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说法太容易引战了 用字该多斟酌一点
这里是书版 你直接说看到版友发言
又说觉得有些读书心得是为写而写
那当然很容易引来一波“可怜哪”的推文
不过我喜欢政治不正确的话题
所以我还是会想讲讲我个人的看法
不过我也先说 这会有争议性
而且这是一个人半夜三点时发神经写的
讨论读书心得这件事情,会有三个角色:
书本身
写读后心得的人
看读后心得的人
第一个问题就是 书本身
有些书 就算是在书版的大家也不得不承认
你真的没有必要花费新台币去买它 花时间去读它
甚至它就是热带雨林的悲歌,根本不该被印出来
像是《秘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还有惨遭洪兰翻译的《快思慢想》跟其他受害书
以及几乎每家书店都有的 或著说到现在还没被卖掉的
《不认输的骨气:从偏乡到纽约,一个屏东女孩勇闯世界的逆境哲学》
这些书真的就是当电影明天过后那种冰河期再临时
绝对该第一波烧掉来让大家取暖的书
让这些书终于能产生一些对这世界有益的碳排放
这些书的读书心得除了不要看三个字
还能有啥意义呢
第二个问题就是 写读书心得的人
看书是为了治疗无知 但不见得一次手术就能成功
更不要说了解书的内容 作者背景啥小的
而写心得可能比理解其内涵又更高难度
严格说来你要提出优美的言词 或独特的观点
或至少 要有自己真切的情感
有些读书心得就真的 只是把大纲再照抄一篇
当然这边我知道会有人反对我的意见
说只要有看过书有写心得 就应该尊重
但 怎么说 现实是残酷的 层度就是有差
有些人的书评好到再出成一本书
有些人的书评 就好像内容农场的文章
或是吴宗宪大大对忧郁症的看法一样
只是无意义的碳排放
当然有些人有热情多写应该还是会愈写愈好
但是有些人如果是要把读书心得放到社群上的
那就会有产量上的需求
而又不是每个人都能产量跟品质兼顾的
我在书版到现在只写了三篇文章
这三篇有没有品质都是个问号 而且还只有一篇是书评
第三个问题就是 看的人
很多人看别人的读书心得
不是为了判断自己会不会想买 想借 想看
是为了要假装自己有看过
很多人看完youtuber说书就觉得自己看过那本书了
很多人寻求的不是自己的想法 是一个众人认同的答案
我最近才看到一种叫书本图灵测试的想法
例如说我们现在有本...就挑一九八四吧
有两个人 一个有看过整本书一遍以上 另一个只是翻翻google
他们的读书心得都有写到独裁烂、专制烂跟追求言论自由
有没有信心 能分辨这两个人谁才是真的看过书的?
老实说我没有啦 哈哈哈哈
然后这三个角色是共同演出的
想要追求订阅数的网红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追求成长与自我啥小的
为了满足观众想十五分钟内边吃午餐边看完一本书的需求
找一本五分钟就能讲完的书 加上大量的咏叹调跟划重点
有些热情粉丝还会买来填上自己家的柜子
或是网红也会买好几本来抽奖送给粉丝的
于是出版社爽卖一波 爽赚一波
赚钱后就能用收益分摊一些不赚钱的书的亏损
然后就可以出版更多的书
书版的大家就又有书可以看了
咦?
怎么写到最后才发现
为了让出版商赚钱,让我有书看
其实我应该支持这种事?
嗯,市场的力量真强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