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最高学习法》让影响力深植人心12个关键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0-08-22 12:33:38
《最高学习法》心得:让影响力“深植人心”的12个关键
活用脑神经科学给我们的启示,触发学习与记忆的关键开关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start-influencing/
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是老师?因为我们必须透过如何“教”,才会知道如何“
学”;透过如何“记”,才会明白如何“读”;透过如何“听”,才能够练习如何“思考
”。我想跟你介绍一本对“教学和学习”有着深刻洞见和启发的书。
这本书在说什么?
《最高学习法》的作者是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杰里德.库尼.霍维斯(Jared
Cooney Horvath),他擅长人类学习、记忆和脑部刺激的相关研究。他在这本书的一开始
,就直截了当地说明写这本书的目的:
我会探索脑科学研究,深入分析各种心理现象,再运用一些有趣的实验,向你说明十二个
关于人类如何思考、学习与记忆的核心观念。我的目的除了帮助你运用这些观念,也要你
深刻了解它们,确保不管在什么样的状况或环境里,你想传达的知识都能真的被理解、记
住,也能发挥效用。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特别,书的本身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简报演讲。作者透过书页之间不
同的编排方式,完美诠释了自己的理论,我在读的当下已经很惊讶,读完之后更是佩服。
附带一提,这本书最好去买“纸本书”来读,电子书效果会大打折扣。
一本教人如何让讯息“深植人心”的书,读完之后也的确让这些概念“深植我心”,还有
什么比这更好的示范?以下摘要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重点精华,试着让你理解为什么“教
学和学习”是一体两面且息息相关的事情。
【图解12个关键】 https://imgur.com/lSCK8xR
1.文本和口语
阅读文字的同时没办法聆听他人说话。
你有没有看过一种简报者,喜欢在简报里面塞进大量的文字,钜细靡遗的程度简直就像一
页报纸?这种报告的方式,被作者直接宣判死刑。研究证实,人没有办法同时“阅读文字
”和“听懂别人说话”。
如果你是听众或学生,你不可能一面理解你在读的文字,同时听懂你听见的口语。所以听
讲时的学习策略很简单:“只锁定演讲者”。不要同时读文字和听演讲,那样只会削弱你
的学习效果。当然,如果演讲者懂得适度停顿,你还是可以读一下投影片上的文字。
如果你是演讲者或简报者,一场吸引人的演讲,必须注意几个重点:简报上的只用极少文
字、不要照着唸出投影片的文字内容、讲义也不使用太多文字。当你的听者在阅读和聆听
之间频繁切换,会大幅减损对你演讲内容的记忆。
2.图像和口语
听演说时观看图像,有助于增进学习与记忆。
图像比起文字,有两个巨大的优点。第一个是“便利性”,想像你用一段文字描述科学怪
人,别人可能要花30秒才能读完;但是当你秀出一张科学怪人的照片,别人只需要不到
0.2秒,就能辨认出那是科学怪人。
第二个是“明确性”,如果在同样的半秒内,别人只
读了科学怪人四个字,但每个人脑袋里的科学怪人,或许长相都不一样,各自有不同的版
本。但是一张科学怪人的图像,每个人看来都会是一样的,不会有同一段文字带来不同想
像的问题。
|单独使用声音讯息效果还不错,单独使用视觉讯息效果也不差,可是听觉搭配视觉,也
|许能创造超凡效果。
3.空间
可预测的空间配置释出心理资源,有助于增进学习与记忆。
我们形成所有记忆的时候,都会连同周遭的“空间”资讯一起记下来。例如读书的时候,
看到序言的某段重点,你会有印象这是在书本反没几页的时候读到。这些空间资讯,有助
于“唤起记忆”,想起那些过去学习的经验和资讯。
记忆时的空间资讯还扮演另一个角色,那就是“预测未来”,例如你会预期运动比赛的比
分板出现在右下角、网页的设计总是卷轴式往下。应用到自己的简报上,确认讲义与投影
片的格式一致,在需要听众专心的段落,也需要保持每张投影片格式一致。
4.情境和状态
人们练习的所在地和练习时的感受,会形成他们所学内容不可或缺的面向。
练习时的所在地讲的是“外在环境”,假如你总是喜欢在星巴克念书准备考试,你的这些
