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0rz.tw/7JaNt
当初,看到这本立绪推出这套《鄂图曼帝国三部曲》时,著时兴奋了阵子,华文圈对于鄂
图曼帝国,详实专业的通史屈指可数,而本书原著评价颇高,Caroline Finkel 做为英国
土耳其史研究者,也有其声誉,由繁体率先推出,读者给与期待是自然不过的。
可惜的是,立绪这次却可谓砸锅,赔掉声誉了。
本书是找双人合译的,看一下介绍,我不是说译者一定要找本科生或者外语相关毕业的就
品质保证,不过第一至八章是徐大成翻的,并非两者出身,虽然的确非新手,但表现真的
不能说及格。很多句子感觉得出译者根本自己也没看懂硬翻,主词宾语都搞混了,弄的读
者一头雾水。甚至还有离谱的错误:
第一卷,页:195
“或许是法兰西的法兰索瓦一世和不列颠皇帝查理士五世之间的欧洲主导权争夺战。”
不列颠皇帝是什么?我是没有去对原文,不过有点Sense的大该都能猜到,这边说的是哈
布斯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吧?
本书后两卷个人是觉得上算流畅,但这可能只是我才疏学浅,还是请大家再移驾看看丁连
财先生的专业书评。
http://0rz.tw/cdZ6S
话说回来,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忍耐著把这套书给看完。主要还是因为,Caroline
Finkel 的这本原著是真的优秀,做一部通史,虽然在文化、社会方面上相对薄弱及欠缺
,但对于帝国的兴亡主要脉络,还是交代的很清楚,而且作者广采各方说法,试着引导读
者去采不同观点看待事件,在这方面值得称许。
鄂图曼帝国,如果从十二世纪就开始计算起,其国祚之漫长,放眼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其兴起之势,跟古罗马、前辈阿拉伯、几乎同时期的蒙古相同,是挟著武力扩张掠夺之势
而成的庞然大帝国。且,颚图曼统治的漫长时间,更是阿拉伯、蒙古不能相提并论,这之
中必然有其优势之处。只是比起这点,个人是比较关心其困境之所在。
奥斯曼皇室与其他专制国家一样,都受困于继承问题上,自始至终并没能完全解决。由于
没有嫡长子继承的规范,奥斯曼皇室让诸子并立,各自到地方历练,待先王一死,再各凭
本事逐鹿。这样做的好处是,前期诸位苏丹的才能至少都有接受过考验,品质保证。但缺
点却也很明显:周期性内战。特别是在堪称早期最危机的时刻,巴耶济德一世被帖木儿俘
虏后,诸子无视强敌在外,自顾自的内哄,让各方强权得以为所欲为。后来,“征服者”
穆罕墨德二世谨记此一教训,立下了残忍的诛杀兄弟的法律,之后又废弃了把各皇子派到
地方参政的惯例后,才开始降低了内战的爆发次数。但这么一来,负面效果就是,苏丹的
能力欠缺实际磨练,素质严重下滑。此外,部分苏丹虽然不会完全杀害同胞兄弟,却将之
软禁深宫,一旦发生变故必须继承帝位,其智商才干令人堪忧。帝国末期,甚至有一位苏
丹得意洋洋的宣称自己从不曾读过报纸!把帝国命运交给此人身上,真替千万子民哀叹。
不过凭良心说,在这方面,跟其他的帝国相比,鄂图曼人在这方面至少还有“进步”。
帝国第二个困境在于禁卫军。跟古罗马帝国一样,颚图曼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却也同
时爆发了失控的危机。特别是禁卫军,做为苏丹的护卫队,处于权力核心,往往是最有机
会干政,置自己的利益于君王国家之上。特别是晚期帝国转攻为守,军队迅速腐化之后,
这支部队就成了累赘而不是国之干城了。但苏丹并没有办法像君士坦丁当年那样说废就废
,主要还是他没有新的一批武力做为后盾。导致禁卫军在后来,往往变成既得利益者阻挠
改革的工具,动辄行废立之事。然而,等到这个问题差不多解决之时,帝国也快要灭亡了
。
这就连带到另外一个问题,改革的困境。在颚图曼的漫长国祚,什么时候开始走向衰亡之
路,也是个难以定义的事情。或许有人说是勒班陀之战,还是168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都
有专书讨论),但事实上,帝国在这之后,仍然有一段时间是处于扩张攻势时期,或许国
力已大不如前,但至少还能维持其表面优势。颚图曼人要承认自己开始走下坡要到十七世
纪下半叶之后,接连几场重大失败导致割地辱国。经历一段中衰期,在十九世纪后开始面
临改革。跟其他的东方国家,颚图曼也在欧洲国家的挑战下,必须接受“现代化”的冲击
。问题在于,要怎么变,清末争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土耳其人这边也找的到
例子。虽然他们努力的想让伊斯兰传统跟现代文明并立,但却只造成社会更大的问题。特
别是,每次只要一发动改革,就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抗。作者曾引了俄国彼得大帝
做为例子,他之所以能成功,在于懂得让旧阶级去拥抱新利益。传说康有为对着荣禄论起
变法成功要件时,说了一句:“几个一品的杀一杀就成了。”这就完全是胡说八道了。那
叫革命,不叫变法改革。没几个政权在把旧有的既得利益都清光之后,自己还能残存。
而且,颚图曼帝国晚期还要面临一个更可怕的挑战,那就是名叫“民族主义”的病毒,它
往往挟带在欧洲列强的帝国主义之中,尽情的撕裂这个多民族国家。奥斯曼皇室在此时,
举起了身兼哈里发这个穆斯林之首的大旗,企图重构伊斯兰世界领袖地位,但其衰弱的国
势却导致威望不足以发挥真正效用。此外,这对于领内的基督徒并没有作用。
最终结果是,土耳其人自己也放弃了奥斯曼皇室,他们重新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民族主义,
主张放弃帝国,建立民族国家。这个任务在一战后那个差点被瓜分的年代里,由“阿塔图
克”,也就是“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完成。他的形象虽然有些神话,但他其实也只是
环境时空中的逐渐孕育产物,并非凭空而生。Caroline Finkel认为,凯末尔留给这个新
生共和国最大的遗产