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爱,永无止尽──《德兰修女:召唤慈悲》

楼主: mingjer (李肯特)   2019-05-10 15:08:52
爱,永无止尽──
《德兰修女:召唤慈悲》试读心得
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87387131
书名:《德兰修女:召唤慈悲》
作者:德兰修女/布赖恩‧克洛狄舒克神父主编
译者:宋伟航
出版社:心灵工坊
出版日期:2019/04/18
定价:500元
博客来书介页面: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9095
--------------------
对于德兰修女(或说德蕾莎修女)的认识,大
概是从小在教科书中所看到的,无条件的爱给
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垂死之家、诺贝尔和平
奖等,然后读过也就仅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大爱
无私的人。
一直到看了《德兰修女:召唤慈悲》,经历过
一些人生历练,才真正知道她所做的一切,有
多么地难。
本书是教廷在2016年为德兰修女封圣后,由神
父蒐集相关见证并整理,关于德兰修女生前的
言教与身教,企使后人可以更立体地感受到德
兰修女的魅力,以及其为耶稣与世人的奉献。
综览全书,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有五点:
一是从基本需求到灵性关怀、
二是付出爱到付出会痛、
三是溺爱穷人、
四是反堕胎、
最后则是她人前人后的态度。
Maslow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在德兰修女为
众人服事的概念得到验证。在讲永生之前,要
先解决当下最紧急的需求,因为那可能会成为
他精神层次向上提升的最大阻碍。正如书中后
半所曾举的一个例子:德兰修女告诉一个为罹
癌所苦的妇女,癌症是“耶稣正在亲吻她”,
然而对那个妇女来说,只盼“耶稣不要再亲她
了”。由此可见,当人的基本需求层次无法被
满足时,是很难认识上帝的。
在此就带到第二点,当我们看到有需求、受苦
难的人,总是难免会有恻隐之心,有些可能更
会想要为这些人做些什么,但也顶多就只是“
做些什么”而已,我们不太可能无条件地付出
,就更不用说付出爱到付出会痛了。然而德兰
修女的爱,却提醒著众人,我们是否真有看到
别人的真实需要?德兰修女以宗教的角度去帮
助别人,“在受苦难者的身上看到耶稣”,而
耶稣为了拯救世人免于罪的辖制,甘愿承担这
一切的罪愆,不也是一种“付出爱到付出会痛
”的极致表现?
只是我们往往会以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们脑袋可能会开始出现一连串关于这些
受苦难者多半是自作自受的想像,但对德兰修
女来说,这些都不是重点,她说的“溺爱穷人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的社会为那些成功
者的歌咏已经过度了,但谁有真正看到那些需
要帮忙的邻舍?而书中也多次提及,在车水马
龙、人来人往的群众中,德兰修女就是可以看
到那个正需要她帮助的人。
第四点或许是德兰修女最受争议的一点,反堕
胎。她认为生命是上帝所赐予的最佳礼物,怎
么可以随意扼杀一个尚未出生的生命?也许她
严厉的言词无法进入到那些正承受痛苦与异样
眼光的母亲心里,但我们却可以这样想:每个
人都值得被好好地对待,包括未出生的胎儿还
有痛苦中的母亲,是否有可能找到两个生命都
能被疼爱的解决之道呢?
最后,同时也是我认为德兰修女最了不起的地
方:她并没有因为贫穷者的状况改变自己的态
度,同时她也以同样温柔而坚定的心神和其他
同工们相处。人总会因为事情不如意而感到急
躁或不开心,甚至会对那个时常把事情搞砸的
伙伴感到光火,但对德兰修女来说,每个人都
是她服事的对象,也都是她的“耶稣”。
当然,从旁观者的角度也许会对德兰修女的某
些言行感到有所疑问,比如对权威的服从、对
于困苦者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何不积极建设医
院或疗养院来协助其恢复健康等),而书中也
略为谈到有媒体针对德兰修女的种种行为提出
质疑,并拍摄成纪录片。
尽管如此,却都不能抹灭德兰修女对人类灵魂
救赎的贡献,而我们从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比起众人簇拥的seafood、比起借由神明生
日才来搏版面的投机份子,我们更该可以同意
,真正地活出信仰,是发出内心那种无私的爱
,且愿意无私地分享给有需要的人,甚至不计
较著代价,正如德兰修女给我们的启示一般。
作者: hope39 (Less is More)   2019-05-12 14:4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