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楼主: silkroad0828 (silkroad)   2020-04-13 18:15:46
网志版
https://reurl.cc/vDmEyy
这本书躺在我的书架上已经很多年了,我过去试图看了几页,却都无法理解家人郑重推荐的原因。要不是因为在居家检疫、要不是前一阵子刚好看了许多用明制作为背景的原创小说,我也不会在短短几天就把它看完。
本书讲的虽然是历史,却不同于我们习惯的历史故事中对于可歌可泣的大时代重大事件描绘。相反地,作者挑出了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非常不起眼的一年——万历十五年。英文翻译更直白,直接点名这一年是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那么为什么要写一本书去描写这一年?
这一年,曾经能够力挽狂澜的张居正变法已人亡政息,万历皇帝从一个年幼孩子渐渐在心智上成熟。他作为一个守成皇帝,自小得到了中规中矩的皇家栽培,却也是过了多年,才渐渐摸透皇帝职位的本质——看似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荣宠,事实上龙椅四背不靠,孤家寡人。他只是紫禁城整个文官体系的精神领袖,更精确的说,被囚禁在紫禁城的精神象征,功用大概就是大旱来临时要去主持祈雨的象征。他其实不能实质决定什么——所有的事,包括立储这样他有明确喜恶的议题,他都没有办法专断独行。只要他的决定偏离了文官体系长久积累的“道德观”,就会有排山倒海的
阻力。万历皇帝不是看不清。相反地,他太通透了,以致后来越来越消极。
这一年,没有了张居正,再也没有人能抗衡文官体系的迂腐绑架。偏偏文官体系中所尊崇的“道德观”不同于近代国家的法治。道德无形无体,难以有效治理约束,又经常不切实际,使得大多数的官员在处理问题时发展出所谓的“阴”与“阳”。简单来说就是在规定(阳)中钻取模糊空间(阴),更白话的讲法就是抓大放小,要适时“会做人情”。而对于这其中不领情者,如海瑞,这一生仕途不顺。在1587年,模范官僚海瑞也走了。
作者历史功力深厚,整本书读来却没有老学者写论文的冗长无聊感,反而像是一个经验老道的体育主播在转播球赛。作者对于上至mvp下至冷板凳球员的历史成绩与互动关系都能如数家珍,随着镜头切换作者也信手捻来,看似随机毫无章法,却精准又错落有致的掌握每个关键球的节奏,在高昂的时候提高音量,在无聊时大谈战术。
这不是最后一局定生死比赛。其实,这只是漫长赛季中没什么人关注的一场比赛。可在这场比赛中,主将不是纷纷受伤退场,就是因不适应教练的战术而实力被严重牵制。高级将领纷纷苟安。思想家极端保守。文官体系积弊难改。皇帝消极无为。大明球队家大业大,短时间内不会式微,这场比赛最后平手收场,没有高潮迭起,也无人特别注意。事实上,却也是从这场比赛之后,大明走向了尽头。一切看在作者眼里,结局已经被说完。
作者: aloneeagle (山猫掉在路上)   2020-04-13 20:10:00
透澈!受教了
作者: xj3zj17 (xj3zj17)   2020-04-13 20:15:00
谢谢分享 写得很好
作者: randy123 (好色怪叔叔)   2020-04-14 00:16:00
这本书我一直记得那句 世间已无张居正
作者: aethe (eh tea)   2020-04-14 05:56:00
努力啃了20%还是无法领会此书之妙
作者: corlachang (可乐)   2020-04-14 08:00:00
第一段看书评常有,这是套路?有啥意义?黄先生任教于美国大学历史系,又进修于剑桥大学,其明史相关著作颇有心得。不过其文笔学究艰涩,这本是出版商找来编辑删修而成的,使本书得面向大众可读性大增,功劳极大。
作者: psion (psion)   2020-04-14 15:04:00
给楼上,我看过黄仁宇起码七本著作,行文风格一致,你说的可有证据? 黄还写过小说,虽不过人,但也称得上流畅.中外书籍出版前都会经过编辑删修,"功劳极大"? 证据?
