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盈如 Sandy Su
心得:
职场,多数人生命必经之所在并陪伴你我度过人生超过1/3的时间。大多时候
我们注视着眼前工作目标与进度,堆叠著自身的经验持续向前。而未来的职
场堆叠著自身的经验持续向前。面对未来更未知的职涯,我们应该如何提升
或是维持自身的能力,本书作者有着许多建议,浓缩了过往人资及生命经历
提供解方。对于向往走出台湾迎向国际取得工作的读者也是一本很好的书籍
。而阅读完本书,对于正在进行职涯转换的我也有了一些原本没有的想法跟
动力。
在推荐序当中,徐智明先生浓缩了本书的四大精华,是本书反复出现的概念
。心得就徐先生提及的四大精华与大家一起分享。
1.建立人脉网
人从出生直至死亡,多数都无法独自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求学阶段透过同侪
互动习得社会化,出社会就职开始与同事上司互动,不管好坏都会得到个人
的经验。人的互动在任何时刻都是一个学习,可能好坏皆收,但试着将人的
互动转为让自己发展的契机与资源,有着良好的互动或许就在某些时刻人脉
将会成为一个关键要素影响职涯发展。
在作者的过往接触案例中,许多能够往更好的领域发展的职涯都在某些时刻
透过自身建立的人脉网取得工作机会。作者将人脉分为专业人脉与社交人脉
。专业人脉为工作职场的同事或上司,社交人脉则为日常兴趣的交会所认识
的朋友。不管何者都应该建立,在作者提及的案例中,许多英国与日本的案
例在某些“关键时刻”,都是透过人脉网让这些案例能够化险为夷,进而改
变各个案例的人生。最让我印象的是日本整骨摄影师的案例。
对于自己来说,本身相对比较孤僻,比较不爱社交能力也较少与人交流。但
对于人脉网的感受我能够完全认同。年轻时也曾跟着打工度假热潮前往南半
球打工度假,在初入澳洲的土地时,我也是透著学妹的介绍开始拥有第一份
工作,接着透过其他朋友的发展开始获得稳定的工作,进而可以透过工作取
得的薪水领略澳洲的美好。返回台湾后在原本的自行车社团也认识许多不同领
域的朋友,在这当中也向其请益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进而增加自己的知
识以及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如果没有这些人脉的建立以及延续,我想自己
无法创造美好的回忆。所以不管你是否喜爱交际,试着去建立自身的人脉资
源,在未来职场发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2.保有学习的态度
相比于国外职场的快速风吹草动,台湾的职场少了比较多的“刺激”。就过
往父母亲一辈时常听到走进一间公司直到退休没有换过工作的经历,虽然现
在对于年轻人实在是不太可能再发生,但台湾的职场因为亚洲的整体观念下
,整体的变动幅度不像欧美来得剧烈。一道命令一个部门隔天就消失职员遣
散的状况在台湾的传统公司内很少发现,于此台湾人对于“后路”的思考就
没有这么明显。国外随时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工作反而建立起很强的学习风
气,可能在一个行业遭到裁撤,马上就会去学习新的技能进入到另一个产业
。对比台湾的职场文化,若是想要在相对安稳的环境思考转职或进修,或年
纪大的情况思考下一步的发展,往往都会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有时候在这
种风气之下反而会丧失主动学习的契机。过度的保守有时候在遭遇危机时会
遇到无法抵抗的状况。
作者建议要随时吸收不同产业的新知,透过上述的人脉网(不管是专业或是
社交)就是一个不错的资讯来源。如果在业内的话也可以学习不同部门的专
业知识,或许在未来一个转换的契机会给自己一个帮助。学习的内容可以朝
向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发展,若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或拥有专业的执照或是认
证,也能成为自身另一份收入来源(斜杠)。对我自己而言持续的学习新知
某种程度也是帮助自己的大脑更新以及升级,过往的某些经验在过往的时代
可能会有百分之百的效用,但放在现今会是未来是否还能如此。我想是需要
打上问号。所以持续吸收新知保有求知欲也能让自己拥有现代职场所需具备
的技能。对于职场管理人或是老板而言,若是一个人的自主学习动机很高,
在求职或是晋升也是会比其他人拥有更多条件及机会,毕竟这代表着你比其
