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欢场女孩》法国管制主义的演变

楼主: funny1990 (小婷)   2022-08-08 15:52:49
《欢场女孩》法国管制主义的演变
作者: Alain Corbin
译者: 谢珮琪
有读: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html
  我很少会读一本书的“前言”,但这本书,如果直接跳过前言就开始阅读的话,会
有点摸不著头绪。
========
  尽管本书主题有着禁忌的味道,内容却蛮生硬的,也很有学术气息,在文字叙述上没
有活泼生动的表现,其讨论的背景甚至距离台湾的读者有点远——不管是年代(十九世纪
末),还是地理位置(远在一万公里外的法国)——追根究柢,《欢场女孩》并不是一本面
向普罗大众的书籍,它聚焦于1871到1914这段约40年的时间内,法国政府卖淫政策的演变
。作者是一位法国历史学家,但显然没打算把这一段研究当作床边故事:
  "本书并非学术论文,而是一篇随笔,试图辨析性苦闷与卖淫的结构、行为、论述及
政策面向之间存在的连贯性。"(前言)
  他亲切的将本书称之为“随笔”,带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许多历史表格和数据放在书
中,如果不是对历史特别有兴趣的人,很难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这类资料大多集中在书
本的前半段,因此在刚开始看的时候会有点好睡。
  本书书名《欢场女孩》源自于书末<年轻妓女的监禁与反抗>的小节内容。其中的年轻
妓女认为“妓女”是个职业,不应该遭受监禁,因此在各个监禁场所暴动与抗争。
  "她们强调,“我们是欢场女孩”"(第三部,第二章)。
  我的历史仅剩零落的高中记忆,但这段很有法国革命的既视感,配合本书的主题“管
制主义”,我感觉这本书的底层精神是反抗——基于人道,基于人权自由,对于当时严格
监禁妓女措施的反抗。
  而的确,在作者的前言里,提及他希望借由这本书"厘清娼妓活动与当今社会心态之
中,有哪些部分纯属食古不化的反应;哪些部分又是不言自明的接受正在酝酿的结构,由
此反应出革命意志,以及对新型态肉体经济的拒斥。" (前言)
  第三共和政府实施娼妓管制政策,《欢场女孩》出版于1978年,近代法国在2016年正
式废娼;百年前的十九世纪末,44年前的研究随笔,与6年前的废娼法案。时间流转,
让我们得以看见这三个时间点中人类社会对于娼妓这个观念的部份转变。如果你是一位喜
欢历史,不讨厌那些表格数据,又对这主题有点兴趣,愿意在百年前的管制主义背后看见
、并对照比较现在道德观的读者,这本书可以一读,甚至由此延伸展开其他面向的探索。
  以下是我个人稍微整理过的本书大纲与简单心得,会比较著重在我个人认为比较有趣
的部份,如果是对这本书有兴趣的人,我想,应该不太影响就是了……
========
法国管制主义的演变
========
  《欢场女孩》,书名听起来很娇小,但实则是个大块头——因为,本书不以章节为分
割,而是“部”——它一共有三部,第一部讲述旧管制主义的由来与背景,第二部则是谈
为何旧的管制主义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失败,以及随之冒出的众多主义相关概述。第
三部,作者则解释了新的管制主义是如何在众口纷杂、各式思想推拉的情况下夺得胜利,
实行政策改革。
========
第一部 隔离腐败的围栏
========
  旧管制主义的精神背景在于他们认为卖淫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祸患,却是一种必要之恶
。卖淫是一种不得不的存在,它是分解腐败食物的细菌、是吃食尸体的蛆虫,是抑制欲望
无处宣泄男性破坏的一种手段:
  "帕宏_杜夏特雷与当时盛行的有机体理论所见略同,认为卖淫是一种必要的排泄现象
,可以保护社会主体免于疾病侵害"(第一部,第一章)
  就像把马桶关在厕所里面,旧管制主义的重点在于将“卖淫”这件事边缘化,将妓女
