背景,只会一再加重原住民深受毒品摧残的比例,更无
法阻止用药泛滥的蔓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但不得不说试图抽出薪柴的成本总是
令人却步。
在阅读书中的一个个进入诊间的纪录时,也令我再次深深体会到想有些事情是文
字是难以承担其沉痛的重量,特别是书中记录的重度药物成瘾者,深陷在生活的困顿与毒
品的纠缠更是令人难以直视其痛苦。也尽管,自己时常会如同Maté医生一样,脑中总是
会浮现这些病人的经历如果能有旁人伸出一把手?自己是否可以试着拉这些病人一把?当
初如果...如果...这些人是不是能过著不同的生活。
但脑海里也尝试小声提醒自己,事情并没有那么多如果可能的未来。而这也是作
者Gabor Maté在字里行间给予我最为强烈的情绪,要了解成瘾者的状况,是需要先接受事
实,医疗是基于事实对症下药,同时也期望能防范医疗于未来,而不是如果。成瘾行为有
非常多种特征,包括依赖、焦虑、严重甚至是出现自残等等无法控制的行径,且往往严重
成瘾者的背景都极其复杂。尤其,书中也指出重度药物成瘾者多数成长在一个充斥暴力关
系、自我伤害的原生家庭,从小受尽虐待、忽视的童年,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计代价
的去尝试压抑过往悲惨的生活方式,而药物、毒品正是成瘾者能唾手可得的选项之一。
为了摆脱焦虑,成瘾者会费尽心思寻找不同方法来缓解当下的情绪,包括不停的
购物、施暴、饮酒、毒品等等看似差异甚大的行为,都只是为了满足大脑化学作用所产生
的愉悦,包括多巴胺(dopamine)、脑内啡(endorphin)、肾上腺素等等不同荷尔蒙分
泌的刺激。
但是过度依赖外部物质的施打,会造成脑内不良的感官循环,包含降低受影响器
官贺尔蒙的分泌量、影响接收感官的耐受性,与抑制贺尔蒙受体量等。当成瘾者找不到药
物,体内又无法生成足以维持运作的荷尔蒙,更容易加重成瘾者对的依赖物的渴望。而无
法控制的高剂量,又让成瘾者过度容易满足于短暂的愉悦,更无法作出多一点为了自身未
来的任何决定。
为何成瘾?
我定义成瘾时,不会使用疾病一字。将成瘾视为一种疾病,会将其缩小为医学问题。
— Gabor Maté
成瘾时常指的是某个人无法自拔的深陷某种单一重复的行为或物品,这些行为或
物品可能包含对于干净的执著、疯狂的购物与施打毒品。然而这样的描述,却过度简化行
为的成因,尤其近来诸多研究也指出多数成瘾并不是因为有人天生喜欢毒品, 而是因为
我想逃避什么而施打毒品。
https://imgur.com/9Bsa9ZU.png
这些逃避可能是源自童年创伤的经验、失和的家庭关系、缺乏社会联系等等,以
致心中有股无力、孤立与排斥的感觉,让自己一而再地逃避沈迷上瘾。这也是书中引述心
理学教授Bruce Alexander所称的心理错位(dislocation),也是成瘾的心理前驱特质。
如果,一个人个性上比较敏感,或者自己较难以调节自身的身心需求,越容易过
度倚赖外界的支持而成瘾。特别是这些缺乏成熟发展性格的成瘾者,因为缺少适当成长性
格的环境、又过度依赖错误的调节方式,一旦有机会接触能增加自己社交能力的药物。就
如同深陷沈沦的泥泞,只身一人踏入成瘾的循环,便难以找到逃离的机会。
另外,少有人是疯狂沉溺于一个单一特殊的物品,成瘾行为含括诱发成瘾的引子
、终止行为与可能的增强行为(正、负)的人事地物。
以食物做举例,例如我喜欢速食而吃上瘾,这并不只代表我沈溺于某种汉堡而已
,而是远在我准备喂我自己吃下美味的汉堡以前,大脑就会开始分泌各种奖励自身行为的
化学物质,让自己沈浸在贺尔蒙的奖赏回馈中。直到我吃完汉堡,结束沉浸在口中的美味
前都涵盖在成瘾行为中,成瘾严重时更是会诱使自己不由自主的一口又一口吃下超过身体
负荷的食物。
所以,成瘾行为破坏的不仅是大脑形塑习惯的化学机制而已,这些行为最终也会
打乱个人过去与社会互动的连结,成瘾的越深、互动的越少,越容易让人陷入难以忍受的
孤独而无法自拔。
这也是为什么作者Gabor Maté,不想把成瘾简化为疾病而已,因为成瘾行为往
往是源自于不稳定的社会关系。如果我们讨论成瘾只把其定位在医院的治疗,那医生能做
的事情往往也非常有限。一个失去正常社会互动的个体,是无法靠着吃药回到正常社会,
治疗成瘾除了吃药外,往往还需要额外搭配心理咨商与社会安置的处理,而我们往往对此
抱持着错误的期待。
但是,成瘾不全然是一种疾病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药物成瘾的认识,大多都知道是有人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慢慢
改变了他的大脑化学构造起其成瘾。但是我们时常有些迷思一致认为是不好的药物影响一
个人会不会成瘾,只要我克制自己不去接触这些具成瘾潜力的药物,我就不可能会上瘾。
但是,这个结论只说对一半,因为碰不到药物,所以我不可能对药物成瘾没错。
但是,当一个人无法正常的宣泄压力,药物只是其中一个发泄的出口而已。我还是可能透
过例如飙车、暴饮暴食、流连游戏等等找到宣泄压力的管道,所以问题是如何抒发与减少
压力,而不是只单就责怪某些释放压力的方法。
此外,我们也经常把成瘾视同急性的病症,认为吃几次药就可以控制,却往往忽
略成瘾其实是长期累积的行为,我们也视而不见成瘾的周遭环境与源头。毕竟,一个人要
养成一项习惯,往往是借助自身所处周遭频繁的互动与累积。 而成瘾行为也是如此,只
不过成瘾对有害物质与行为的依赖更为强烈,也更难以戒断。
也因此治疗成瘾比起一般疾病更需要外界的支持与理解,心理隔离是让人依赖成
瘾的本质,成瘾者的童年劣势再加上滥用毒品的标签,我想在哪里都难有回到正常生活的
机会。
疑问与反思:
1. 上述,都是说的都比做还容易,我也仅能敬佩所有在现场辛劳的工作者...
2. 目前看起来药物成瘾至少还可以吃药控制外,但是今日的网络、游戏成瘾还有办法依
靠药物处理吗?还是我们该回想成瘾的周遭发生了什么事?
3. 童年伤害除了尽早处理外,我们还有什么更完善的接纳方式?
4. 台湾社会的内在压力,除了让我们忧郁症的比例屡创新高外,还有什么外显的特征?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对于书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