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杜斯妥也夫斯基《罪与罚》

楼主: Kafka1883 (老林旧路)   2021-12-05 22:36:05
阅读版本:中译本。高宝出版。连雅慧译。
超级硬的一本书。
全书含有大量意识流的篇幅,不过,不是潜意识那样朦胧不清的抽象意象,
而是内心自我拷问的灵魂独白。所以,并不有趣,也不好阅读。
一、案件
主角罗帝亚杀了两个人,一个是放高利贷的恶毒老太婆,一个是不小心闯入的
无辜善良的老太婆的妹妹丽莎。
罗帝亚的杀人动机很简单:把老太婆杀了,她的许许多多债务人可以因此解脱;
抢了她的钱,分给有需要的人也能造福很多人。
这个概念,是罗帝亚心中所想,也在小酒馆里其他客人的闲谈中出现过。
代表大家都有这个想法,从古以来直至今日都存在的观念:劫富济贫。
二、灵魂拷问
罗帝亚杀人后的痛苦主要来自三个面向:案件本身、身边关爱他的人
以及道德的辩论与挣扎。
在犯案后到自首的这段期间,他无时无刻都在为这三件事痛苦;
他内心的话语已经藏不住,甚至出现自言自语的倾向。
在这段期间,他的神经逐渐衰弱,但意识依然清楚。
三、自首与苦刑
罗帝亚在苏妮雅和侦办案件的波非瑞的劝说下,最后自首,并获得了相当优惠的减刑
(书中的形容):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刑八年。
审判时,他的亲友们为他奔走,提出有利于他人品的证据;并且使种种迹象证明,
罗帝亚犯罪时已处于精神耗弱的状态。
这些都无可厚非,我可以从书中的线索中看出罗帝亚确实是个本性向善的人。
但有一点我非常不满意:那就是丽莎的死的裁判。
在小说开端,作者让罗帝亚因为意外而多杀了一个无辜的人,
这样的设计让这个案件增添了一点争执性:不是那么的“行侠仗义,劫富济贫”。
在杀人后,罗帝亚心中有过因为杀了丽莎而后悔,但这似乎不构成他
内心煎熬的主要理由。
在审判中甚至因为“罗帝亚失手多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正好证明他精神衰弱”
而对他减刑。
讽刺的是,这杀了一个无辜之人的事件本该被评价为极恶,但却成为他减刑的理由。
苏妮雅和丽莎本是朋友,听闻罗帝亚杀了她,不但没有背弃他,反而同情地为他哭泣。
罗帝亚在流放西伯利亚,因为始终认为自己不违反道德上的罪,所以内心煎熬痛苦。
他不认为他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是错的,他煎熬的是他必须承受这个社会上
所有人都认为他有罪这件事。
他心中偶尔虽然想着“可怜的丽莎”,但并没有在这件事上有太多思考后悔,
只是归咎于“她运气不好,正好在那时回来”,这件事不是他能控制的范围。
这是让我最不满意的一个地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杜斯妥也夫斯基传达出的讯息:
只要事情的主要部分(杀死老太婆)得出一个结论,细节的部分(丽莎意外被杀)
也能被众人用各种理由合理化?
四、结局
罗帝亚在西伯利亚得到救赎,让全书灰暗的色调终于有了明亮的色彩。
然而这样的结局,对我来说,还是太明亮了些。
直到读到最后,我突然生出一种感觉:果然是那个年代啊,
虽然前面的情节把主角整得无比憔悴,但一切似乎都是为了结局的铺垫,
好赐给主角救赎。
作者: RedRoaringBe (赤哮熊)   2021-12-06 00:47:00
俄国文学很多都好硬,谢谢你愿意分享心得
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2021-12-06 01:26:00
罪与罚多少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写自己吧,没有爱和没有宗教的人就没有道德观,没得救的,最后主角跟他一样信了教找到爱人,才会改变想法和人生。我个人是觉得算是传道小说吧
作者: joepllee   2021-12-06 01:34:00
这本我看了超痛苦,内心戏超多的
作者: MScorsese (^^)   2021-12-06 10:22:00
这本是我第一本读完觉得经典 但不忍读第二次的书
作者: ophanim (百合大法好)   2021-12-07 17:07:00
看完对罪跟罚有新的认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