关在封闭式的环境里头,从宽容妓院、治疗性病的医院到关押妓女监狱,这些地方,门窗
必须严实、街道上不能有招牌、里头的女子几乎见不得光。扫黄警察会取缔在光天化日下
拉客的女人,妓女们必须登记在案,必须被监控,好让政府能够控制当下社会败坏的部分
,保护既有的阶级和社会秩序……这当然是理想上的措施,实际上仍有私娼存在,都市与
乡下的实施程度也不大相同 。作者在此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描述旧管制主义下的情景,也
提供许多细节,包含妓女在宽容妓院的生活、卖淫的地理差异、阶级差别和当时歧视妓女
的研究。
  由于这个时代并不了解性病和妇女疾病,在旧管制主义底下,医疗体系不但没有治疗
的功能,反而隐含着惩罚性质,因此,理所当然的,这些女人们的反抗,根据书中所说,
就成了一项自19世纪初以来的“传统”。
  虽说在书中被定义为“旧”管制主义,但其背后的精神还是存在于现代社会。尤其是
将卖淫边缘化这件事情:它是一般人很难公开讨论的议题,政治人物不敢碰,父母不敢解
释。台湾的法律允许性专区存在,却没有一个县市敢依法设立*。将本书的第一部和第二
部一起看,可以看见人类社会结构的实质转变似乎比道德观念的转变来的迅速,而法律的
制定又更落后一步。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在万公里外的台湾,仍然能看见观念的相似之
处。
========
第二部 社会变迁与失败
========
  第二部是我个人觉得《欢场女孩》中最为有趣的部分。作者在此解释为何旧的管制主
义会失败,他谈论的面向很广,但不离供给和需求的转变,而这都源自于工业革命后,资
本主义盛行的结果。
  工厂集结大量的单身男性,中产阶级数量增加,百货业、服饰业的兴起增加对年轻女
服务生的需求,军队的改变也影响了军营周遭妓院的生态……社会结构的转变导致旧管制
主义的失败。作者在此讲的详细,我不多赘述,只简单分享一下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两点。
  第一点是需求面。中产阶级数量增加,贵族式的婚姻观念逐渐下放,对这种阶级的男
女来说,女性必须在结婚前保持贞洁,而婚后,以生殖为导向的观念倾向将已婚妇女定义
为“母亲”,而不是情人,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性的挫折促使男性去追求婚外的刺激…
…不只是为了泄欲,也为了追求近似于爱情的关系。
  "此后,卖淫的需求来自性压抑造成的挫折,而性压抑则源于对资产阶级夫妻模式的
维护与推广"(第二部,第二章)
  光的背面会有影子;越是强烈的光,其影子也就越深越黑暗。对婚姻关系与女性贞节
的道德洁癖越高,就越不可能压制卖淫市场。我想,这大概就是生命和欲望总会找到出口
的道理。生孩子是婚姻的事情,因此女人在婚姻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成为母亲,越是强调
这点,就越是削减两性之间追求欢愉的可能。“性挫折”是本书的重点之一,也是我们常
在社会新闻,或网络论坛抱怨文常见的主题,毕竟,在台湾的文化里,我们通常期待孩子
在婚姻关系里出生*。
  第二点是关于供给面。十九世纪末,百货业、服饰业、酒馆等商业场所兴起,都市吸
引了许多女性前来工作,但她们却很难在城市里找到租屋处——当时的房东不愿意将房子
租给年轻的单身女性——她们要不屈就于昂贵的租金,要不就得找个男人帮忙出面打理。
加上这类服务业甚至有淡旺季之分,在经济压力与常常服务富有客户(资产阶级)的情况
下,“找个情人”成为她们生存的条件之一,和资产阶级的需求刚好凑成一对。这种可以
说是模糊,或是广义的卖淫行为超脱了旧管制政策的范围,导致旧管制主义的失败。
  旧时的观念总喜欢将妓女与愚笨、先天基因缺陷、同性恋和面相牵扯在一起,却忽略
了经济也是一大因素。尤其资本主义更强调了钱的重要性,参杂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宗教式微……等等观念转变的背景原因,无法借由一般婚姻与工作稳固经济的女人,卖淫