记忆很可能都会跟咖啡、店内的摆设、店员的微笑有关。当事后要回想起这些记忆,可以
试着回想自己待在星巴克的感觉。
练习时的感受讲的是“内在环境”,也就是当下的情绪。作者举例当你听闻戴安娜王妃死
讯的时候,内心感受到无比伤痛,此后你对这个记忆的所有细节,都会伴随着当下的哀伤
情绪。
如果只是单次活动,训练情境最好模仿场地情境,当你上场时就能倚赖情境带给你的提示
,例如:在教室的期末考、大会议的年终报告、在当地剧场的试镜活动。
如果要多次弹性运用,就混合不同学习情境,让自己在不同的地点跟心情下练习,例如:
撰写任意主题的文章、给十几名客户的文案、即将巡回演出的舞台秀。
5.多工能力
人类不能一心多用,这么做会影响学习与记忆。
众多脑科学的研究指出,99%的人是无法“一心多用”的。也就是说,你如果觉得某个人
特别擅长“多工”,可能只是他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得比较快而已。要达到最有效果的学
习和记忆,终究都回归到一个字:“一个时间只专注在一件事”。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设定目标”上。你如果设定远大的单一目标,就更容易陷入一心
多用。结果就是计画延宕、表现变差、降低自己对技术和能力的信心。比较小的目标不但
可以避免一心多用,还能加速计画完成、增进成果、提升信心、加深学习效果。
|一个人能一面安稳地开车、一面接吻,只是因为接吻不够认真。
6.交错
练习过程中交错各种技能,有助于增进临场表现与技能迁移。
作者举网球为例,如果你单独练一个动作练很久,顶多只能提升那个动作的熟练和精准度
;当你试着混和不同的动作交错练习,有助于提升临场反应。因此,刻意练习有利于提升
单一技能,交错练习有利于融合弹性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可能会喜欢玩脑力训练游戏(例如APP),然而,研究成果指出:
“脑力训练游戏不能增强记忆力或智力;它们只能让你更擅长…脑力训练。”
7.错误
接受错误有助于增进学习、记忆与预测。
当人类碰到跟自己旧观念不符合的事情时,会感到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正是这种感
觉,让你对一些“错误”后的更正可以刻骨铭心。当我们接受那些具有挑战性和令人困惑
的事情,短时间可能看起来没有进不,但长时间修正下来,成长与创新能力会逐渐提高。
利用错误学习的另一个关键是“接受反馈”,无论是来自于别人或者自己的。反馈就像一
个导航装置,让自己搞清出你现在身在哪里、要往哪里去、下一步改怎么走。缺少反馈的
学习,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甚至滞足不前。
8.回想
回想(有别于复习与再认)能建立更强、更深、更容易存取的记忆。
这个研究结果可能和你我小时候接受的观念不太一样,我以前认为重复不断地阅读某一个
段落,就会记得比较深。然而,研究指出,最强大也最有效果的记忆方式,其实是透过“
回想”。为什么你越常回想某个记忆,它就会越深刻、越难忘?
脑科学指出,记忆就像丛林里的小屋,只要我们持续提取(也就是开辟路径),随时都能
取用。唯有当我们停止存取记忆,它们才会被枝枒与杂草掩没,遗失在丛林里。因此,“
提取记忆”是形成深刻、持久又易于存取的记忆的关键。
|我们并非思考我们记得的事,而是记得我们思考的事。
9.促发
预先启动知识、期待和策略,来增进他人的学习。
这个章节是整本书里,我还没办法完全理解的地方。“促发”大致上的意思是,大脑会保
留最近的联想,将它们和新的资讯连结,利用这些联想力,设计特定的策略,达捯引导学
员理解、反应和表现的效果。我学到的应用是,如果当一个讲师或简报者,第一印象很重
要。
例如你在正式的公司简报场合,如果身穿合身的衬衫和领带,会给听者正面的促发,联想
到专业的形象。如果很邋遢穿着松掉的T-Shirt上场,会给听者负面的促发,对你的演讲
内容联想起不专业的印象。
10.故事
利用故事增进理解、引导思考并形成记忆。
为什么对一位厉害的教学者来说,懂得如何说“故事”很重要?有两个强而有力的科学依
据。
第一个是人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脑袋会分泌“催产素”,这是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对母亲
产生依赖和亲密感的来源(知道床边故事的重要了吧)。这也是读者和听者会对说故事的
作家和讲者产生依恋的原因。
第二个是人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当你听得越沉浸,就越会跟演讲者产生一种“神经耦合”
