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像我这样的一个记者

楼主: biemelo157 (瓜瓜)   2021-01-10 21:32:17
作者介绍
《像我这样的一个记者》由房慧真所著。房慧真曾任职于《壹周刊》撰写人物专访,现任
职于非营利网络媒体《报导者》。在记者之前,房慧真是台大中文博士班的学生,虽然没
有完成学业,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文学界中拥有一片天地,其著有散文集《单向街》、《小
尘埃》与《河流》。
书籍简介
《像我这样的一个记者》收录了房慧真人物采访文章共三十三篇,记者私语十三篇,访后
拾遗七篇,现场纪实两篇,以及采访心法一篇。从收录的章节编排来看,不少人会将本书
视作一本人物采访集,但其实这本书不止于此。房慧真说:“我感性、滥情,有时还有小
小的偏执,在这里我不写中立客观歌功颂德的人物报导,我只写从我眼睛看出去的世界”
。比起严肃的专访,房慧真的专栏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观察性质的、散文的、日
记式的文章。
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游于艺》、《志于道》、《依于仁》和《据于德》,这四
章的取名来自论语的述而篇。原文的排序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知道
作者在安排内容顺序时别有的巧思是什么,总不可能是不小心排序错误。本篇心得,我会
针对四个章节采访的人物做罗列,并且各举其中的一篇作分享。
我不知道这篇心得写起来会是什么样子,是洋溢着文学气息?还是充满批判与反思?本书
《像我这样的一个记者》取名自知名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描写
了俗世社会对爱的病态概念;而《像我这样的一个记者》则从房慧真特有的视角去写许多
的人物与社会事件,这两者都是带有独特结构和自我特色的著作,那接下来,让我邀请你
一起阅读,“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写下的心得内容吧,愿此篇内容也能像前面两者一样
独树一格。
内容简介
#游于艺:君子游于艺,游乃遨游,艺为六艺。
( 西西、叶德娴、洪金宝、王小棣、王羽、蒋友梅、赵德胤、文夏、詹朴、李屏宾、侯
孝贤)
“君子游于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不免产生很大的想像空间。游乃遨游,这没什么问题
,那艺呢?现代人看到艺字多半联想到艺术,是浪漫、是创造、是诗和远方。这想法倒也
没错,只是不大完整。儒家所谓的艺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为礼节、
乐为音乐、射指射箭、御指驾马、书是文学、数是算数。不过房慧真的“艺”倒也不全指
这六项,从上述的采访名单可以看出这章节包含了作家、演员、导演与艺术家,那么用艺
术来作为这个“艺”的诠释也不算差的太远。
我们谈谈洪金宝。
我对洪金宝唯一的印象,是在《叶问》这部电影里面,洪金宝饰演的洪师父。洪师父在擂
台上的那场戏:“污辱我可以,但污辱中国武术就不行。”至今仍是我对叶问这部电影印
象最深刻的片段。在这篇采访文章中,房慧真让读者看到了洪金宝从少年时期被送进“中
国戏剧学校”一直到创立洪家班,再到武打片没落后,港片被周星驰的无厘头一桶天下的
过程。而这些内容,花了不到两页的篇幅。
你说:“这么少的篇幅怎么可能钜细靡遗的描述清楚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呢?”没错,所以
房慧真也没有打算钜细靡遗的写出每一个细节,她将一切的资料,举凡对谈内容、事件发
