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azards (御饭团)
2020-02-28 17:32:37书名: 娱乐至死:追求表象、欢笑和激情的媒体时代
推荐指数:★★★★☆
网志:http://bit.ly/2Py1Rwz
购买连结: http://bit.ly/3a8NOpd
https://imgur.com/udwVDGP.jpg
这本书为波兹曼于1985年所写
却如同预言般准确地揭露了当今社会的现况
书中一开始提到了赫胥黎所写的《美丽新世界》
不同于同期欧威尔所写的《一九八四》
赫胥黎强调着人们将毁与自身所爱
科技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社会变化
让人们自溺于娱乐环境,美丽的新世界中无法自拔
“欧威尔担心我们屈从于外力才提出警告;
而赫胥黎的观点则是,不必有老大哥监看,
民众也会失去自主、成熟,历史也要沦丧。
就他所见,民众会爱上压迫力量,崇拜剥夺他们思考能力的科技。”
随着数位汇流时代的到临
当代人的生活正如波兹曼所设想
大家深陷在各种娱乐充斥的生活
从小当电视儿童,出门在外也低头滑手机
最常看见的便是一家人外出用餐
安抚小孩的最佳方式就是给他手机或是平板边吃饭边滑
而若是电视不好看
也还有许多像是YouTube、Netflix这类的网络平台可以选择
从统计数字上更显示出人们无时无刻被各类型的娱乐科技包围
在客厅开着电视的同时,手也不停地滑着手机或平板电脑
“所有事物沦为娱乐业的附属。”
书中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人们对于娱乐性的意识
甚至是因此产生的变化
你能想像电视节目里头的主持人极为认真地谈论著当代哲学概念吗?
(一点娱乐性质都没有的)
影像视觉也随之变得相当重要,
不只是艺人,连政治人物也开始在意起萤光幕上的打扮
各行各业因为娱乐业的兴盛,开始转型
影像语言胜过文字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则决定了文化的产生
本书让肥宅我重新思考了知识、娱乐甚至是感受的来源与建构
媒体环境是透过哪些机制在运行
“人们擅长芟繁就简,容易表达的观念,自然会成为文化的重要内容。”
从印刷术时代、电视时代到现今的网络资讯时代
文化的对话工具一直在改变
文化所能运用的传媒,对该文化知识和社会要务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我们必须去考量媒体资讯的符号形式、资讯的出处、数量和传播速率
还有体验资讯的背景脉络,才能渐渐地看清楚自身所在的媒体环境
而“阅听人成为商品”
让媒体不再只是拥有传播讯息功能的工具
更是让渴望获利的商人加入了这场汇流时代的资源抢夺
从各国对于电视频道的规定来看
台湾欠缺规范外来影视作品,忽略了媒体传播能够建立文化信心
清一色的外来频道,欠缺资源的台湾影视产业
让各种韩流、美剧兴盛于国内
再再显示了形式、传播与文化的关系
波兹曼于书末再次引用赫胥黎强调媒体教育的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媒体建构的脉络
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发笑、为什么自己不再思考”
正如同为什么现在大家天天在讨论韩剧、美剧
主流媒体是如何在国家操控影视来源的分配上造成此差异?
“不论如何,我想说明的重点是,
只有当我们深入、正确体察资讯的结构和效应,
只有当我们揭开媒体的神祕面纱,
我们才有希望掌握某种手法来控制电视、电脑或其他任何媒体。”。
在资讯过剩的状态下,过于简化的片段让一切失去意义,
我们不再在乎所失去的,只要我们还是被娱乐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