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图文版:https://goo.gl/jYc2xX
自清朝结束后,中国本部的北京政府无力亦无心干预新疆事务,新疆形同政治自中国独立
出去,形同一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独立王国。自民国元年(1912)到十七年(1928),
统治这一个国度的人,是前清官僚出身的杨增新(1864-1928)。
相较于继任者盛世才、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等拥有众多的相关研究,杨氏治理期间之研究则
十分稀少。而与前述两者相较,杨氏治理新疆期间,为民国以降新疆少数所拥有独立自主
、不受外国与中国政府干预的安稳时期。新疆乱事迭起、外力干预日深,实始于杨增新死
后。
本书《杨增新在新疆(民国元年至十七年)》 ,作者李信成介绍了杨氏一生、杨氏治理
新疆的机遇、挑战、理念与实践,以及其统治形式,如何塑造当时新疆的样貌。
作者在绪论简介了新疆的地理形势、多元民族与宗教、历史、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描绘
了清朝统治新疆前,以及英俄大博弈斗争下,英俄如何取得在新疆的不平等利权,和清朝
如何维持统治新疆所遭逢的困局。
第一章叙述了云南人杨增新在甘肃、宁夏等地处理回变、新式教育的历练、人脉,让他具
备了未来统治新疆的经验与能力。第二章则指出,杨氏随友入新,意外成为了政权转换之
际,新疆唯一具有长久治理经验的官员,并于辛亥革命后,在迪化的保皇派巡抚袁大化、
伊犁的革命派军队和黑道哥老会等势力之间,透过政治手腕,最终抚平动乱,借此登上了
新疆省长之位。
第三章则描绘了杨增新统治时期的内忧外患。衔接第二章,杨氏统治初期,根基不稳。因
此他伺机而动,运用安抚、分化、资遣、施恩等政治策略,并以自己的回族军队武力为最
后凭借。首先消灭了多数来自湖南的革命派、自左宗棠西征以后潜藏于汉人与军队中的哥
老会,并藉著对宗教和当地情势的熟稔,化解了因哈密王府过重劳役引起的哈密回乱。而
俄国带给新疆的冲击,则体现在清朝灭亡后,外蒙入侵阿尔泰和科布多,以及十月革命动
乱引发大批中亚突厥民族与白俄军队的逃亡,前者杨氏以军事力量保卫了阿尔泰地区(后
改称阿山),后者则透过国际法、政治与军事并行的方式,成功避免苏联入侵、弭平白俄
的反叛和中亚各族带来的动荡。
第四至六章,整体叙述了杨增新的统治理念,并从政治、军队、宗教、教育、经济、族群
等各层面分别阐明。整体而言,杨氏不喜变动,而上述各层面均不发达,加上自民国后再
无协饷,导致财政困难,成为杨氏施政的客观限制,只求自给自足,因此经济、教育等层
面均无甚发展,杨氏只借由社会现有体制维持稳定。
而主观上杨氏推行闭关自守、无为而治以及祕密警察的管理方式:任用自家亲戚、同乡、
学生和旧官吏,配合自身的回族武力压制汉人,稳固统治;将外来的政经力量和思想,结
合检查制度和新疆交通困难的特点,尽量拒之于外,若有则扼杀于襁褓之中;对内则澄清
吏治、较长任期的官吏、县长掌管司法行政各大权、降低苛捐杂税、不扰民、运用宗教力
量、不采用现代司法体制等方式,以确保社会稳定;对于当地的社会上层如汉族官僚与军
人、蒙古王公、哈密王府、哈萨克斯坦游牧部落头目、维吾尔乡约等,借由互相牵制、安抚、
给予特权与承认潜规则为最高指导原则;对于军队和政治对手则尽量弱化,也善用其长才
,以确保杨氏独断统治,避免相争。
综上所述,指出面临着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中国内部衰弱相争、新疆本身总体力量虚弱的
局面,为保新疆与自身的安全,杨增新维持省内稳定与自给自足,避免经济受制于人,以
及俄国和国内军阀借口干预;对外则尽量以和平交涉保护自身,再趁国际局势变动,收回
俄国夺走的利权。借此,杨增新治理新疆达十七年之久。
作者在本书结论,以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政治角度指出,杨氏的统治尽管以维持新疆的旧
社会结构稳定为满足,使新疆各方面毫无发展,但杨氏统治新疆和平稳定十七年,更趁机
收回利权,实属不易,给予了一个正面的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研究方式属于传统的人物传记史与政治史,因此尚有巨大未处理的
社会史、民族史等各层面。但这些层面正是本书为之辩白,却未处理到的部分。
例如杨氏守旧、抗拒新事物进入的统治方式,却使得新疆的社会结构毫无变动,汉族仍然
垄断各种特权,各地社会与经济结构仍旧落后,少数民族接受的仍是老式宗教教育,意味
著社会旧有矛盾并未解决。
同时,杨氏也未能完全隔绝外界的影响,地缘注定新疆必然与国际所连结。正如王柯所指
出的,当维吾尔人借由商贸与俄国、土耳其等地往来时,看到杨氏治下新疆社会的死气沉
沉与落后,从而产生危机感,遂带入俄国鞑靼社会“扎吉德”运动的影响,派出留学生,
维吾尔族近代知识份子逐渐诞生。这些人回新疆后,推动了“近代维吾尔启蒙运动”,促
使“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与现代化在新疆的传播,埋下了杨氏死后三年“东
突运动”的种子,以及直到1949年才解决的政治危机。[1]
作者对杨氏抱持正面评价,处处褒扬杨氏守土安民之功,却未对杨氏的统治对社会的负面
影响,乃至之后的历史影响层面作扩展评论,社会史部分的巨大空白,实是本书的一个缺
憾。
尽管如此,在对这段期间新疆的许多面向、杨增新治理下新疆的许多结构层面,以及对杨
增新本人的理解,本书填补了许多空白,仍不失为繁体书中认识此一时期新疆史的初步入
门。在本书的基础上,对民国杨增新时代新疆的更深入研究,相信仍大有可为。
[1]此部分可参考拙文〈1946,大国政治的悲剧: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兴亡史 ── 读王柯《
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网址:https://goo.gl/WYvG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