生的背景与现场观察到的一言一行都整理成围绕着一个主题的文字。那个主题,在洪金宝
身上就是“大哥”。在华语影坛中,能让成龙喊上一声大哥的,唯有洪金宝,他是大哥中
的大哥。
在本篇访问的后记中,房慧真写道:“正在当大哥的人,你一定要谦逊,要不然会被说是
高傲;曾经是大哥的人,你更要谦逊,要不然别人会质疑你凭什么还这么跩,这就是大哥
的宿命。”当我看到这句总结,我突然看到洪金宝肩膀上扛着的那个沉沉的担子,他为人
慷慨、行正坐直,原来都是因为自己为能扛起这个担子所做的努力。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宿
命,但我认为,这不正是换了一个名为“大哥”的限制、君子追求的六艺之礼吗。
#志于道:君子志于道,志乃志向,道为大道。
(朱天衣、丘成桐、朱家明、刘培基、周俊勋、北岛、廖亦武、徐冰、李沧东、陈为廷)
君子“志于道”其实有两个出处,第一自然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论语述而篇,第二的出处则
是儒学大家孟子《尽心上》的东山章。“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
不成章不达。”这句话指的是水流这种东西,在注满了低洼之处之前不会前行;君子的志
向在于道,但这“道”若不具有一定的规模,那么这种志向是不会达成的。
所谓具有规模的“道”,即为大道。什么是大道?我认为怎么翻译大道都可以,无论是人
道或是天道,大道指的是“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可以直接理解为马斯洛
五大需求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也就是那些让人在价值观上超脱小我的事物。所以在这
一章的采访内容你会看到有追求学术理想的、追逐个人技艺的或是挺身而出追赶社会理想
的,以各式各样的姿势绽放著光芒的人们。
我们谈谈丘成桐。
如果要以知名度来挑选介绍对象,在我的生活圈中,这一章节的人物当以陈为廷最有名。
再不然也是红面棋王周俊勋,虽然现在大家提到围棋第一个想到的总是黑嘉嘉。不过我挑
的对象是丘成桐,不为什么,只是觉得台湾社会对这些在学术领域奋斗、努力将世界的知
识边界向外拓展的人不太友善,因此心生可惜之感,但除了可惜之外,我又有点其他话想
说。
丘成桐作为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在数学界的地位自然是不在话下,但他究
竟做了什么呢?他解决的是一个名为卡拉比的几何学家提出的猜想,这猜想以及猜想的证
明过程实在复杂,牵扯到大量的几何学及其延伸,例如微分几何、拓墣学等等。我想如果
不是数学专业的读者一般都是看不懂这个证明的(本人文科生也看不太懂)。如果真的要
简单的说,我理解的卡拉比猜想就是想证明一个高维度的复流形的一般规律。
光是“流形”这个概念就够让门外汉头疼了,另外还牵扯到“维度”。不过好在我们不需
要真的在这里探讨细节,跳到结论吧:丘成桐证明的的结论恰好可以应用到物理学上的弦
论。弦论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宇宙的本质是奇怪的线,也就是所谓的“弦”,在十维空间里
震动。讲到这里你应该也发现了,丘成桐证明的“卡拉比 - 丘流形”能在解释维度的模
型计算上大显神威。
好,科普的内容就到这里结束。我想说的是,就算我们努力用白话文说明这些前沿科技给
大众听,又有多少人听的懂呢?人们不在乎这些,人们只在乎自己能使用到的、能看到的
东西。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使用导航,但有多少人稍微理解过 100 年前发表的相对论呢
?在 SAAS 服务盛行的现代,在计算机已经半脚踏入量子领域,要开启全新世代的这个世
纪,有多少人知道基本的量子学说?或是基础的计算机理论?或是图灵或冯诺伊曼的任何
成就呢?
