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为什么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

楼主: Govz (早起吃饱饱 心情好~)   2021-01-04 19:55:42
网志图文版:https://reurl.cc/R1KQ6G
============以下全文贴上===============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
念了好多书、上了好多课,
但别人问你那本书、那堂课在讲什么,总是想不清楚,也讲不清楚?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觉得自己很努力地输入知识,但和顺利输出使用之间,总觉得有些距离?
上课时总是逐字抄笔记,但是回头看的动机很低很低‧‧‧
为了让2021年的学习和知识输出更有效率,所以从三本书籍开始,整理自己的行动方案。
第一本是《原子习惯》;
第二本是《工作与生活的技术》;
第三本是今天分享的《为什么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
目标是:今年所有阅读、线上和实体课程,
都参考《为什么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模式记录。
在这边分享的内容,比较偏向书里定义的‘学习笔记’的实作。
经过一周的阅读加上一周的实作,整理心得如下:
一、三个核心概念
1. 架构为王
在书中,作者高桥政史提出在我们身边,几个关于‘架构’的例子。
原来我们是这么地需要架构,而且架构也是无所不在。
包括道路上的中央分隔线、篮球架的篮圈、停车格挡板等等。
如果没有这些以线为主的框架,在行车、投篮、停车时,肯定是混乱不堪‧‧‧
学习和吸收资讯时也是一样。
如果没有理解和作为依归的架构,所有的讯息会是杂乱分散的单点,也就难以运用。
在《为什么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提出了两个层次的架构:
1) 笔记本架构:
如何使用笔记本,就是底下提到的‘黄金三分割’和‘以终为始’概念、
什么样的笔记本是有效的,包括不要太小本(会难以写下资讯的架构)、
横式为主(符合人类眼睛的生理构造,帮助阅读和理解)等
2) 内容架构:
如何让资讯以容易理解的样貌呈现,提供架构势在必行。
作者分享了很精要的几种做法,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内容。
(1) 区分事实(客观)和意见(主观)
(2) 用丰田的五个为什么,把问题点的成因,排成流程图
(3) 逻辑连接:用推展(Why? Because…)、归纳(All in all)、强调(Most importantly)
把内容连起来
2. 黄金三分割
作者介绍了很多种成功人士使用的笔记术,包括:康乃尔、东大、麦肯锡等。
不管如何分割笔记本版面,共通点就是‘3’这个数字。
三个分割,可以代表
1) 学习时的板书、察觉点、归纳
2) 顾问思考的事实(天空乌云)、解释(下雨)、行动(带伞)
3) 理解问题的现况、问题、策略
4) 笔记使用的记忆、思考、传达
5) 决胜笔记和报纸头条的标题、图表、内容
三种分类的架构,让我们的头脑容易接受,又能快速地应用,帮助跳脱单点的思考。
很有趣的是,在简报和沟通表达领域中,专家也相信‘列出三点’、‘The Rule of
Three’,也能帮助我们传达讯息与说服他人。
间接印证了跨领域的法则,也是共通可延伸的。
3. 以终为始
除了黄金三分割以外,高桥政史提出的方格笔记术,开页最上端三公分的空间,必须画上
一条横线,注明本页主题与三个重点和论点。
在学习笔记中,我们会在板书或资讯中,浓缩出重点;
在工作笔记中,我们会在了解事实和理解思考后,浓缩出想法和行动方案。
这时候,把最后的重点,放到笔记的最顶层,可以帮助快速地回顾本主题,也是传达的重
点。
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与成功有约》(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的其中一个习惯‘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在高桥政史的方
格笔记术中,也巧妙地用上了。
二、六点心得
1. 善用架构,理解与精简获得资讯:
用左侧空间,写下一主题内容。在有限的空间里,是促使写下重点中的重点,并且注意整
体架构。是避免逐字抄笔记的第一步。
2. 思考和行动,可以隔天再写:
回顾&加强记忆点。在阅读新题材时,需要来回阅读和思考,不一次写完笔记,等于给自
己重复阅读和思考的机会。
3. 利用图像和图表帮助记忆、思考和理解:
让内容视觉化,就能够快速地引述,和图像记忆法的原理是相似的。
4. 降低实作的困难:用粗笔画线,就不需要用尺;一天一张笔记;使用好笔记本
如同作者说的,笔记本一定要够大本,才有足够空间留白,也能在单一开页写下一主题;
还有一个大大重点,就是一定要可以完全平摊,所以要特别注意笔记本的装订方式。
如果不能平摊,就表示中间思考区会非常难书写,保证没两下就不想写了‧‧‧
5. 有计画地选择主题,并为该主题留空白页,有助于激励自己完成学习。
以《为什么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为例,这本书共有五章:
第一二章为概述,第三章讲学习笔记,第四章讲工作笔记,第五章讲简报笔记,
如果计画要把本书转换为自己的笔记内容,可以保留四个连续的开页,依序写入每章的主
题内容。
这样在找资讯时容易,未来也可以编页码,替该本笔记本写目录;
如果同时念好几本书和题材,也可以确保单一题材会连在一起;
对我来说,这有点像原子习惯里面说的习惯追踪器,每完成一个开页的内容,就像是完成
一个既定的作业,十分有成就感。
6. 实作例子:轻松谈演讲 心得笔记
《为什么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博客来网络书店购买连结:
电子书: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76474?sloc=main
实体书【图解范例版】: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3074?sloc=main
推荐方格笔记本:青青 简单生活 16K方格笔记书
黑:https://shop.tcsb.com.tw/zh-TW/ste/product?saleid=20201224000031
蓝:https://shop.tcsb.com.tw/zh-TW/ste/product?saleid=20201224000030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1-01-04 20:27:00
推心得。不过要心中先有架构的使用者笔记才会好用?刚开始什么架构模板都没看过的新手也许用不太顺
作者: wtchen (没有存在感的人)   2021-01-04 21:43:00
没法子写方程式....
作者: scimonster (紫色的初夏)   2021-01-04 22:26:00
当笨蛋也开始用方格笔记本
作者: vyjssm (散人)   2021-01-04 23:34:00
PDF,有index,note,multiple search,最方便好看
作者: Sniqow (Sniqow)   2021-01-05 07:14:00
聪明人用方格 不等于用方格是聪明人为什么法律人爱用legeal pad?...legal
作者: yudofu (豆腐)   2021-01-05 10:05:00
笔记本没有默认版面,用笔大概画一下白纸也不妨碍使用,像我都只收集背面空白的影印纸夹起来,要康奈尔要麦肯锡用铅笔画什么都有,根本不花钱买活页纸或笔记本。只是台湾人唸到大学毕业起码要作16年笔记,也该有自己的风格了,像我看各种笔记法其实也只是参考用,如果16年都没有作出一套自己的作法,在学笔记术之前恐怕应该先思考自己究竟想从笔记里得到什么改变。
作者: warrenchen (来,玩棋吧! :])   2021-01-06 10:43:00
感谢分享。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空白本做第一次笔记(心智图),再用数位化或点阵笔记本做第二次整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