作者: tinmar (tinmar)   2020-04-14 15:13:00
黄在学术界影响不大吧主要是写作风格很容易打入一般大众最知名概念是大历史 贯穿他的历史书写但这项概念引起很大争议 不受学界认可
作者: gracefss (蕭景琰你給我站住)   2020-04-14 18:50:00
推!
作者: winterstroll (安罗)   2020-04-14 22:25:00
黄仁宇的小说汴京残梦蛮感人的(?
作者: ariel92 (ariel)   2020-04-14 22:36:00
一口气看完这本时还挺佩服自己的。XD 现在接着看明朝那些事儿,有点欲罢不能
作者: manorange610 (东山)   2020-04-14 23:25:00
各位如果对明朝有兴趣推荐去找卜正民的书写法非常有趣而不失知性像是社群王朝与最近出的挣扎的帝国
作者: glenna9305 (凡云)   2020-04-15 11:47:00
推,当年看这本也是觉得可以把这段历史写得不沉闷很强
作者: corlachang (可乐)   2020-04-15 13:29:00
我就是在PTT历史版还是啥版看到这本的出版消息。黄先生出版本书时并不顺利,即使他有参与剑桥中国史的经历
作者: Eressea (Mas i estel?)   2020-04-15 13:46:00
其实找对面中华书局版的作者自序和附录就有详细说明编辑润稿的过程了~
作者: corlachang (可乐)   2020-04-15 14:21:00
对岸的马列史观认为明末有资本主义萌芽迹象,可是本书否定,在中国被批判颇多。中国检查“思想”手段很难看举个例子,侯文咏的没有神的所在。我是先看台湾版的,近年找到简体版,想说再看一遍。里头新台币被置换成新人民币,这算是校稿问题;又冒出到商品经济时,就感觉好像冒出台湾版没提过概念。我懒得去图书馆借台湾版来比对异同。也许是错觉吧。
作者: YXL5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20-04-15 17:20:00
谢谢分享,很是享受
作者: dawnny (dawn)   2020-04-16 15:54:00
书中的中文外译还是使用威妥玛拼音XXD
作者: DarkHolbach (宇智boyo)   2020-04-16 16:35:00
这本书的主题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你一个僵化的体制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我后来再去看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时候,脑袋都会浮现这本书
作者: kings4 (dog day)   2020-04-17 10:50:00
手边有简体版,看了C大的评论不知是否也有思想审查的问题..还是直接看繁体版好了~~
作者: corlachang (可乐)   2020-04-17 11:40:00
简版看下去就是了,才会知道两岸文风。你在台湾人著作尤其是年代月远的,出现啥封建(负面意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等等之类台湾教育体系陌生的言词,你就该警觉。浙江义乌有个小商品集市,啥夜市、十元便宜店里头东西九成九源头是那里批发来的。小商品这词台湾人只会望文生义,可是在他们体制里,这有历史远因的,简单比喻就是台湾的口罩、隐形眼镜被归在医疗器材,没证件贩卖就是违法处罚,在那个凭票分配物资的年代你把物品卖给他人即使是生活用品,被举发就死定了,这锅碗瓢盆都是管制品。后来文革后要改革开放,就定个小商品种类,让部分货物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这些消息懂不懂,并不妨碍过日子赚钱,不过理解越多,隔阂越少是一定的。再以这本为例,中国人批判它,有一如前面所提过,是因为跟教科书观念相左,没有这前提,在看此书的正反评论时,会有一定偏见。
作者: d880855 (珈儿)   2020-04-21 08:11:00
学校老师也推荐这本书,原本光看书名完全不感兴趣,谢谢推荐。
作者: Eressea (Mas i estel?)   2020-04-22 11:59:00
正文内容,繁简是一样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