他人拥有更多的优势及技能。试着思考如果你是老板,在招募或是升职的名
单内,你会怎么思考候选名单内的人选呢?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现代工作忙碌可能回家还有家庭琐事需要处理,哪有时间
学习呢?不管时间是否零碎,能开始学习就是一件好事,先不要去思考是否
能拥有完整的一小时或是只有十分钟。先开始学习,后面遭遇到的问题,若
是有兴趣的领域,相信大家也会花破碎的时间进来钻研学习。自身所学习到
的知识也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的资产或是宝藏(梦幻讲法)。
3.分析公司组织图与国际人才需求
如果上一点的自主学习能力你已经拥有,可能正在思索下一个学习目标,不
仿参考公司组织图或是目前人才需求最高的技术。
在分析公司组织图当中,作者举例日本日产汽车与马自达汽车的差异,透过
两者之间官网不同出现的关键字当中,能得知两者对于组织分部的端倪,日
产相对于马自达仍较为传统,马自达则能感觉到相对拥有创新能力。在思考
就业或转职时可以主动取得投履历公司相关资讯,分析适合你任职的公司。
时常听到有些人走近不适合的公司,或许是组织文化与自己的个性有所冲突
。敢于创新的人走进观念较为保守的公司,不喜欢变化的人走进随时都在改
变的公司,这都会造成自己与公司的期待落差。若是你也如此试着分析自己
与任职公司的差异,或许会发现是组织文化所导致。
不考虑转职或是转换公司时,也能分析自己的公司组织图。作者举例通路商
在过往可能会在传统超市或是一般通路配有人数较多的员工,但因网络崛起
的关系,通路商的人力配置也会往网络方面调整,若是网络能提供更高的获
益这时传统通路的人力也可能缩减。随时关注自身公司或是未来想前进发展
产业的动态随时卡位。这点作者书中举的几个成功案例有些都是透过分析公
司的组织发现职缺的可能而争取到不错的位置。
从通路商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同个公司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人力配置,也
表示在不同时代同样的人会有不同的职业技能的要求,而走进国际职场,人
才需求的质量应会再拉高一个层级,若想往国际职场发展可以试着透过人脉
或是其他资源取得目前业内即战力所具备的技能。国内的话也要随时关注自
身领域的技能发展,以免落后产业,避免通路商组织改变的情况在自己身上
发生。
4.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承担责任的勇气
公司组织为何聘请一个人任职,不外乎是要透过个人能力协助公司解决眼前
的问题并且获利,所以不管是在2021或是2030年这个概念基本上都不会改变
。然而我们要如何在任何时代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还是要透过上面
第二点所说的保持自主学习的动机,去发现每个时代独特的问题进而去解决
。还记得在大学在举办活动时曾被学长告知“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这让我理解到不管任何时候都会有问题正在发生,如何去处理跟面对也是一
个课题,也是一个取得薪水的方法。
而当问题发生了,我们是否能够有勇气去面对并将事情解决,我想是超越解
决问题更高的层级。毕竟在职场阅历越多越会发现真正敢于承担的人实属少
数,如何成为能够承担责任之人。除了具备问题解决能力,我想不外乎就是
对于职场的热忱以及一股拼劲,或者是更现实的薪资收入。
关于斜杠:
在前面的四大精华之外,作者也在书中稍微提及斜杠。
斜杠名词大概这几年快速出现在世人耳中,而究竟怎样才能定义斜杠,作者
认为应该是要能够有能力成为第二个专长,书中举例英国案例的中文保母仲
介,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透过在当地运用中文能力获得报酬。而失败的案
例是多才却不专精,虽然知晓概略的模式,但无法获利跟维持在一定的竞争
地位,这会让斜杠落得失败的下场。
这对自己也是一个警惕,对于其他人我一直是属于“工具人”的定位,我自
几也非常喜欢吸收新的知识,虽然这表示知道跟能解决的事情很多,但是否
能真的将技能或方法转换为现金流,我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说可以。我想如
何将自己喜欢的兴趣转换成现金,也是在斜杠之路必须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