就成了生活的选项之一。
========
第三部 贩卖恐惧的“新管制主义”
========
  《欢场女孩》最后一部分,谈论的是“新管制主义”如何发展出来,如何在众主义中
脱颖而出。旧的管制政策不可行,新的法律制定就成为各方思想的战场。在第二部的末尾
,作者花了点篇幅谈及当时各个主义对娼妓的看法,从女性主义,无政府主义到几派论述
不大相同的废娼主义,但这些主义对于政策的影响力,远远不及“贩卖恐惧”来的强大。
  第一项恐惧是对于“白奴贸易”的恐惧,尤其对于未成年“贞洁”妇女被人口买卖的
恐惧,在道德与心理同情的层面上,很轻易的就让各国政府成立委员会来起诉人口贩子,
但作者认为此时的管制着重于国际间的未成年少女买卖,忽略了国内妓院间的成年妓女交
易,“白奴”这两个字,也忽略了移民在人口(性交易)贩卖中历经的苦难。
  正因为脆弱的少女比成年妇人更值得同情、相同族裔面临的灾难更能引发人们的同情
,即使在现代社会,近似的观点往往让人忽略移民族群在已开发国家中面临的困境。要不
是如此,2013年台裔记者白晓红卧底英国按摩院的纪录片就不会引起广大的回响*。
  书中提到的第二项恐惧*更为深远:梅毒。性病是欢愉的代价,也是道德谴责最有利
的作用点。医界大肆宣传梅毒的可怕之处,将畸形、死胎、各式恐怖的疾病和身体变化都
通通推给梅毒。借由推广对生育的恐惧和婚姻的价值期许,希望能吓阻青少年的婚前性行
为。
  在这一部分,我个人觉得有点意思的是,在当时,性病的恐惧可以对等于少子化的恐
惧。不若现代社会,我们提升生育率是为了维持经济体大小以及充足的劳动力,在十九世
纪末,学者们担心的是“国家会失去未来的士兵”。
  "阿佛雷德.傅尼叶教授向国会外道德制度委员会的成员问道:“我想,今年因梅毒
而死亡的儿童,有一半或三分之一原本会在二十年之后成为士兵吧?"(第三部,第一章

  由于作者探讨的年代很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的观念认为国家强盛取决于士兵的
数量,不像科技进步的今天,除了国防军军队层面,也很看重经济。
  基于对性病的恐惧,当时的政治人物对卖淫倾向“管制”而非管理。于是,尽管旧管
制主义宣告失败,扫黄警察仍被保留下来,但对于性病妇女疾病的治疗,在医疗进步之下
,终于是治疗大于惩罚性质,比较人性化了。
  尽管改革,但新管制主义仍有“管制”这两个字,在书的末尾,作者仍以妓女们的反
抗结束这本书的“随笔”。
========
跨越时代与距离的回顾
========
  写这篇心得我是有点心虚的,觉得自己对这议题其实也就是一般人的认识,看过去像
是在走马看花,偶尔停下来想一下,在现代台湾还是能看见一些相似的观念和看法,不管
在网络上、新闻上,还是身旁的长辈。那些关于性挫折的抱怨,警察取缔卖淫集团的新闻
,以及传统价值观认为小孩是婚姻的产物……就算《欢场女孩》成书的年代距离现在已经
过了四十多年,讨论的还是百年前的法国环境,显然,有些东西/观念还是能往回追溯的

  《欢场女孩》是一本内容大于文笔的书籍,有可读性但不算太好读。我稍微查了一下
,在博客来上目前我只有看到两本这位作者的翻译书籍,而《欢场女孩》又是作者早期的
作品,因此,我不知道他对于2016法国通过废娼有什么看法。如果要继续就这个主题延伸
阅读下去,也许找一些贴近台湾社会的社会议题书籍会比较合适。
========
*2011年台湾《社会秩序维护法》修法,在姓专区内的性交易不处罚,但目前,没有任何
县市设定性专区。
*<为何孩子越生越少?人口学家郑雁馨谈少子化困境>,一篇在中研院网站上刊登的文

*2013年纪录片<Sex: My British Job>,片中白晓红卧底在华人开设的按摩院内,揭露
了底层女性移民被迫从事性交易的样貌。
*书中内容其实是先提及梅毒才讲到白奴贸易,我只是为了整理方便所以改动顺序。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22-08-10 17:38:00
很好的简介跟摘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