,你的大脑会开始试着模仿说故事的人。意思是你跟讲者的脑波逐渐同步了,你会受他的
思考模式影响,渐渐地对他产生认同感,也会开始喜欢对方。
11.压力
适度压力有助于增强记忆与一般学习(不过高度压力与零压力可能有害)。
如果你想要达到有效果的学习,记得一定要给自己“适当的压力”。当你遭遇压力时,攻
击记忆神经元的皮质醇蜂涌而出,支援巩固记忆的蛋白质迎面回击,如果达到一个动态平
衡,最后海马回的记忆神经元会得到修补,就很像森林里的种子持续萌芽一样。
反而,“太强烈或持久的压力”会造成皮质醇战胜,造成海马回萎缩,严重甚至会带来记
忆抹灭。“完全没压力”则不会触发任何的战斗,你的海马回和记忆神经元年久失修,结
果就是你很容易遗忘,未来越来越不容易记忆新东西。
12.分散
把练习时间切割为几个分散段落,可以增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相信大家都当过学生,体验过那种“临时抱佛脚”的感觉,赶在考前一刻才发愤图强,密
集在短时间内死背大量东西。当然,不需要研究证明你也知道,考完试的隔天,你大概已
经忘记90%以上的东西了。
研究指出,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短时间密集吸收。你反而要把学习的内容“刻意分
散”在不同的时段学习,例如你要学习新的数学观念,分散在星期一、三、五各花一小时
学习,会比起在星期一连续学习三小时来得好。
读纸本书或电子书学习效果比较好?
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面获得了有科学根据的答案。根据研究,脑中有一块叫做海马回的
组织,人类为了产生“长期记忆”,这些记忆的内容必须透过海马回上面的“位置细胞”
才会产生。位置细胞会把记忆当下的“空间资讯”埋藏在每一个新产生的记忆里面。
所以你会“感觉”在读纸本书的时候,某些重点就藏在书里的某个“厚度”,原因就是这
样。纸页上的资讯,会存在一个清楚明确的三度空间里。翻书的定点是你此刻正在生成记
忆的一部份,未来可以充当回想这项资讯的引导提示。
这边也让我回想起之前读《雪球速读法》时,作者也讨论过这个议题:“拿起这本书的感
觉、厚度、重量、封面,都会成为记忆的入口,唤起阅读时的经验。电子书阅读器缺乏这
些特征。”。所以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习与记忆,那么你应该选择纸本。
|没有任何事物会消亡,它们只是偶尔沉睡、被遗忘。
后记:你学会了吗?
在我读完《最高学习法》之后,试着用“分散”的方式,隔一天再复习了一次,然后再隔
一天用“回想”的方式,用自己的话直接写下这篇文章70%的内容。写完之后发现有一些
观念没有记得很熟,就再回头把书里的资讯复习跟回想一遍。
这次的练习给我的具体感觉是,透过认真回想写下来的东西,会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
觉。对那些回想不起来、或者写错的东西,当我回头重新读过后,盖上书本再回想一次,
就有一种“错误被更正”的感觉,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
聪明的你读到这里应该发现了,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读后练习(很骚的操作
有没有?)!这套方法,或许也是一个可以用来写“读书笔记”的好方式,不但可以写得
快,也会让记忆更加深刻,以后的文章我也会再试试看这种写法。
最后,我非常推荐这本浅显易懂、易用的书,给还是学生的你,看懂大脑如何学习,你会
学得更好;也推荐给在职场的你,看懂大脑如何吸收,你的简报会更有成效;也推荐给讲
师或行销人员,看懂大脑如何聆听,你的教学和文案会更深植人心。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0-08-22 12:51:00
谢谢推荐
作者: dobe (dobe)   2020-08-22 13:06:00
作者: lost0816 (ruiz)   2020-08-22 14:35:00
大推 谢谢分享
作者: powernew123   2020-08-22 15:14:00
水哦 瓦基大的部落格排班真的也超赞
作者: asagi   2020-08-22 16:57:00
作者: willywasd (dalikeanureeves)   2020-08-22 20:08:00
推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