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机缘力》运气不是等待,而是主动创造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2-07-09 18:48:43
《机缘力》读后心得:运气不是等待,而是主动创造
机缘力让你擅长创造好的机运,并且从中把握成功契机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rendipity-mindset/
“那个人会成功都是因为他运气好。”“我就是没像他这么好运啦。”你常听到这种话吗
?其实,“成功”是努力和运气的综合体。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有形的“努力”,而对于无
形的“运气”却感到不可捉摸和难以控制。为什么有人这么幸运?为什么有人坐在原地等
待、甚至认定自己天生没有运气?
这本书在说什么?
《机缘力》的作者是创新及创业领域的专家克里斯汀.布胥(Christian Busch),目前
在伦敦经济学院教书。他统整过去十五年来的案例研究成果,向我们解说运气是如何发生
的、为什么发生在某些人身上,以及给予我们一些“创造好运”的方式。
所谓的“机缘力”(serendipity)指的是“计划之外”的时刻所导致的“意外好运”,
人们在其中的积极决定会导引出正向的结果。作者认为,拥有机缘力思维的人是世界上最
成功且快乐的人,他们为了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所诉诸这项生命哲学,同时,机缘力也是我
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加以培养的能力。
这本书的前半段会破解我们对于机缘力的迷思(以为单纯是走运),然后介绍开放的心态
和察觉机缘力的方法。后半段比较偏重在培养和评估机缘力的方法,其方法还细分成个人
发展和组织营运的层面。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想是:“创造好运,是一门人人都学得
会的技巧。”
看待坏事情的心态会影响运气
在书中有许多幸运和不幸的案例对照,也有一些专门的心理学研究针对这个领域在探讨。
我觉得最有收获的就是,当一个人碰到“坏事情”的时候,他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将
决定他的创造机缘力的机会高低。
英国心理学教授 Richard Wiseman 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的研究团队为那些自认“幸运
”和“不幸”的人们安排一个场景:“想像你人在一间银行里头,抢匪忽然闯进来并开枪
伤到你的肩膀,后来你带着伤逃了出来。”
那些自认为是“不幸”的人们会把这个情况设想成他们人生当中“往往会发生”的倒楣事
情,就只是一连串的糟糕经验再加上这一笔而已。而那些自认“幸运”的人则会这样设想
,状况可能更糟糕,例如“那颗子弹可能会要了我的命”。
更有趣的是,自认“不幸”的人倾向跟那些“比较好运”的人比较,例如在那次抢劫当中
毫发无伤的人。而自认“幸运”的人则倾向跟那些“比较坏运”的人比较,例如在那次抢
劫当中被杀害的人。
研究的结果发现,自认不幸的人比较会谈论自己怎么陷入悲惨当中;自认幸运的人反而谈
论自己何其有幸可以躲过一劫。你觉得,哪一种人在人生当中会体验到比较多的机缘力呢
?当我们倾向认为自己是因为拥有好运气,然后去“连接”自己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往往会找到更有建设性的下一步行动。
那么,我们该怎么创造自己的好运呢?
运气不是靠计画,而是靠准备
作者有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很共鸣,大致上是说:现在世界的复杂度愈来愈高,变化的速度
愈来愈快,不确定性的影响力远高于我们的想像。有太多的商业成功和科学发现都是来自
于意料之外的事件。而这些结果都不是事先可以被计画的。
他评论很多的学校——尤其是商学院——特别注重那种“未来可以靠规划”的观点,这种
方法鼓励人们去假装自己一路上都计画得妥当。但研究发现许多创业家通常只有一个大致
的发展蓝图,他们反而更注意自己眼前有什么资源,例如技术和人脉,然后从这些基础开
始做事。因此,我们无法计画未来的好运会怎么发生,而是善用眼前的资源做好准备,增
加未来抓住好机会的机率。
这也让我想到连续创业家 Jason Roberts 说过我们可以去扩大自己的“幸运表面积”,
他认为:“幸运的程度是跟我们做事情的热情成正比,跟我们有效沟通的人数成正比。”
意思就是,培养做事情的热情和增加有效沟通的人数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我们可以创造
自己的幸运。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或预测机缘力的成果,但我们可以做的是让那些无法预见的事情找上
我们,并且使它出现更好的结果。作者强调:“重点不在于出席露面,而是我们‘怎么’
出席露面。”就像是你上健身房的时候遇到了(可能成为)你人生挚爱的对象,结果你昨
天没洗澡、情绪恶劣、脸色不好,那你们两个最终在一起的机会就微乎其微。
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计划只需要动脑,而准备则需要行动。
创造一个好运的环境
书中引用了详尽的文献资料和案例研究,来解说一个重要观念:“我们可以主动创造出一
个充满机缘力的环境。”作者用了“触发点”来描述各种机缘发生的时机、地点和方式,
并且强调人际网络和社群互动的重要性。
前阵子我看到侯智薰(雷蒙)一段关于“学习”的文字之后有感而发写下:
“被动学习”是读了一本书,然后阖上它,从此不曾再翻阅;是听了一场演讲,只是默默
地听,静静地离开,从此不再提及;是上了一堂课,却不曾想过要付诸练习。
“主动学习”是读了一本书,然后做笔记,重复翻阅写成心得汇整;是听了一场演讲,把
重点速记下来,上网分享给更多人;是上了一堂课,然后实际应用到生活上。
对应到这本书中的机缘力原理,一个被动学习的人所处的环境是“很难遇到机缘力的环境
”,因为他让“学习”这个触发点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主动学习的人创
造了“容易遇到机缘力的环境”,他分享了笔记的重点,被更多的人看到,他应用了课程
所学,影响了生活周遭的人,甚至在他所属的社群继续分享给更多的人。相较之下,好运
最有可能找上的,当然是主动学习的人。
为了遇到好运,不要消极等待,而是主动创造一个好运会降临的环境。
后记:接收好运的能力
《机缘力》书中解析了广泛领域的人物故事,且用极其详尽的案例研究贯穿全书。书中有
许多我曾经读过的故事,作者则用机缘力的角度将这些故事编织成一种崭新的样貌。我认
为这是很大胆且前卫的尝试,能让我们透过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这些故事。
这本书也让我了解到,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乍听之下让人感到惶恐,但正是机缘力可以
发挥作用的地方。如同西门子公司执行长 Joe Kaeser 曾说:“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的
变化会非常快速,所以我们必须创造出具有适应力的思维。这种适应力其实是积极推进变
化的正确要素。”
重点不在于计画所有的事情,而是让自己持续适应变化、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无论
发生什么事都确保自己能发挥最大价值。我们不需要现在就急着把所有事情都弄清楚,而
是透过机缘力的实践方式,从消极的运气等待者,变成主动的运气接收者。
作者: JohnKhan   2022-07-09 19:50:00
感谢分享
作者: Chopin253253 (chopin)   2022-07-10 21:46:00
作者: emile1224   2022-07-11 13:07:00
推,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