我不是要说现代人不好学,而是看完丘成桐的访谈后我突然感到很茫然。我觉得近 100
年来的知识已经进入相对高等的领域,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随便在实验室做实验发生个插曲
就能发现伏打电池或抗生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如果你的大道在于知识领域,你几乎必
须从小孜孜不倦,在伟人的肩膀上埋头啃著更多伟人留下来的成果,当你终于也结出自己
的果实时,你会发现你早已爬到远离一般人的高度,一般人看不见你,也看不见你的成就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如果这个道过于庞大,以至于难以达成;如果这个道过
于隐晦,以至于难以成章难以通达,那追逐大道的过程中该有多么艰辛阿。当然,在学界
中这些人还是闪耀之星,还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在学界之外呢?如果坐在路边的咖啡厅
,人来人往的闲言闲语中不再是讨论被风向吹的东倒西歪的政治议题,而是物理学又有什
么新进展、数学又有什么大难题、经济学又出现了什么新分支等等,这个乱纷纷的世界会
不会好一些。如果每个人都有大道,如果每个人也都愿意关心一下其他人的大道,如果所
有人的大道都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么这世界会不会就是儒学崇尚的充满君子的世界。我不
知道。
#依于仁:君子依于仁,依乃依倚,仁为仁心。
(一访达赖喇嘛、二访达赖喇嘛)
“君子依于仁”这个“依”字用的着实不错,可以理解成依赖、依从或是依附,不过我最
钟意的翻译是源于。君子的行为都需源于仁心,这是我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那什么是仁
心呢?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倡导的是人心本善,他老人家认为恻隐之心是
萌发仁心的关键,而恻隐之心也是人心本来就具有的天赋,于是仁即为人、仁心亦为人心
。所以我们可以对“君子的行为都需源于仁心”这句话作延伸:君子都行为都需源于人心
。这也是人本主义最重要的精神:“人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们谈谈达赖喇嘛。
我跟达赖喇嘛不熟,不是不认识的那种不熟,是明明这个人享有大名但我对此基本一无所
知的那种不熟。达赖喇嘛似乎是一个被中国迫害的政权领导人,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在我的
知识盲区。那看完房慧真的访谈后我对达赖喇嘛有更深的认识吗?有的,不过我得到最多
的不是达赖喇嘛如何如何,而是得到一个记者在面对一项素材时,抱有的那种决心;一个
记者在面对一项重复的素材时,带有着那种多维的书写角度。
房慧真在后记中提到:“先不论采访的人,是名满天下,还是无名小卒。重访一个人,对
于写人物采访的记者,是极大的考验。”为什么是大考验呢?房慧真继续写道:“写一个
人,就要抱着一次写透的决心,换言之,就是‘一刀毙命’,写尽他的一生,而分他又出
了新书上了新片。”重复写人已经很难了,更何况这一次,房慧真写的是神一般的宗教领
袖。
因此,房慧真对自己的第二次访谈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把一个神,彻彻底底还原成一个
人。”于是在第二次访谈中,除了看到第一次访谈时就看过的达赖喇嘛的好奇心,你还会
看到这位如火如光般明亮的人物转过身来,坑坑疤疤的另一面。无论是生前大起大落的第
十世班禅喇嘛,或是达赖喇嘛从小就被类似软禁般供奉起来的经历。
很可惜的是,这一段我没法写出达赖喇嘛与“依于仁”之间的关系,虽然我强烈感受到他
们两者是紧紧相连的,但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字句来描述。意会与言传,原来还隔着这么
一大段距离。
#据于德:君子据于德,据乃杖持,德为道德。
(詹顺贵、徐世荣、曾道雄、笑蜀、黄明镇、奥比萨克斯、杨婕妤、梁国雄)
“君子据于德”,据指的是一个人拿着一个拐杖,这可不是指他跛脚,而是指当老人走路
歪歪斜斜的时候,就会使用拐杖以走的正直。在古文中,杖持比较鲜明的形象应该是在礼
记的王制中提到的:“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一种常见
的解释是,持杖是一种表示身份与年纪的方式,以示国家尊重长者的程度。若人处壮年就
不需要持杖,在国内见到高官就应该向前行礼,而持杖者则可豁免。这么说来,据这个字
带表尊重与正直。因此“君子据于德”可以理解成:君子应以正直的道德为本。
我们谈谈詹顺贵。
詹顺贵是一位行侠仗义的律师,是弱势群体权利救济道路上的称职向导。有看过“无照律
师”吗?詹顺贵给我的形象就像是中途离开事务所的 MIke,专为那些需要法律救援的人
们进行法庭上的攻防战。律师这个职业在我个人的印象中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说他们只会
为有钱人辩护,有人会指责那些为死刑犯开脱的律师,在这么一个饱受争议的职业中,当
真有正义、当真有道德存在吗?
詹顺贵给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但我并不是想说为弱势发生才是执行正义、才是道德
的方式。所谓道德,其实只是单纯的“因为他需要帮助,所以我就过来了”这种想法,有
人有困难就去救助,有人需要救济就发挥自己的专业,只是刚好社会上需要救济需要帮助
的人多为弱势而已。
心得
我在前言提到,论语述而篇的顺序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先了解大
道为何,也就是确认人生的终极目标后,君子就该踏上追逐目标的旅程,在这趟旅程中颠
颇是难免的,因此需要带领君子走向正轨的道德,以及遇到需要做判断时的仁心。而六艺
则是追逐结果的展现,是一场为期一生的成果发表会。
那本书以“游于艺,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的顺序为分类的用意是什么呢?既不是时
间先后,也不是依照社会地位,我在想,会不会是一个视角拉远拉近的过程呢?房慧真先
从游于艺开始,这章节介绍的多为艺人、艺术家、导演,这些人的作品贴近我们的生活,
但优秀的作品内涵总是剑指著远方;于是第二章房慧真领着读著真的去了一趟远方,看看
那些追逐远方的人抱持的信念为何;当我们正在赞叹那些人的超我的大道时,房慧真猝不
及防的将我们推向大道的终点,神一般的达赖喇嘛那边。
我们在达赖喇嘛那里试图感受宇宙的边界、大道的终点,却发现这个神一般的男人的心,
根本无关远方。他在乎的是近处,他好奇身边的新奇事物,他关心每一个来找他对话的人
,他不谈大道,他以行为改变了藏族一直以来政教合一的传统;他不把自身置于远方,他
跟政府谈判,带领藏族新生。这个男人,这个代表远方大道的男人,却对我们揭示了远方
不远,吾身附近皆有远方。
我们错愕,困惑。我们从自己出发,把视角放到自己之外的大道上,追随大道的痕迹去翻
山越岭,得到的回应是其实起点亦是终点。我们失落,那追逐还有什么意义?我们陷入了
一阵低潮。但就在此时,房慧真似乎早已经运筹帷幄过了,她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带来了援
军,带来了我们的救赎,带来了那些据于德的人们。他们会给我们帮助,一如他们以往救
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
后记
《像我这样的一个记者》一书共 391 页,还附赠了一个小本本,算是房慧真的小日记。
记者给大家的感受通常不好,网络上常有这种调侃“小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尤其房
慧真先前服务的单位又是恶名昭彰的八卦杂志《壹周刊》。不过,房慧真负责的字段是人
物专访,是充满腥羶色的乱场上难得的一块净土,也许念完本书能让你对记者的一些既定
印象改观。房慧真对于壹周刊的状况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因为一个报社不可能以人物专
访维生。没有人会看的,与其说这个专栏是乱场上的净土,不如说是为了这块净土才产生
了一大片乱场。没有八卦带来的利润,哪来的经费去做深度访谈呢。
房慧真现在服务于《报导者》。《报导者》是非营利性质的媒体,这阵子还算出名,他们
在进军 podcast 第一集做的毒品产业炼报导掀起了不小的话题。如果你看完本书也喜欢
房慧真的文字,也喜欢像她那样的记者的话,我推荐你去逛逛他们的网站。最后,我会把
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个人,念这本书不需要有什么心理预备,也不需要任何的学术背景,只
要你有一段时间,就让房慧真的文字那你进入三十三个人不同的生命历程当中。
作者: benothing (禹枫)   2021-01-10 23:01:00
谢谢分享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21-01-10 23:32:00
丘成桐/达赖的档次 太高了以为站在NBA球员身边 干 这真大只!! 问题那是蓝鲸!!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21-01-11 00:15:00
!!!
作者: Nasta (Nasta)   2021-01-11 00:48:00
谢谢分享
作者: offsetyrn (offset)   2021-01-11 10:48:00
借问房的散文风格是怎样呢?不限本着,包含她之前的散文作品。
作者: CY40 (尚未通过认证)   2021-01-11 23:20:00
可搭配董成瑜【华丽的告解】看,比较两人的写作风格
作者: nah (每晚一盅孟婆汤)   2021-01-12 10:18:00
以前壹周刊最爱看董成瑜的人物专访 后来房慧真也不错
作者: yoyoyeeee (yoyo)   2021-01-12 23:12:00
喜欢她刻画人物的方式,总能表现的立体且有温度
作者: glenna9305 (凡云)   2021-01-15 08:36:00
房的散文风格算是清冷,我满喜欢单向街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